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里描绘的是“一种亲爱情景”(崇祯本眉批),一无论断。正直善良的读者读至此,难道会误解成作者在歌颂蔡京的礼贤下士,或者西门庆的尊重长者吗?不,只能感受到这两个丑类一贪财,一附势,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犹如自己把他们痛骂了一顿似地从心里觉得无比痛快。这是因为读者能通过自己的审美活动,对客观的形象加入主观成分,辨得清美和丑,产生了爱和憎,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了交流,引起了共鸣。这就是纯以写丑而能见美的奥秘所在。因而,越是把假恶丑暴露得淋漓尽致,就越是令人向往真善美。这正如评崇祯本批点者指出的:《金瓶梅》一书,“凡西门庆坏事必盛为播扬者,以其作书惩创之大意矣。”它播扬其丑,并不是宣扬其丑,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惩创其丑。在这惩创否定之中,读者当然会油然而起向往它的反面:真善美。
当然,《金瓶梅》所写之丑并非都能见美。这是由于作者的道德观念、美学理想本身存在着缺陷,或者在暴露丑恶时失却控制,缺乏分寸,于是对那些丑言秽行有时不但不加谴责反而津津乐道起来,使整部小说难免搀入了一些“以丑写丑”的杂质。但总的说来,这毕竟是一些杂质而已,并不能掩盖它写丑见美的整体光辉。不过,它可以告诫后来的作家:创造艺术的丑,必须自己先净化一颗美的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