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洪秀全演義   》 第五十二回 李孟群戰死廬州城 左宗棠報捷浮梁縣      黃小配 Huang Xiaopei

  話說李續宜正移陣成列,志在拒戰,忽前路已見太平人馬橫貫而下。那時清兵已
  疑左右山林,皆石達開伏兵,已無心戀戰,皆有懼色。江忠泗急上前嚮李續宜說
  道:“三軍不能戰矣。今加強用之,必不濟事;不如速退,再圖良策。”李續宜
  道:“吾亦知之,但左右山林,如有伏兵,退亦必敗?若是疑兵,則吾兵尚可一
  戰。退而必敗,不如戰而求其不敗也。”江忠泗道:“軍有懼色奈何?”李續宜
  道:“可揚言敵人在山林衹布疑兵;來路敵軍又衹萬人,則軍心可以不懼,是在
  鼓其氣而用之耳,言遲則反令軍心疑懼也。君快些督陣,毋再遲疑。”江忠泗聽
  罷,無言而去,惟有準備交戰。
  誰想石軍已將近壓至,遠望石軍不知幾路,皆盡占形勢;衹見火光衝天,旌
  旗掩映,不辨人馬多少。李續宜看罷,毛發悚然,並謂左右道:“彼誠占得形勢
  ,若吾軍早進一步,則奪之矣。今敵既據高原,有憑高臨下之勢,奈何?”左右
  皆面面相覷。少時石軍左路已進中央,先鋒賴裕新傳令發擊,彈子如雨而下。李
  續宜即指揮分頭應敵。奈石軍盡處高原,清兵總擊不着要害,惟石軍一經發擊,
  清兵大受夷傷,無不望後退卻。李續宜傳令不得退後,乃立斬數人,終不能則止
  。忽然左右山中鼓聲亦止,都發槍來擊清兵,嘩言大震,不知左右兩路敵人有多
  少伏兵?李續宜此時不能分軍,勉強拒戰一會,石軍鼓聲頓歇,槍聲亦止,清兵
  正不知何故?惟見太平人馬並未退後。正在思疑,約一個更次,鼓聲又起,槍聲
  亂發;約戰一會,又復停止。
  初時李續宜不敢追上,及石軍第二次停鼓停槍,遂對諸將道:“敵兵必盡防
  都興阿,其與我對壘者,必兵數無多,故不敢追下耳。今諸君不必自怯,速宜進
  擊。”說罷即率諸將督軍前進。三軍得令,勉強進行。誰想石軍鼓聲又動,槍聲
  又發,先鋒賴裕新已督率各路齊下,勢如惡潮,不下五六萬人,直衝清兵。清兵
  一來心怯,二來衆寡不敵,三來盡失地勢,故受石軍所擊,不能撐持。但聞石軍
  槍聲一響,清兵紛紛倒地,望後而走。劉長佑仍恐李續宜堅執不肯退兵,乃飛馬
  至李續宜之前,急諫道:“若不退兵,三軍盡死矣。”李續宜此時方知太平人馬
  多衆,惟有傳令退兵。三軍一聞退兵之令,即紛紛潰竄;石軍愈逼愈緊,分十路
  趕來,槍彈所及,但見火光迸裂,煙硝迷漫,死傷山積。李續宜、劉長佑、江忠
  泗等,冒煙突火而逃。此時清兵但呼大叫地,又因軍行疲乏,行走俱鈍,石軍如
  生竜活虎,漸漸追近,賴裕新令軍中大呼降者免死,一面卻嚮頭戴頂子,坐着駿
  馬者射擊,故將校死傷亦復不少。右軍統領江忠泗,身被數傷,倒下馬來,當有
  左右負著帶傷而逃。自江忠泗既被重傷,右軍多已投降,清軍更為惶亂。賴裕新
  乘勢督兵,直入清陣,各以短刀相鬥,清兵死傷更衆;衹有李續宜所領中軍,半
  已先行逃出;劉長佑亦喪失軍士大半,與李續宜同嚮耒陽奔來。誰料賴裕新不捨
  ,直追至耒陽縣。李續宜不能駐紮,反嚮茶陵而遁。計李續宜閱下各路人馬,
  去三之二,將校死傷數十人,江中泗更已奄奄一息。李續宜親視其傷,並道:“
  君曾請退兵,若聽君言,雖敗亦不至如是!今令君重傷,此吾之過也。”江忠泗
