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思維的樂趣 》
東西方快樂觀區別之我見(1)
王小波 Wang Xiaobo
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人沉迷於物欲,而東方人精於人與人的關係;前者從徵服中得到滿足,後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一次大戰剛結束時,梁任公旅歐歸來,就看到前一種精神的不足;那個時候列強競相掠奪世界,以致打了起來,生靈塗炭——任公覺得東方人有資格給他們上一課;而當時羅素先生接觸了東方文明以後,也覺得頗有教益。現在時間到了世紀末,不少東方人還覺得有資格給西方人上一課。這倒不是因為又打了大仗,而是西方人的物欲毫無止境,搞得能源、生態一齊鬧了危機;而人際關係又是那麽冷酷無情。但是這一課沒有聽衆,急得咱們自己都抓耳撓腮。這種物欲橫流的西方病,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診斷過。當年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問利,孟子就說,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所謂利,就是能滿足物質欲望的東西。在古代,生産力有限,想要利,就得從別人那裏奪,爭得兇了就要打破頭。現代科技發達,可以從開發自然裏得到利益,搞得過了頭,又要造成生態危機。孟子提出一種東西作為“利”的替代物,這個暫且不提。我們來討論一下西方病的根源。筆者既學過文,又學過理,兩邊都是糊裏糊塗,且有好做不倫不類的類比之惡習。不管怎樣,大傢可以聽聽這種類比可有道理。
人可以從環境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又成為他行動的動力。比方說,冷天燒了暖氣覺得舒服,熱天放了冷氣又覺得舒服,結果他就要把房間恆溫到華氏70度,購買空調機,耗費無數電力;騎車比走路舒服,坐車又比騎車舒服,結果是人人買汽車,消耗無數汽油。由此看來,舒服了還要更舒服,正是西方人掠奪自然的動力。這在控製論上叫做正反饋,社會就相當於一個放大器,人首先有某種待滿足的物欲,在欲望推動下采取的行動使欲望滿足,得到了樂趣,這都是正常的。樂趣又産生欲望,又反饋回去成了再做這行動的動力,於是越來越兇,成了一種毛病。玩過無綫電的人都知道,有時候正反饋討厭得很,狀似抽瘋:假如話筒和喇叭串了,就會鬧出這種毛病,喇叭裏的聲音又進了話筒,放大數百倍出來再串回去,結果就是要吵死人——行話叫做“自激”。在我們這裏看來,西方社會正在自激,舒服了還要更舒服,攪到最後,連什麽是舒服都不清不楚,早晚把自己燒掉了完事。這種弊病的根源在於它是個欲望的放大器——它在滿足物欲方面能做得很成功,當然也有現代技術在做它的後盾。孟老夫子當年就提出要製止這種自激,提出個好東西,叫做“仁義”,仁者,親親也,義者,敬長也,親親敬長很快樂,又不毀壞什麽,這不是挺好的嗎?(見《孟子·離婁上》)
有關自激像抽瘋,還可以舉出一個例子。凡高級動物腦子裏都有快樂中樞,對那地方施以刺激,你就樂不可支。據說吸毒會成癮,就是因為毒品直接往那裏作用。有段科普文章裏說到有幾個缺德科學家在海豚腦子裏裝了刺激快樂中樞的電極,又給海豚一個電鍵,讓它可以自己刺激自己。結果它就抽了瘋,廢寢忘食地狂敲不止。我當然不希望他們是在尋海豚的開心,而希望他們是在做重要的試驗。不管怎麽說吧,上下交徵利,是抽這種瘋,無止境地開發自然,也是抽這種瘋。我們可以教給西方人的就是:咱們可以從人與人的關係裏得到樂趣。當然,這種樂趣裏最直接的就是性愛,但是孟子毫不猶豫地把它挖了出去,雖然講出的道理很是牽強——說“慕少艾”不是先天的“良知良能”,是後天學壞了,現代人當然要得出相反的結論。實際原因也很簡單,它可能導致自激。孟子說,樂之實,乃是父子之情,手足之情(順便說說,有註者說這個“樂”是音樂之“樂”,我不大信),再輔之以禮,就可以解决一切社會問題。這是孟子的說法,但我不大信服。他所說的那種快樂也可以自激,就如孟子自己說的:“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誰要說這不叫抽瘋,那我倒想知道一下什麽是抽瘋。而且我認為,假如沒有一大幫人站在一邊拍巴掌,誰也抽不到這種程度——孟夫子本人當然例外。
中國人在人際關係裏找到了樂趣,我們認為這是自己的一大優點。因為有此優點,我們既不冷漠,又不自私,而且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諧。中國社會四平八穩,不容易出毛病。這些都是我們的優點,我也不敢妄自菲薄。但是基督曾說,不要衹看到別人眼裏有木刺,沒準兒自己眼裏還有大梁呢。中國的傳統道德,講究得過了頭,一樣會導致抽瘋式的舉動。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社會在這方面也是個放大器。人行忠孝節義,就能得忠臣孝子節婦義士的美名,這種美名刺激你更去行忠孝節義,循環往復,最後你連自己在幹什麽都搞不清。舉例言之,我們講究孝道,人人都說孝子好。孝子一吃香,然後也能導致正反饋,從而走火入魔:什麽郭解埋兒啦,臥冰求魚啦,誰能說這不是自激現象?再舉一例,中國傳統道德裏要求婦女守身如玉,從一而終,這可是個好道德吧?於是人人盛贊節烈婦女。翻開歷史一看,女人為了節烈,割鼻子拉耳朵的都有。鼻子耳朵不比頭髮指甲,割了長不出來,而且人身上有此零件,必有用處,拿掉了肯定有不便處。若是為“節烈”之名而自殺,肯定是更加不妥的了。此類行為,就像那條抽瘋的海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雲南人民出版社 |
|
|
自序 | 沉默的大多數(1) | 沉默的大多數(2) | 沉默的大多數(3) | 沉默的大多數(4) | 沉默的大多數(5) | 思維的樂趣(1) | 思維的樂趣(2) | 思維的樂趣(3) |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1) |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2) | 知識分子的不幸(1) | 知識分子的不幸(2) | 知識分子的不幸(3) |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1) |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2) | 積極的結論(1) | 積極的結論(2) | 積極的結論(3) | 跳出手掌心(1) | 跳出手掌心(2) | 道德##與知識分子(1) | 道德##與知識分子(2) | 論戰與道德(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