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瞬集   》 第53節:越南人的性格(6)      蔣子竜 Jiang Zilong

  越南的詩人非常多,我們從北到南,凡在作傢協會碰到的人極少有不是詩人的,特別是相當多的政府官員,在介紹給我們認識的時候都格外強調其詩人的頭銜。我以為,越南之所以盛産詩人有兩個原因:一是越南人天生浪漫多情;二是越南語有助於寫詩。正由於大傢都寫詩,就給越南的人際關係又增加了另一種別有情趣的人情味兒——贈詩和背誦對方的詩。
  贈詩——詩人們一般都要經常在口袋裏裝着幾首自己的詩,在一定的場合,興之所至就可以把詩獻給自己喜歡或尊重的人。有位曾陪同過我們的詩人,在旅遊景點很會和女孩子們搭話,搭上話以後說到高興處,就當場寫一首詩獻給女孩子,常能令女孩子們驚喜異常。他並無非分之想,也不是藉詩調情或揩女孩子的油,看上去是一種很自然的交往。
  長此以往難免也有鬧笑話的時候,趕上了想被贈詩的人多,而自己偏偏才思阻滯,或出門時帶的詩少,就把同一首詩分別獻給了相互認識的幾個姑娘,她們發現之後就會拿詩人取笑。這又有什麽關係呢?
  背誦別人的詩——越南人喜歡詩,似乎人人都能背誦幾首別人的詩,特別是自己頂頭上司的詩。無論是輕鬆的交談,還是嚴肅的會見,都不會缺少這樣一個節目:即席給我們朗誦在場的越方級別最高的一個人的詩,朗誦者往往是這個級別最高者的下級或副手。可想而知那位上級心裏會多舒服!
  經歷過那麽多的即興朗誦,我沒見有一個上級阻攔、責怪朗誦者,或謙虛地解釋一番,推讓一番。即使把這個看作是給上司拍馬屁,這馬屁也拍得靈巧得體,拍得有情調。比當着客人說一堆肉麻的吹捧話或一大套空話強多了。
  日本的地震性格
  你看過日本電影《東京大地震》嗎?我以為那是至今世界上對地震的恐怖表現得最為慘烈的一部災難片。但它並非出自虛構,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是世界著名的一震,頃刻間將東京都化為廢墟,死亡近30萬人。那個時候的東京總共纔有多少人呢?
  如果沒有看過那部電影,現在你隨時去東京,還照樣能感受得到那次大震的餘緒。我於2003年11月中旬在東京停留了五天,五天裏竟趕上了兩次5級左右的地震,真可謂三天兩頭的就要晃悠一下。
  一次是剛到東京的第二天下午,我們正在一個日本作傢的客廳裏聊天,房子突然唏哩嘩啦地搖蕩起來,我身後有個精緻的櫃子,感到有小東西落到後背上。但對面的主人面帶微笑,紋絲不動,衹是怕櫃子倒了會砸傷我,請我站起來用後背頂住它。搖蕩結束後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我們的談話。
  第二次是在隔了兩天之後的夜裏,睡得好好的猛然被驚醒,門窗亂響,床鋪搖晃……我住在新大𠔌飯店的15樓,是潔淨舒適的套房,廳倒是靠裏,臥室則貼近窗戶,不晃的時候看東京的夜景很不錯,碰上鬧地震懸在這樣的高度就不好玩了。要知道我是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夜裏抱着一雙兒女嚮外跑,赤腳踢上了木頭,竟把右腳大拇指的指甲掀掉了……你想想,在異國他鄉又這樣被晃悠醒了,還能再睡得着嗎?開燈看表是凌晨四點,外面很安靜,飯店的總服務臺也沒有通知或壓驚之類的電話打來,我衹好打開電視機,日本的新聞播報倒很及時,通報了剛纔的地震是5.0級,震源是哪裏、震中是哪裏我已經記不住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第2節:序第3節:徵服和被徵服(1)
第4節:徵服和被徵服(2)第5節:徵服和被徵服(3)第6節:再讀嶽飛(1)
第7節:再讀嶽飛(2)第8節:再讀嶽飛(3)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第10節:腌菜何以成“王”(2)第11節:腌菜何以成“王”(3)第12節:腌菜何以成“王”(4)
第13節:2004年的語錄(1)第14節:2004年的語錄(2)第15節:2005年的語錄(1)
第16節:2005年的語錄(2)第17節:2005年的語錄(3)第18節:評2006流行語(1)
第19節:評2006流行語(2)第20節:評2006流行語(3)第21節:評2006流行語(4)
第22節:評2006流行語(5)第23節:評2006流行語(6)第24節:穎影(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