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5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3)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一天,朱棣在右順門看四方奏牘,精神過度集中,禦案上一個鎮紙金獅被碰到案邊,險些掉到地上,站在一旁的給事中耿通連忙上前將鎮紙金獅往裏邊移了移。朱棣這時纔發覺,立刻同剛閱讀奏摺上的國傢大事聯繫了起來:一個小小的東西,放在不穩定的地方就危險,放在穩妥的地方就安全。他指着那尊鎮紙金獅感慨道:“天下是最重要的大器更應放在安全的地方,怎麽可以放在危險的地方呢?即使天下太平,也不可忘了危險。所以在小事上必須謹慎,小事上如果不謹慎,長此以往,就可能招致大的禍患。”
  為了天下這一“大器”,朱棣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處處剋己,以求天下之治。他把大臣送上的《大學正心章講義》反復讀了多遍,特別欣賞其中靜心寡欲的道理,認為做皇帝的尤其不能有所好樂,應該盡量做到心靜而虛。
  由於上朝時忙於政事,來不及靜思,退朝後則容易放鬆自己,朱棣便經常默坐冥想,以管束自己的欲心。他將欲心與天下聯繫在一起:“為人君,但於宮室、車馬、服食、玩好無所增加,則天下自然無事。”一想到天下,他頓時警覺起來,剋己之心便占了上風。
  一次,朱棣派宦官去山西采辦某物,但事後後悔,立即下令停辦。外國使臣朝貢玉碗,他拒而不受,讓禮部賜鈔遣還。對於這類平日不用、府庫中又已有的東西,盡量限製,免得人們察其所好爭相進獻,於國事無益。
  朱棣的生活很儉樸,有時候上朝穿的內服都破舊了,甚至衣袖外露,補補還穿,侍臣看到後常贊頌其“聖德”。朱棣這樣做,是給大臣們看的,還是怕宮中奢侈,百姓生怨而致使天下不穩。
  朱棣每年衹有正月十一至正月二十這短短的10天休息日,其他時間幾乎沒有假日。
  朱棣居安患危、以身作則的冶國方針與孔子“先之,勞之”的為政主張是一脈相承的。美國前副總統林伯特?漢弗萊說:“我們不應該一個人前進,而要吸引別人跟我們一起前進。這個試驗人人都必須做。”這就是說,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當以身作則,一切為人之先,用自己的修養和思想影響身邊的人。
  “使民以時”的用人策略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論語?學而》 南先生指出“使民以時”,用人時應該把握時間。這從軍事思想方面來講包括很多,所以孫子兵法講時講勢,也有講用勢之道。在因勢用人這方面,漢高祖劉邦可謂是做到了極緻。
  劉邦用人學問中最獨到的一點是,他通常能根據不同的時期與形勢采取不同的用人策略。這從他對韓信的態度和使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