  道:“勝負常事耳!即為將者死於沙場,亦常事耳!惟吾等以數萬之衆,不敗於
  石達開,衹敗於達開之部將,為可恥矣。”說罷即時咯血,李續宜撫慰數語,即
  令送回原籍養傷。一面報知湘撫駱秉章,請籌良法,以防達開。是時太平將賴裕
  新大獲全勝,即以半軍駐耒陽,而以半軍回應衡州,嚮石達開細述勝仗情形。達
  開道:“李續宜大敗,將何以處之?”諸將聽罷,皆欲乘勝直搗。部將李義道:
  “我軍以二十萬之衆,一舉而破李續宜,更何懼於都興阿?今宜以大軍急進,沿
  湘鄉、益陽,以通常德、石門,復轉折而西,以撼川境,誰能禦之?此不可失之
  機會也。”石達開道:“都興阿會合諸將,以數萬之衆,復附之以吉林馬隊,理
  應與李續宜分道並進;今彼獨固營堅壁,以候我軍,彼必有謀矣。此吾軍奔馳數
  千裏,已如強弩之末,若與都興阿交兵,恐勞逸之勢不同也。”賴裕新道:“大
  王之言是也。自湘鄉、益陽而上,皆為清兵屯駐。吾縱能破都興阿,必須苦戰匝
  月,始能通入川境;兵有利鈍,軍無常勝,不可不防。且吾軍一經與都興阿交鋒
  ,吾料兩湖督撫,必調兵臨我。我軍雖衆,仍須八面支撐,設有差池,全軍俱覆
  矣,不可不慎!”石達開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賴將軍所見極是。然今日
  頓兵於此,又將何策以處之?”賴裕新道:“兵法取易不取難,今清兵重防長江
  上下,桂、黔一帶,久已空虛,吾等乘機南下,然後折入川境,必無能禦我者。
  ”石達開聽了,深以為然,即傳令移兵、先嚮永州,石達開自為後路,以防都興
  阿侵襲。乃都興阿並不追趕,衹稱已逐達開出境,即與諸將引兵而還,石達開遂
  直走水州。
  時清副將餘星沅,方在永州駐守,本承都興阿命,以兵三千要截石達開。以
  為石達開由桂陽,反趨衡州府,必不復南下,故全無準備。石達開知其虛實,乃
  令賴裕新選五千精兵,銜枚疾走,先趨永州,乘虛襲之,並斬餘星沅;復命兵進
  襲祁陽之觀音灘,降清兵二千餘人,石達開聲勢更振,桂、黔皆為震動。石達開
  更無阻礙,直趨桂、黔而去。
  且說李續宜敗後,因見都興阿不進兵,大為憤恨。惟見石達開已離湘境,即
  引殘敗人馬先回湖北,言於鬍林翼之前曰:“弟領兵南下,直躡石達開,以至於
  衡州,縱橫奔走千餘裏,軍行疲乏,以至於敗,此誠弟之罪;然石達開之擁衆十
  餘萬,聲勢既大,吾軍非奔馳疲乏,又豈能必勝乎?以衆寡不敵,勞逸主客之不
  同,而欲求一戰者,以有都興阿大軍為聲援也。都興阿所部及其諸將,馬兵步兵
  共五六萬人,勢力比吾輩倍之,如合力夾擊,弟未敢即敗。即敗矣,亦未必如是
  之甚也!乃都興阿由荊門下湘鄉,與弟軍之疲乏既異,竟擁衆數萬,袖觀壁上,
  任石達開來去自如,不為一助,使弟獨敗。弟誠不足惜,如國傢何?”鬍林翼聽
  罷,卻舉酒一杯,以遞於李續宜,並道:“都將軍與國休戚,更甚於賢弟!而賢
  弟奮勇任事獨過之,此賢弟之所以為賢弟也。願賢弟自勉之可矣!”李續宜聽罷
  無語。
  忽報稱陳玉成大軍復入皖境,由滁州、全椒、含山、巢縣並下無為州,以迄
  廬州;方下舒城、桐城,直取潛山,勢如破竹,當者披靡。今玉成大兵,將攔入
  鄂境。鬍林翼聽得大驚道:“皖、鄂一帶,使吾等無日安枕矣。陳玉成其人悍銳
  ,其兵健鬥,今復將入鄂,武昌震動,奈何?”說罷,又謂李續宜:“近年未足
  抗陳玉成者,鮑超也!然自曾軍大敗於湖口,江西空虛,故以霆軍入江西防戰。
