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五十二回先鋒出陣掉了魂 王明取得隱身草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上將秉神略,至兵無猛威。
  三軍當嚴鼕,一撫勝重衣。
  霜劍奪衆景,夜星失長輝。
  蒼鷹獨立時,惡鳥不敢飛。
  武牢鎖天關,河橋紐地機。
  大軍奚以安?守此稱者稀。
  貧士少顔色,貴門多輕肥。
  試登山嶽高,方見草木微。
  山嶽恩既廣,草木心皆歸。
  卻說先鋒的左右,忙忙的報道:“禍事臨門,此來不小。”二位元帥吃了一驚,問道:“怎麽禍事臨門,此來不小?”左右的跑慌了,說不出口來,衹是把個胸脯前捶了幾下。元帥道:“你將軍吃了苦麽?”左右的點兩下頭。元帥道:“是個甚麽國?”左右的還說不出來,把個頭髮打散着,擺了幾下。元帥道:“敢是散發國麽?”左右的又點兩下頭。王爺道:“你們且去坐定了,再來回話。”左右的定了神,息了喘,卻來回話。元帥道:“是個甚麽國?”左右的道:“叫做甚麽撒發國。”元帥道:“你將軍怎麽吃了苦?”左右道:“俺將軍活活的被番官捉將去了!”元帥道:“怎麽失機?”左右道:“非俺將軍失機,衹是撞的對頭不巧。”元帥道:“怎麽不巧?”左右道:“撒發國出下一個番官,叫做甚麽圓眼帖木兒,並不曾交馬,並不曾舉刀,衹是手裏敲個甚麽東西,恰像銅鈴兒的聲氣;響了三下,俺將軍就是-個倒栽蔥,掀下馬來,被他活活的捉了去。”王爺道:“這又是個邪術。”三寶老爺道:“撒發國離此多少路程?”左右道:“去了有七八日,纔得到那裏。”王爺道:“也不論他路程多遠,就要整兵前去,不可遲疑。”開了寶船,也行了七八日,果是一個國。那個國,邊海處有一個關,叫做鳳盤關。關裏有一座城池,城裏城外都是些居民百姓,渾身黑炭,頭髮血紅。老爺道:“這也不是人類,怎麽走到這裏來?”王爺道:“這如今衹得將錯就錯,說得個不來的話?”元帥道:“人不是個人,鬼不是個鬼,戰又不是個戰,你教怎麽樣兒處他?”王爺道:“雖然如此,也要殺他-陣,看是何如。”元帥傳令,着諸將領兵出馬。一連三日,一連輸了三員大將。先一日,徵西遊擊將軍黃懷德出馬,衹聽得番將馬上敲了三下,黃將軍落馬被擒。第二日,右先鋒劉蔭出馬,也又聽得番將馬上敲了三下,劉先鋒落馬被擒。第三日,狼牙棒張柏出馬,也又聽得番將馬上敲的響,張狼牙曉得他的毛病,剛剛的敲得一下,已自跑馬而回,饒他跑得快,也掉了一頂盔。
  元帥十分憂悶。王爺道:“這樁事少不得去求國師。”老爺道:“且求天師,看他怎麽。”王爺道:“連輸了幾陣,事在眉毛上,還着要國師出來。”
  二位元帥專請國師,國師道:“善哉,善哉!這是推不掉的事體。”心裏想道:“夜來仰觀幹象,卻是獟頭大掃星出現,這寶船上又該添出一個好漢來,成功受賞,纔應得這個星去。卻不知道是哪個?”沉思了一會,不曾開口。二位元帥衹說國師是這等養神息氣,哪曉得他心上老大的費尋思,卻又催促國師妙計。
  國師道:“元帥請出一枝令箭來,藉貧僧一用。”元帥不敢怠慢,實時取過一枝令箭來,奉與國師。國師接了,叫過藍旗官,把個令箭交與他,叫他傳示軍營裏面,有能識得百鳥聲音的,帶箭來回話。
  去了不多一會,衹見一個軍士手裏拿着一枝令箭,帳下磕頭。國師道:“你姓甚麽?名字叫做甚麽?現是哪一衛的軍?”那軍士說道:“小的姓王,名字叫做王明。原是南京竜灘左衛巡邏的小軍。”國師道:“你現在哪個部下?”王明道:“現在前營大都督王應襲部下。
  國師擡起頭來看一看,衹見王明生得燕項虎須,身長九尺,面如滿月,眼似流星。國師心下想道:“此人果好一個漢子。”高張慧眼,果真此人是個獟頭大掃星下界,心上有老大的歡喜。過了一會,又問道:“你可認得百鳥的聲音麽?”王明道:“小的認得。不是小的在列位老爺面前誇口,自古到今,識鳥音的,衹有兩個。”元帥道:“是哪兩個?”王明道:“古時節孔夫子門下公冶長一個;這如今元帥麾下,小的一個。”
