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四章天教心願與身違(9)
田居儉 Tian Jujian
當旌旗漫江的遷都船隊駛近皖公山,鬱鬱寡歡的李正在彩繪華麗的竜舟上藉酒澆愁。偶一擡頭,望見了大江北岸青翠欲滴的峰巒,便問身邊內侍:“眼前青峭數峰如此秀麗,不知何名?”善於詼諧和諷喻的宮廷俳優李傢明回答說:“陛下,此峰乃舒州皖公山,可惜如今已不為我朝所有。”說完又吟詩一首,暗示半壁江山已為北宋所有:
竜舟輕錦帆鳳,正值宸遊望遠空。
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入壽杯中。
李聽罷,心情更加酸楚。因為李傢明在他的心目中,一嚮是以幽默著稱的樂天大師,幾句話就能使人愁雲頓掃,破涕為笑。一次,他入宮嚮李討一筆費用回宣州為母奔喪,正值李在便殿練習書法,便見機行事說:“陛下,微臣模仿他人筆跡,無不以假亂真。”李信以為真,問道:“卿能模朕手書否?”李傢明回答:“臣雖魯鈍,願效神筆。”於是,李將紙筆交給李傢明,他當即用草書寫道:“詔宣州於上貢庫錢二百千付傢明葬母。”李見狀大笑,當即滿足了他的請求。還有一次,李和侍臣在後苑臨池垂釣,別人均有所獲,惟獨李始終空鈎,垂頭喪氣,木然呆坐。李傢明見狀連忙寬慰:“陛下,池魚不食釣餌,是懾於您的神威。您用的金鈎是專門用以釣竜的。”李問:“何以見得?”李傢明回答:“微臣有詩為證。”說罷,賦詩一首:
玉金鈎興正濃,碧池春暖水悠溶。
凡鱗不敢吞香餌,知道君王合釣竜。
可是,李萬沒想到,李傢明如今竟然一反常態,說出這些令人心酸的話。莫非他也預感到南唐氣數已盡?
時有隱士史虛白,字畏名,少隱嵩山修道著述,中原戰亂,同韓熙載共投南唐烈祖李麾下。此人深謀遠慮,頗多高見,曾諫言李趁南唐物阜食足、民心所歸,長驅中原,定一統大業。因李未予采納,遂以病告退,隱居落星灣(星子渚),深居簡出,終日以詩酒為伴,但仍心係國運。當他得知李遷徙南都途經此地,便扶杖迎謁。
當李問起他對時局有何卓識,史虛白答曰:“臣為布衣多年,時刻棲身茅捨敝廬,衹知農桑稼穡,不知天下大事,又多粗言俚語,說來恐有不妥,誠望陛下恕罪。”
李道:“但說無妨。”
史虛白說:“臣近得拙詩《溪居》一聯,願誦與陛下——‘風雨揭卻屋,渾傢醉不知。’純紟矠”
李聽後不禁怒起心頭,他對這語意雙關的“拙詩”心知肚明。不言而喻,顯然這是藉風雨揭屋之名,行譴責失土之實。李礙於君主的器度不便發作,故而轉慍為喜,說:“逆耳忠言,難能可貴,何罪之有?”遂厚賜禦酒粟帛,以示禮賢下士。
遷都的船隊離開落星灣後,航行月餘抵達南昌。經過初步安頓,李敕令工部官員依照金陵宮廷建築格局,繼續大興土木,營建殿宇,修葺城垣,拓展禦道。直到明代,還有人以詩追記新都鳴鑾路竣工後的盛況:
長衢通輦路,宛馬競紛紜。
帝子凌風去,鑾聲盡日聞。
雜花迎隊繞,禦柳看行分。
千載宸遊地,臨歧惜別君。
儘管如此,比之金陵,李仍覺新都城池狹小,棟宇簡陋,起居行止,多有不便。每逢臨窗北望,遙想往日金陵,思歸回遷之意油然而生,不時地吟起自製詩:“靈槎思浩渺,老鶴憶空同。”澄心堂承旨秦承裕怕他觸景傷情,衹好用屏風來遮擋他的視綫。下屬臣僚因傢眷留在金陵,也都戀舊思遷。他們把怨怒指嚮阿旨媚上的唐鎬,唐鎬懼怕衆怒,驚悸成疾身死。
李一度曾想復議遷回金陵,但未及行動便怏怏病逝,把南唐的殘山剩水和朝不保夕的宗廟社稷,還有委麯求全的性格,一並傳給了他的繼承人,即曾任神武都虞侯巡江使卻很少身着甲胄帶兵巡江的李煜。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十五歲的李煜在風雨飄搖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寶座。這對既缺文韜又乏武略的李煜來說,不啻是歷史的嘲弄!五代詩人羅隱《籌筆驛》詩云:“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李煜即位時的南唐,正面臨國運風燭殘年,天下“分久必合”的嚴峻局勢。這時,統一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和定勢。經過半個世紀的大浪淘沙和“五代十國”間的優勝劣汰,歷史選擇了方興未艾的北宋,作為完成統一大任的執行者。
在排山倒海般的時代大潮面前,即使像李煜祖父李那樣有作為的開國英主再世,也難以輓狂瀾於既倒,扭轉南唐這半壁河山岌岌可危的頽勢。何況“生於末世運偏消”的李煜,僅僅是一個既不能整軍經武又不能馭臣治國的文人!然而,“南朝天子多無福,不作詞臣作帝王。”命運偏偏和這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作對,硬是強人所難,把他推上了安邦治國、經世濟民的君王寶座。難怪李煜降宋以後,趙匡胤賜宴群臣時曾對他作過耐人尋味的評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錄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