  賢弟又復新敗,軍力未復,將以何人禦之?”李續宜道:“李秀成已下蘇城,今
  在皖省者,衹陳玉成一人耳。吾以一能事者,往襲廬州,以要其後,則玉成必退
  矣。”鬍林翼道:“李孟群驍勇善戰,現方駐軍六安,即檄令孟群往襲廬州何如
  ?”李續宜道:“若用李孟群則得之矣。”鬍林翼便令李孟群往取廬州,一面以
  湘軍重防皖、鄂交界之地,以阻陳玉成來路。時陳玉成欲沿潛山、宿鬆以入鄂省
  ,大將吳汝孝進道:“廬州為安慶上遊屏障,乃四戰之地,敵人所必爭。今英玉
  全軍南下,恐清兵又復北侵,勢將奈何?”陳玉成道:“吾亦慮及此矣!鄂省清
  國文武,以鮑超、多隆阿為柱石。吾之欲入鄂境,蓋有意也。因清國以失城為大
  罪,吾軍一到,鬍林翼必求援於鮑超,吾欲其來時,以掩擊之,以雪二郎河之恥
  也。”吳汝孝道:“忠王曾破霆軍。敗一鮑超,究有何用?”正說時,得報鬍林
  翼現調李孟群往攻廬州,而率湘軍重防鄂界。陳玉成道:“果不出吳汝孝所料。
  盂群在清軍中號為能將,亦當先除之。昔吳定規能堅卻一李續賓,此次豈不能卻
  李孟群?若以偏帥截之,以大軍繼進,殺李孟群必矣!”便飛令陳宗勝移軍相助
  。時陳宗勝正駐廬州,乃令陳宗勝引兵沿巢湖而東,並囑道:“李孟群若敗,必
  不能西嚮,即須嚮東而奔;若以一軍截之,李孟群死無葬地矣。”去後即以大軍
  北還,以陳仕章為前鋒,同嚮廬州進發。
  且說布政司李孟群,自李續賓死後,己得旨署理巡撫,及接鬍林翼之令,即
  援隊由六安,逕趨廬川。時李孟群軍中有女子李七姑者,名嗣貞,為李奉貞之妹
  ,本貫河南人氏,流寓湖北。姊妹二人,自言能卜吉兇,知休咎,測風雨,觀星
  象,分毫不爽。原任鄂督楊沛曾聘之不就,自謂時尚未至。及李孟群聞其至,以
  禮召之。奉貞、嗣貞與其兄恆本,同詣李孟群營中。孟群欲試其術,因奉貞姊妹
  自稱能布八卦陣,孟群即使布之。乃以石子為陣,置鼠其中,而置貓於外,貓縱
  橫馳突,終不得進;又反而置貓於中,置鼠於外,貓亦不得出。既而嚮李孟群道
  :“此陣入者不能出,出者不能入也。”李盂群奇之,謂左右道:“孔明八陣圖
  之妙用,今始見之矣!”又與談氣數,奉貞姊妹皆精於易學,聞者莫不奇之。當
  李孟群駐軍漢陽時,奉貞自處靜室,能庇全軍,但勿見紅黃色,否則不驗。是時
  孿孟群,奉鬍林翼之命,與諸軍共戰李秀成於武昌。孟群軍中萬餘人,皆以為有
  神女護助,勇氣百倍,不意竟同敗於李秀成之手,於是軍中以為虛妄。李奉貞憤
  極,率數十人直趨武昌城,孟群止之不聽。及到武昌城外,令士卒先牽馬回營,
  以示必死,後竟為太平人馬所殺,其兄李恆本、其妹李嗣貞大慟,留請在營效力
  ,以報傢仇,李盂群許之。自是李孟群每次出軍,必與李嗣貞相隨,所問吉兇,
  亦間有應驗。如取羅田、攻霍山、下六合,皆嗣貞先决必勝,已亦果然。李孟群
  因此器重李嗣貞。且謂奉貞武昌之敗,祗出偶然,而以李氏姊妹之言,為無有不
  驗也。此次李孟群遂率所部二萬餘人,逕趨廬州,先决勝負於嗣貞。嗣貞卜之,
  以為必勝;而幕友方玉潤,亦精易學,以為不利。且言道:“吾軍以三萬衆,所
  過羅田、霍山、六合,皆守兵無多,宜其勝也。此次往取廬州,是直與陳玉成挑
  戰,彼軍精銳且衆,不可不防。”惟李孟群惑於李嗣貞所言,乃不聽方玉潤之諫
  ,直進廬州,後逕圍府城。
  惟城內太平守將吳定規設法死守,李孟群連攻三日不下,心極焦急。忽報陳
