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不生病的智慧:从里到外说健康   》 第53节:常见病不求人(18)      Wang Lifeng

  一般说来,3岁以内的孩子尿床,属于正常现象,3岁以上就不正常了。小孩在1岁至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而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医学上把3岁以上的孩子还经常性尿床,每周2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称为遗尿症。
  一些疾病可以引起小儿遗尿,如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等,还有一些是环境不适应和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如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等。小时有次舅妈带着表妹来我家做客,晚上表妹和我睡在一张床上。半夜做梦,我掉进了一个水井里了,浑身湿透,一着急,醒了,这时才发现我的腿湿湿的,顺着腿摸下去,原来源头在表妹屁股下面,看她睡得很熟,我也没叫醒她。可是第二天,这件事被妈妈发现了,表妹羞得满脸通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到我家来玩。
  睡前饮水过多,也易尿床。如果在睡觉前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尿床就不可避免了。所以一般睡觉前两小时内不要再进水,即使成人,也需如此。临睡前进水,夜间会因为排尿感醒来,影响睡眠。
  还有一些小孩,白天玩得很累,晚上就会睡得沉,不易醒,导致遗尿。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遗尿还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长此以往,孩子就没有养成夜间起床排尿的习惯,会造成孩子尿床。
  如何驱赶“夜尿虫”,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先治疗疾病;是由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可以通过耐心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中医关于小儿尿床有其独到认识,《诸病源候论》说:“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认为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脾肺气虚是引起小儿遗尿的病理关键。
  神阙(脐中)是人性命之所系,临床上常通过灸此穴来温补肾阳,增强体质。对小儿遗尿,也可以选择一些温固下元的药物,在神阙贴敷,具有明显的疗效:
  方法一:用补骨脂30克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0.3克,置入脐中,纱布覆盖,绷带包扎。2天换药1次。
  方法二:五倍子3克、何首乌3克。研细末,用醋调和,敷于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敷1次,连敷3~5天即见效。
  食物疗法
  1.鸡肝1个,肉桂1克。鸡肝洗净,与肉桂同入罐中,加水炖熟,吃鸡肝喝汤。
  2.鲜韭菜50克,粳米100克,盐少许。将韭菜切碎,与粳米一起煮粥,熬至米汤稠即可。温热服食,每日2~3次。
  经络疗法
  点按气海、关元、中极穴。孩子排空小便后取仰卧位。父母先用手指在其下腹部依顺时针方向揉按5~15分钟,接着点按气海、关元、中极穴。再用拇指从曲骨穴(耻骨上缘)往腹部滑压数十次(每次滑压待腹肌松弛后进行),以下腹部有酸胀感为宜。然后取俯卧位,先按揉腰骶部5分钟,再点按肾俞、膀胱俞、三阴交俞,最后摩擦腰骶部1~2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较大的小孩还可以自己操作)
  25.食疗、经络养,家无夜啼郎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四大病因:脾胃虚寒、乳食积滞、心火亢盛、遭受惊吓。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药物治疗往往容易损伤脏腑,食疗和经络按摩疗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标本兼治,是治疗小儿夜啼的首选方案。
  啼哭是婴儿的一种本能反应,因孩子小,不会说话,只能用啼哭来表情达意,如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疼痛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属于小儿夜啼。
  如果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吵闹,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白天如常,那就是小儿夜啼了。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这个年龄的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一遇疾病,或环境变化,或受到精神刺激,都能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造成本病的发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重庆出版社
第1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观音(1)第2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观音(2)
第3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1)第4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2)
第5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3)第6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4)
第7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5)第8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6)
第9节:疾病是老天派来提高我们体质的调皮鬼(7)第10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11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第12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3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第14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5)
第15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6)第16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7)
第17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8)第18节:从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9)
第19节: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1)第20节: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2)
第21节: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3)第22节: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4)
第23节: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5)第24节: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6)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