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   》 孟子卷·论政治(17)      Li Xian

  问题与讨论
  1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你对于战争有什么看法?《大学》一书,是教人由内在的德性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一以贯之,不断进取开展的过程;已将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包罗无遗,发挥尽致。称得上是本末兼备、惟精惟一、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大学问,也是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经朱熹改订,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为全书的总纲,“传”则分述总纲所举之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中是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又以诚意、正心为先。故今选录,首列“经”一章,其次为“传”之诚意章、正心章,再次为修身章,然后依序为齐家章、(新浪读书独家首发)治国章、平天下章。读此数章,对于《大学》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之道,应可大略有所了解。
  (一)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知止⑤而后有定⑥,定而后能静⑦,静而后能安⑧,安而后能虑⑨,虑而后能得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经》·一)
  章旨
  本章为《大学》全篇的总纲,阐明三纲八目的连贯性。由个人格、致、诚、正的修身功夫做起,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至善的境地。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教育宗旨、理想。古代最高的学府为大(音tài)学,以培养经国治世的人才为主,其教育内容即称为“大(音dà)学”。
  ②明明德修明自己内在的清明德性。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形容此内在的德性原本清明。
  ③亲民程子以为当作“新民”,使人日新又新,进步不已。
  ④止于至善达到最完美的境地,指明明德及亲(新)民,都要尽力达到圆满。
  ⑤知止知道要止于至善。
  ⑥定指志有定向。
  ⑦静指心不妄动,不为外物所诱。
  ⑧安指心能定静,随处而安。
  ⑨虑指思辨精详。
  ⑩得指达到至善的目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任何一件事都有先后次序。物,犹事。朱熹《大学章句》:“明德为本,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明明德于天下谓使天下人都能明其明德。
  齐其家指家庭中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和爱相处;家族中公平有序,没有纷争。齐,和谐整齐。
  正其心心有所主,不受情绪干扰蒙蔽
  诚其意指使意念、志向真实无妄,都合乎德性的要求。
  致其知推极自己的觉识,使其所知无不尽。致,推极。知,觉识,指人心之灵觉。
  格物即物穷理,意谓在事物上探求其根源的道理。格,至、即。
  庶人平民。庶,音shù,众也。
  壹是一切、凡此。
  修身内在的修养功夫,此处亦包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朱熹《大学章句》:“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犹言不修身而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本,指修身。末,指齐家以至平天下。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厚”指修身,即前面说的本;“所薄”指平治天下国家,即前面所说的末。厚、薄是相对的概念,分指重要的与次要的。此句意谓所当厚之修身,不能切实地做,却能做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新华出版社
目录孟子卷·论性善(1)孟子卷·论性善(2)
孟子卷·论性善(3)孟子卷·论性善(4)孟子卷·论性善(5)孟子卷·论性善(6)
孟子卷·论性善(7)孟子卷·论性善(8)孟子卷·论性善(9)孟子卷·论性善(10)
孟子卷·论性善(11)孟子卷·论性善(12)孟子卷·论行为(1)孟子卷·论行为(2)
孟子卷·论行为(3)孟子卷·论行为(4)孟子卷·论行为(5)孟子卷·论行为(6)
孟子卷·论行为(7)孟子卷·论行为(8)孟子卷·论行为(9)孟子卷·论行为(10)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