  玉成已引大軍六萬,反旆廬州,風馳電捲,已過桐城,從鬥鋪而進,將抵廬州矣
  。李孟群聽得面色驟變。忽見方玉潤從外奔人,嚮孟群道:“公已得陳玉成軍報
  乎!此李續賓三河覆轍也!玉成殆偽南下,以誘我至此,公宜速籌善法。”李孟
  群道:“吾欲北趨定遠,東連壽、穎,與勝保合軍,始與陳玉成再戰何如?”方
  玉潤道:“若此則公或可保全,然吾料陳玉成必躡公後,是導陳玉成北進也。且
  勝保屢為陳玉成所敗,軍心望風即怯;今又新敗於浦口,元氣未復,即與合軍,
  又豈能有濟乎?”部將總兵王國纔進道:“李續賓之敗,在移軍東走,相失於大
  霧之中;今陳玉成奔馳到此,我主彼客,未必即敗,何事遠遁乎?”李孟群慨言
  道:“大夫得死於沙場幸矣!今宜深溝固壘,暫避其鋒,鄂撫鬍公,必有以援應
  也!”於是令三軍增築營壘木柵,以圖固守;然後相機應之。時各道軍報如雪片
  一般,皆以陳玉成回軍廬州,無不震動。
  原來陳玉成已是星夜由桐城、鬥鋪而進,行時卻謂吳汝孝:“三河一捷,賴
  將軍扼守舒城要道,有以致之。今李孟群自恃其勇,將陷李續賓前車,將軍復為
  我扼守舒城可也!”吳汝孝得令,以本部萬五千人,分扼舒、桐要道,以阻援軍
  。陳玉成再囑道:“據要守險,堅壁卻敵,我不如將軍。鮑超駐軍瑞昌,若鬍林
  翼聞我還廬州,孟群被睏,將調鮑軍渡黃海,以躡吾後,將軍若能拒之十五天,
  即吾事濟矣。若鮑超改由他路而進,則將軍亦要其後可也。”吳汝孝去後,適左
  右進酒,陳玉成道:“今無須此,待手縛孟群之後,即與諸軍齊飲矣!”說罷號
  令速進。探得李孟群駐兵離城二十裏,皆深溝高壘,以待外援。陳玉成聽得大笑
  道:“李孟群將死矣!以三萬之衆,擁主待客,不敢一戰;反自睏以待外援,安
  有此兵法乎?彼所靠湖北援兵耳,廬州去武昌數百裏,往來徵調,豈旬日能及乎
  !孟群必為我擒矣。”說罷即飛令陳宗勝,由東而西,往來伺察,以絶李孟群糧
  道、水道。陳玉成即以全軍齊進,包裹李孟群全軍。復分數十小隊,嚮清兵攻擊
  ,漸攻漸進;一面令陳宗勝攔截李孟群糧草。
  時孟群糧僅敷十大,若十大援兵不到,則全軍盡絶糧矣。鬍林翼亦知,雖得
  陳玉成回軍,自念鄂省雖安,惟孟群可慮,果調鮑超前往援應,惟往返徵調,路
  途跋涉,皆已無及。李孟群坐睏於重圍,待救不至,糧草又斷,一軍皆驚。李孟
  群此時已知坐守之誤。督兵衝圍而出,奈軍心已亂,毫不濟事。陳玉成部下,包
  圍如銅墻鐵壁。經部將王國纔、李慶瑞等,幾番衝突,不能得出。陳玉成惟令部
  下裹睏之,節節挨進。圍攻了九日,玉成部將陳仕章,欲越圍進擊。陳玉成道:
  “我若進擊,何患不勝?惟睏之使其就地死,則彼軍無一生還也。今已包圍九日
  ,寧勿忍耐一二天乎!”果然李孟群軍中糧草已盡,運道又不通,孟群祗令節食
  待援,餘外已無一策。
  時清兵皆有饑色,王國纔憤然道:“斷不可待死。”次早黎明,即引隊先進
  ,孟群在外奮力殺出。不意王國纔先中火被焚,立時斃命,部兵一齊嘩潰,亦不
  能出。又次日已越十一天,陳玉成見李軍無鬥志,抵抗乏力,自辰至申,逐漸疲
  緩,大喜道:“彼軍皆饑病矣!”下令次早,即率全軍一齊越圍而進。三軍得令
  ,無不涌躍,以五旗營分道合擊,諸將一齊繼進,盡焚李孟群木柵,並破壁壘,
  飛越而入。清兵不能抵禦,皆面有饑色,有坐睡不能起者,紛紛言降,李孟群大
