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 第52节:第四乐章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城市营销者?(7)      李继诚 Li Jicheng

  踏上周口店龙骨山,遥想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原始北京人和2万年的山顶洞人,历史的沧桑感便会油然而生。作为都城,北京城也有了800多年的历史。今天的新北京,是历史上的老北京的发展。从长城到故宫,从社稷坛到圆明园,从琉璃厂到大栅栏……在我看来,北京就是一直感动着我的音乐,给我无限的温暖,给我旺盛的精力。北京的"音乐"属于北京,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的热切希望是,让北京的天籁之音,融入中国人民的心声,汇集新时代的最强音,引起五湖四海的共鸣,响彻整个世界!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进入了辉煌壮丽的新时代!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正在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民族复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飞跃,更应该是文化上的繁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力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代中国人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庆幸自己参与了那么多重大而有意义的文化工程,我庆幸结识了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和共同奋斗的同事们。爱北京,爱国家,爱我们民族的文化!因为这爱,我的心中时时涌动着创造的激情!我们的事业正在继续,我们还要加倍努力!所以,这是一篇不是尾声的尾声。
  后 记
  这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在北京和国外的一些城市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宣传北京宣传中国的活动。有时候在茶余饭后跟朋友聊起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每每让人或兴奋,或唏嘘,感慨不已。我们生活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改革开放为祖国带来巨变的时代,我们亲眼目睹并参与其中,是幸运,更是责任。
  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宣传北京,一是展示最真实、最纯朴、最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两者既各有侧重,又互为因果。
  在我们举办的旨在宣传北京的几十次国内外大型活动中,称得上是对北京形象所做的一次次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广告,几乎用尽了我们能够利用的所有软硬资源,从最现代的多媒体,到最简易的平面广告,从最华丽的时装秀,到最纯朴的秧歌表演,每一个被我们的宣传浪潮席卷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方式去了解北京,认识中国,享受我们的文化。我无法统计具体有多少外国人听说、参观、参与了这些活动,但是从每次活动前后境外来京游客的对比数字,以及所到之处我们的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媒体热烈追捧的盛况来看,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们前后邀请过的不计其数的演员中,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团队,在国外的表演现场,当地华人甚至开玩笑说,这简直是把北京街头最富中国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节目直接搬到了异域。这些平时几乎没有机会出国的业余演员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他们不以努力排练为苦,不以无暇游玩为憾,全心全意把自己的节目做到最棒。他们的表演在国外总能获得最多的掌声,总能占据媒体报道的头版彩页,这在我看来是丝毫不奇怪的,这既是中国文化魅力的体现,也是对他们辛勤汗水的最好回报,他们不仅陶冶了自己,更为宣传北京展示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在此也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直到今天,再提到这些场景依然令我感动不已。有朋友说,你应该把这些经历记录成书,一方面为了总结过去,一方面也能够把这些年来的经验拿出来给更多人分享。
  我被这句话点燃了。
  可写作并非易事,真正静下来写才发现困难重重。把如此众多繁琐的细节归纳整理,对整日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写作过程中,朋友们督促着我,也给了我不少帮助。其间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本书应该反映的,不仅有我自己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最初,我只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后来朋友们说,这本书不应该是工作经历的一个结束,而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不应该单纯是讲故事,而应该有升华,有理念。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下子我就感觉更困难了,真的把一个个故事结合理念夹叙夹议地讲述给大家,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今天,经过一年半时间,当我终于写完手稿,再次回顾书中记录的一幕又一幕,自然就想起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领导、同事和我的家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哥哥李继忠和《科技新生活》杂志的记者孙翠平女士,是他们最早点燃了我写这本书的激情。
  特别要感谢新华社的郝耀华老师和何晓河女士,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是很难完成的。
  感谢北京摄影家协会王越秘书长,秦大唐副主席,以及摄影师李中潮先生等,他们汇集了北京群众中的摄影佼佼者,为我们的活动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瞬间,也慷慨地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图片。
  感谢杨劲松夫妇,如果不是他们的坚定支持与鼓励,我中途几乎想要放弃写作。
  感谢团结出版社的张宏儒社长,张晶女士,林小云女士,燕燕小姐,以及出版界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是他们的真诚帮助和工作激情以及对市场推广的准确把握使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大的信心。
  感谢支持帮助我的各级领导们,与我共同奋斗的同事们,与我们精诚合作的艺术家和企业家们,没有大家的并肩作战,一切成功都是不可想象的。
  感谢驻外使领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其它驻外机构和无数的华人华侨,他们为我们境外活动的成功举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谢我中学时的音乐老师李群凯先生,是他把我带进了音乐殿堂,音乐不仅带给我温暖,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了创造性的思维,这对我以后所做的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感谢中央音乐学院讲授民间音乐的何振京教授和洪月华教授夫妇,他们是我众多音乐老师中印象最深刻的两位,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灵魂。
  感谢我九十二岁的母亲,您给了我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让我终生受益。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女儿和女婿,你们给我的理解、帮助与支持是无可替代的,我爱你们!
  还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难以一一提及,在此一并致谢。"北京风情舞动首尔" 的活动即将开始,我的工作还在继续……
  李继诚
  2008年春于北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第1节:前 言(1)第2节:前 言(2)
第3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第4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2)
第5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3)第6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4)
第7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5)第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6)
第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7)第10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8)
第11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9)第12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0)
第13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1)第14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2)
第15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3)第16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4)
第17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5)第1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6)
第1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7)第20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8)
第21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9)第22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20)
第23节:走出去:北京风情舞动世界(1)第24节:走出去:北京风情舞动世界(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