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 人性本恶非本善(2)      梅朝荣 Mei Chaorong

  李贽认为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普遍趋向“如好色、好货,如勤学,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者,是真‘迩言’也”。对此他只有一个解释:势利之心、趋利避害之心人人都有,这是人的自然本性,人心必然有私,“若无私,则无心矣”。因此他把人的自私欲望、趋利避害、追求享乐等看作整个道德的基础。他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既然是人的本性,那就是合理的,不应该予以人为的限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封建社会的礼是非礼,而真正的礼应该是人人认同,顺其自然的,“无蹊径可寻,无涂辙可由,无藩卫可守,无界量可限,无扃钥可启”,一句话,就是完全没有束缚,完全的自由。李贽看到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并以广大民众的价值趋向作为道德的基础,这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他把趋利避害、追求享乐等视为人的本性和整个道德的基础,并将其凌驾于一切社会规范之上,这显然是对人性的扭曲。
  明朝之所以使人性如此转变,一切都归于思想的束缚松弛,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明政府单方面宣传它的程朱理学,用程朱理学的盛行而使“节烈风气盛行”;而下层人们并不像政府期望的那样,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愿意受程朱理学的束缚,肆意追求肉欲享受。森严的家长们“教导年轻好动的子孙们就范于现定的社会秩序,以期在社会上顺利发展”,而统治者也通过贞洁坊给社会的女子一种道德的模范,鼓励女子恪守贞操,尽妇人之道,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人性慢慢地随着欲望逐渐变得恶劣。人性的扭曲不仅是由于色,还由于酒、财、气、权等诸多人性弱点的诱发和来自社会的因素。就财而言,为了财,苗青杀人夺妻,贿赂官场;为了财,王六儿出卖肉体,输身求银。西门庆也为了财立即抛开了热恋中的潘金莲而去谋取孟玉楼,勾搭李瓶儿,去贪赃枉法,送礼买官,经商放债,损人利己,无所不用其极。
  在封建社会里,假如对于女人来说主要面对的是一个“情色”问题的话,那么对于男子来说,除了财、色之外,还有一个功名富贵的问题。当官欲、权势欲无疑是一帖强烈的人性腐蚀剂。
  “《金瓶梅》是一部哀书”,人性本恶非本善。凡是稍有一点人性,不是毁灭,就是被扭曲,均无好结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杀人不见血的刀(1)杀人不见血的刀(2)杀人不见血的刀(3)太监敢顶半边天(1)
太监敢顶半边天(2)太监敢顶半边天(3)玩主坯子皇帝命(1)玩主坯子皇帝命(2)
玩主坯子皇帝命(3)父母还是亲生好(1)父母还是亲生好(2)父母还是亲生好(3)
特务行业很吃香(1)特务行业很吃香(2)特务行业很吃香(3)平民组织闹党派(1)
平民组织闹党派(2)平民组织闹党派(3)亲兄弟得明算账(1)亲兄弟得明算账(2)
亲兄弟得明算账(3)别人挖坑自己跳(1)别人挖坑自己跳(2)别人挖坑自己跳(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