  怒道:“丈夫不可徒死,當殺敵而後自盡。”不想說猶未了,英王小兒隊長陳國
  瑞當先趕到,隨後數百擁上,立擒李孟群。計部將李慶瑞等以下將校死者三十餘
  人,軍士降者大半,餘外盡死於亂軍中,由是孟群全軍覆滅,玉成既獲全勝,即
  將李孟群押在一處,豐以飲食,親勸其降。孟群駡道:“吾豈降賊乎?”陳玉成
  大笑道:“汝為中國官耶?抑為滿洲人官耶?汝方助賊不知進退,還駡我為賊耶
  ?”玉成說罷,傳令仍將李?孟群看守,使其悛悟。惟李孟群已自誓必死,越五日
  而自刎,亡年未及五十。
  自刎之前一天,作絶命同四首,中有句云:“生無將略酬時望,死有忠魂答
  主知。”又有句云:“傢國艱難空涕淚,乾坤維係祗君親”等語。按李盂群,字
  鶴人,為河南固始人。以清道光丁未進士,任知縣,由廣西為江忠源調赴安徽,
  徑二三百戰,積功纍至巡撫,嗜勇好鬥,與李續賓齊名,至是乃並歿於玉成之手
  。自孟群死耗傳至,湖北、江西無不震動。曾國藩為之奏其事:得鹹豐帝賜謚武
  愍,並加飾忠之禮。
  時鮑超方奉鬍林翼之令,往援孟群,及至潛山,已聞孟群戰死,亦將兵折回
  。鬍林翼不勝嘆息,以陳玉成又斬清國一員良將,並將孟群全軍覆滅,乃會商曾
  國藩,以纍年用兵,李秀成則覆曾軍,破鮑超,敗洋兵,奪蘇州;陳玉成則挫勝
  保,敗德興阿,斬李續賓,擒李孟群,與昔日既死之王有齡,又斃和春、張國梁
  ,其鋒正銳。不如先平贛省敵軍,然後合軍以共嚮安慶。曾國藩深以為然。忽得
  太常寺卿左宗棠由樂平飛報,乞請援兵,兼藉糧草。原來侍王李世賢,自會合陳
  玉成,大破勝保、德興阿之後,已由蕪湖,直破寧國,下續漢,陷徽州,由休寧
  入祁門,縱橫一切,望風披靡;且趨浮梁,夾擊左宗棠,斷左宗棠糧道。而黃文
  金又由東鄉回軍,以走樂平,即與李世賢相應,皆志在摧陷左軍,故特來告急。
  曾國藩得報,乃先令以婺源、浮梁等縣,釐金錢糧,由左宗棠徵收,以備軍餉。
  左宗棠聽之,不覺怒道:“樂平、婺源、浮梁等縣,悉為太平人馬所陷,所有錢
  糧釐金,已盡為太平人馬所奪,是今日徒有徵收之名,並無徵收之實,曾國藩將
  陷我矣。”正說著,忽報黃文金一軍大至,沿景德鎮北進。時左宗棠一路不過萬
  人,不能抵禦,損失千餘人,望風而潰。左宗棠無奈,先退至浮梁,黃文金從後
  躡追之;旋則侍王李世賢一軍亦到,左宗棠束手無策。一面令軍士深溝固壘,先
  圖自守;一面仍飛馬催曾國藩速來援應。於是曾國藩速發各路人馬:張運蘭領本
  部五千人,曾國荃領吉字營亦四五千人,次如唐義渠、林文察、丁長勝、席寶田
  、石清吉、周天培所部或三四千,或二三千人等,分道往援左宗棠。以張運蘭、
  曾國荃、唐義渠,由景德而進;餘俱由饒州府直趨浮梁。
  時李世賢知左宗棠救兵將到,乃飛令黃文金力禦救兵;己則專力往攻。
  左宗棠卻棄去浮梁縣城,屯兵城外原野,並謂左右道:“縣城固無可守,且
  坐守城中,即自睏矣。敵人若敗,何患縣城不復乎!”於是鼓勵軍心迎敵。無如
  李世賢勢甚大,連經數戰,皆為李世賢所挫,左軍先後損傷二千人。李世賢節節
  挨進;左宗棠軍力既疲,糧草又斷,不勝焦慮。李世賢督軍包擊,再飛告黃文金
  ,令奮力拒住救兵。並道:“若能再禦五日,擒左宗棠必矣。”不料黃文金雖勇
  力抵禦,無如救兵過多,隨後曾國藩又再調王開化一軍往援,共計景德鎮一路有
  :張運蘭、曾國荃、王開化、唐義渠、吳坤修;饒州一路有:林文察、丁長勝、
