|
杂史 》 走嚮共和 》
康有為梁啓超的錯在哪裏?
盛和煜 Cheng Heyu
張建偉 Zhang Jianwei
最近我的生活習慣有了一些改變,這些改變都與一部央視的電視劇集《走嚮共和》有關。若在平時,每天的這個時間,我一般都端坐在電腦前用COUNTER-STRIKE消化晚飯,而這部電視劇卻讓我自動放棄了這一良好習慣,與傢裏的老婆子爭起電視機來了。
過了沒多久,老婆子的興趣也漸漸被我帶動起來,和我一起看將起來。當電視劇裏的康有為梁啓超們搞起了君主立憲,老婆子在一旁問我:“這個維新和孫中山那個共和有什麽
不一樣嗎?”我當時想也沒想隨口答道:“這個維新是體製內的,孫中山搞的是體製外的。他們最終都要搞憲政,衹是一個有皇帝一個沒皇帝。”老婆子哦了一聲就不再問了。
當電視裏的康梁亡命海外戊戌六君子血灑菜市口時,老婆子的問題又來了,這一次她的問題讓我撓了頭:“為什麽維新會失敗?”好大的一個問題!有點超出了我的能力了。我衹好含糊地說:“主要是光緒沒權,一旦慈禧覺得維新會危害到她,她就不會維新了。再說康有為也太急了,他那麽一弄,那些當官的肯定不樂意,他應該慢慢來的。”
劇集還是一集一集地放着,今天徐錫麟去了我的老傢安慶,臨行前孫文不讓他去,說是梁啓超是在讓他們送死。這時,許久沒有問題的老婆子又發問了:“孫中山為什麽不讓他回國?他怎麽又說梁啓超是讓他們送死呢?”這個問題讓我犯了難,我該怎麽回答呢?這次是慈禧要搞新政,她說話該是算數的,可結果是清朝的新政衹是徒有其表,並且孫中山的話不幸言中,徐錫麟最後被恩銘凌遲處死,心肝被炒着吃了。
現在我坐在電腦前,想想剛纔老婆子的問題,覺得康梁們對形勢有些誤判了。
我們從小的教育一直都說,中國古代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傢,所有權力都集中在皇帝手裏。所以在我的印象裏,古代的皇帝是一言九鼎說一不二的,他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我想康梁們當時一定和我們現在想的一樣,康有為不也一直把維新的希望寄托在光緒身上嗎?直到維新失敗時,他還覺得是慈禧從中作梗欲除之而後快,在他的心裏一定是這樣認為的:衹要把慈禧除掉,光緒掌握了實權,那麽維新就一定會成功。直到今天,我們許多人不也還是這麽想的嗎?
其實康有為錯了,他錯在沒有認真地思考過清朝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大傢都知道,清朝是一個外族統治的朝代,並且滿人在全國人口中占的比例絶對是少數。這就使得滿人為了統治一個比自己本族龐大得多的民族時,本能地更多去考慮自己本族的利益和怎麽去控製漢人。在清朝官製,大學士尚書侍郎滿漢各半外,軍機處與六部及封疆大吏絶大多數都是滿人。並且在這些官位裏,許多都是世襲下來的。這種情況直到太平天國之後纔開始由漢人擔任封疆大吏,甲午之後又都換回了滿人。
清朝是由一個滿人來統治的朝代,做為異族,他們之間共同的利益就是維持本民族的統治,這個共同的利益使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所有的滿人組成了一個利益集團來統治國傢,在這個利益集團裏,皇帝衹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表或者說是傢長,如果這個利益集團不復存在,那麽皇帝的統治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電視劇裏,慈禧似乎是為了自傢的統治萬年不變,纔開始考慮實行“新政”。但是這個新政先天就不良,如果嚴格實行,這等於是拋棄了這個利益集團裏其他的人,自然會遭到這個利益集團的共同抵製。如果還要維護這個利益集團的共同利益,那麽新政還有什麽可實行的必要呢?在電視劇裏,新官製尚未實行既被群起反對,慈禧似乎最終也意識到了這個利益集團是她“自傢”統治的根本,新官製夭折。而可悲的是,康梁們卻沒有看到這一點,他們天真地認為,衹要皇帝有權並且支持他們,維新自然可能成功。這就是康梁們犯的最大的錯誤。
在這一點上,孫文應該是早就看清的。他革命的口號第一句就是“驅除韃虜”,他明白,衹有推翻了皇帝和他的利益集團,憲政共和才能實現。
歷史往往用自己的行進證明着自己的道理。到了二十世紀的蘇聯,戈爾巴喬夫也開始了自己的“維新”歷程,他“維新”的結果使自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今天我們看來,他的“維新”把一個利益集團送進了墳墓,但他卻忘了自己的統治正是由這個利益集團來支撐的。根本不復存在,他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王十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大型60集歷史劇同步圖書《走嚮共和》 | 《走嚮共和》美化李鴻章?相關圖書即將出版 | 《走嚮共和》兩極爭議白熱化 導演張黎解迷津 | 《走嚮共和》編劇盛和煜稱:願為李鴻章負責 | 南方周末:《走嚮共和》的內幕故事 | 第一章 修園子(一) | 第一章 修園子(二) | 第一章 修園子(三) | 第一章 修園子(四) | 第一章 修園子(五) | 第一章 修園子(六)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一)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二)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三)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四)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五)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六)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四)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五)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六) | 第四章 一局雙贏(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