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王利鎖:感悟人生(1)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莊子的人生智慧和詩性表達
王利鎖1964年生。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係,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有《逍遙之祖》《詩說中國五千年》(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捲)《中國古代應用文甄體賞鑒》(合著)《智通莊子》等多部著作。
在我們河南這片古老的中原大地,曾涌現出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化大師、文學大師,莊子就是我們河南這片肥沃的土壤當中産生的一個文化巨人、一個文學大師。我們讀《莊子》有非常多的途徑和方法,從哪些途徑去讀,應該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感受各有不同的。今天,我想從人生的角度對莊子進行簡單的介紹。重點談的衹有兩個話題:一個是莊子其人——莊子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再一個是莊子其學,也就是莊子的哲學和文學。下面我們就圍繞這樣兩個大的領域,分三個小的問題來談一下。由於時間的關係,我不可能把很多的問題展開來談,因此,今天的講座權當是一個導讀。
首先,我對莊子其人先簡單介紹一下,算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
對於中國人來講,尤其是對我們河南人來講,提到莊子並不陌生。因為莊子是河南人,他的裏籍是今天商丘市附近。當然,關於莊子的裏籍目前還有爭議,也就是莊子的老傢到底是哪個地方的,學術界看法不一致。河南人說是商丘附近的,安徽人說是安徽蒙城人,山東人說是山東東明人。這可能與對文化名人的爭奪有關係,但是學術界的一般看法認為,莊子是我們河南商丘人。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他和戰國時期兩個非常著名的國君、諸侯王——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的。提到這點,有的同志可能會想到《孟子見梁惠王》。也就是說,莊子和孟子是同時代的人,從年齡上來講,莊子比孟子可能還稍微大一點。再往下走,就是另外一個文學大師屈原。莊子、孟子、屈原他們三個人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是三個人有沒有碰過面,現在資料不全,我們說不清楚。
就莊子這個人來講,《史記》當中最早記載了他的人生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莊子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我們說的《莊子》,司馬遷說有10多萬字,現在我們看到的不過近8萬字,這說明《莊子》書在流傳的過程中有遺失。第二件事,是提到莊子曾經擔任過“蒙”這個地方的官職,做過蒙漆園吏這個小官。我們都知道,吏是級別特別低的官,莊子做漆園吏的時間不長。第三件事,是楚王曾經派人聘請莊子到楚國去工作。幹什麽工作呢?聘請他去做國相,相當於今天的總理,但莊子拒絶了。《史記》當中司馬遷就寫了莊子的這三件大事,但是這三件事,對我們瞭解莊子來講應該說衹是一個大的輪廓。如果我們要瞭解莊子,還要通過《莊子》這本書。
《莊子》這本書當中寫到莊子的有30段,除去人們認為可能的偽作,剩下29段文字和莊子有關。如果這29段文字我們認真地看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裏邊有些段落是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寫的。也就是說,他寫的這個莊子,不可能是生活當中的莊子,可能是寓言故事的文學性的一個莊子,如說莊子與魯哀公有過交往即是。如果把這些材料拋開的話,我們把《莊子》書中寫到莊子的,能夠反映他一定的真實狀況的材料和《史記》對照一下,大致可以對歷史上的莊子勾勒出這麽一個總的面貌影像:
第一,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戰國中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期,社會制度、文化等方面均表現出轉型的特徵。當時,戰爭規模非常之大,戰爭對於春秋戰國來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經常提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春秋五霸打仗和戰國七雄打仗最大的差距在什麽地方呢?如果要突出戰國時期的戰爭特點,我們必須把它和春秋時期的戰爭作對比。春秋五霸打仗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傾全國之力,建立盟國統一戰綫,但是打到最後,實際上就是爭一個霸主的地位,讓對方臣服自己。如果對方服從你了,那麽他照樣可以當國君,他的土地還可以是他的。為什麽呢?目的是建立盟國政治,對付其他國傢,猶如我們現在說的政治同盟。就像我們經常提到的伊拉剋戰爭一樣,美國要打伊拉剋,英國說我也要打伊拉剋,這就叫“政治同盟”。 因為當時還是把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所以春秋時期的戰爭就是要建立這樣一個同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