  席寶田、石清吉、周天培共十路人馬,皆夾擊黃文金。先是清兵由景德鎮進,黃
  文金力擋五路,一連二三天不分勝負。時張運蘭紮崖角鎮,隔景德鎮十餘裏,軍
  鋒極銳。黃文金分左路擊之,張運蘭連敗兩陣;惟曾國荃、唐義渠、王開化、吳
  坤修已紛擁而至,黃文金以右軍極力抵禦,奈一路難當四路之衆,故損傷到二千
  餘人,退軍十餘裏,黃文金謂左右道:“各軍皆易對付,惟張運蘭、曾國荃兩軍
  ,未可輕視。”令堅壁固守,隨報之李秀成,使分兵來援。分發去後,饒州府各
  路清兵又到,黃文金力不能支,竭力死守。
  曾國荃見黃文金未退,乃通告各路:黃文金不退,則左軍必至覆滅;乃約同
  十路齊進,分三路環攻:黃文金雖有七頭八臂,亦不能抵禦,乃引軍嚮東北而逃
  。李世賢先得探馬飛報,知黃文金已敗,乃並力攻左宗棠,欲於清國救兵未到時
  ,先滅左宗棠一軍。惟左宗棠見李世賢忽然猛攻,料知救兵得手,但此時左軍節
  節潰散,已走至范家村,部下除死傷饑病,衹剩五千餘人,左宗棠乃號令三軍:
  得飛報,曾軍各道救兵,已大破黃文金於景德鎮,諸軍宜奮力;若能持一天,我
  們都有命了。三軍得令,一齊奮力。李世賢包攻左軍,忽見左軍突然奮勇,已是
  奇異;堅持南路,又塵頭大起,紛報曾國藩十路救兵都到,李世賢料知不敵,乃
  解圍而去。左宗棠乘勢迫之,遂轉敗為勝。管教:十道援軍,竟助孤軍成戰績;
  一人愛士,反延偽士佐元戎。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花縣城豪傑誕生 小山頭英雄聚首
第二回 會深山群英結大義 遊督幕智士釋豪商第三回 發伊犁錢東平充軍 入廣西洪秀全傳道
第四回 鬧教堂巧遇鬍以晃 論嘉禾計賺楊秀清第五回 楊秀清初進團練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第六回 羅大綱皈依拜上帝 韋昌輝乘醉殺婆娘第七回 韋昌輝義釋洪秀全 馮雲山聯合保良會
第八回 馮雲山夜走貴縣 洪秀全起義金田第九回 劫知縣智窮石達開 渡斜𠔌計斬烏蘭泰
第十回 洪仁發誤走張嘉祥 錢東平重會鬍元煒第十一回 蕭朝貴計劫梧州關 馮雲山盡節全州道
第十二回 洪秀全議棄桂林郡 錢東平智敗嚮提臺第十三回 張國梁背義加官 賽尚阿單騎逃命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騎下柳郡 石達開傳檄震湖南第十五回 鬍林翼冷笑擲兵書 曾國藩遵旨興團練
第十六回 洪宣嬌痛哭蕭朝貴 錢東平大破曾國藩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贈軍餉 郭嵩燾獻策創水師
第十八回 左宗棠應聘入撫衙 洪天王改元續漢統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第二十回 嚮榮大戰武昌城 錢江獨進興王策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開科修制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
第二十二回 嚮榮怒斥陸建瀛 錢江計斬蔣文慶第二十三回 勇鮑超獨救江忠源 智錢江夜賺吳觀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