  元帥道:“怎麽公冶長也識鳥音?”王明道:“公冶長善識鳥音,他有一場識鳥音的事故。是個甚麽事故?一日,公冶長和南宮適兩姨夫,坐着閑磕牙兒說話,衹聽得一個鳥兒嘴裏吱吱喳喳,公冶長說道:『姨夫,你坐着,我去取過羊來,下些羊肉面,你吃了去。』果真的,-會兒拖了一隻肥羊,一會兒下出羊肉面,兩姨夫自由自在吃了一餐。姨夫道:『公姐夫,你這羊是哪裏來的?』公冶長道:『是方纔那個鳥兒叫我拖來的。』姨夫道:『怎麽是鳥兒叫你拖來的?』公冶長道:『那個鳥兒口裏吱吱喳喳,叫說是:公冶長,公冶長,南山腳下一隻羊,你吃肉,我吃腸。這卻不是鳥兒叫我拖來的?』姨夫道:『有此奇事。原來你善識鳥音。』兩傢子又講了一會兒話纔去。衹是那個鳥兒不曾討得腸吃,懷恨在心。有一日,又來叫道:『公冶長,公冶長,北山腳下一隻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前日甜慣了的嘴,連忙的跑到北山之下,左看右看,哪裏有個羊,衹見一個人被人殺死了在那裏。公冶長轉過身來,地方上人說是公冶長殺死人命,告到官司,把公冶長坐了三年多牢。故此孔夫子說道:『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飛其罪。』孔夫子說個『飛』字,說是鳥兒耍他,是天上飛下來的罪。這公冶長的事故,卻不是識鳥音的?”
  元帥道:“你比公冶長何如?”王明道:“小的識鳥音,衹在公冶長之上,不在公冶長之下。”元帥道:“怎見得你在他上?”王明道:“小的一生吃肉,並不曾受罪。到如今衹是談他公冶,卻不做個『宗政哭羊』。”王爺道:“你說便說得好,衹是字義上有些不明。”王明道:“字義雖不明,聲音卻辨得。”國師道:“口說無憑,做出來便見。你既是善識鳥音,我這裏要鳳凰生下來的兩個卵,又要一個雄,一個雌。你若是認得真,取得快,我這裏重重的賞你。”王明心裏想道:“鳳凰是個百鳥之王,已自是個難尋的,怎麽又要尋它的卵?鳳凰的卵已自是個難尋的,怎麽又要-個雄,-個雌?”心裏想,便是難,口裏衹得說着易,說道:“鳳凰是小的認得。衹是鳳凰的卵,怕一時難尋些,望老爺寬限幾日。”國師道:“我要這卵在緊急之處,怎麽寬限得些?”王明道:“衹怕這個國不出鳳凰。”國師道:“你不看見那個關叫做鳳盤關?既是不出鳳凰,焉得有此名字?”王明道:“衹怕一時間尋不出來,誤了老爺的大事。”國師道:“還有一件,若是鳳凰的卵尋不出來,就是老鸛窩裏的也罷。”
  王明心裏想道:“若衹是老鸛的卵還不打緊。”應-聲“是”,連忙的拜辭而去,掂開臂膊,邁開大步。掂臂似蛟竜出水,邁步似猛虎歸山。
  相行數裏,遠遠望見一座高山,走近前去,衹見山腳下有一石碑,碑上刻着“鳳凰山”三個大字。王明就喜之不盡,心裏想道:“朝廷洪福,國師妙用。這山叫做鳳凰山,必定是出鳳凰的。”擡頭一望,果好一座山,有詩為證:“鳳去空山歲月深,偶來春色趁登臨。孤根天造分南北,絶壁潮生自古今。便欲振衣凌蜃閣,將睏搔首藉鰲簪。他鄉愁見天連水,不盡蒼茫故國心。”
  王明看了一會,衹見山頂上有一棵樹,生得就有些古怪。怎麽古怪?圍有三五尺,高有幾十丈,身子挺挺的直上,就像一桿槍。頂上婆娑的許多枝葉,就像一把雨蓋當空。也不偏,也不歪,端端正正就有一個窩巢做在上面。王明又看一會,說道:“這棵樹生得這等奇異,這個窩巢做得這等方正,想必是個鳳凰窠子。若是鳳凰窠,無寶不成窩。又不但衹是有卵,還該有個寶貝。我曉得此行不當小可,一則是國師的口靈,二則是我王明的時運來了。待我爬上去看一看來,就打作不是,也再作道理。”連忙的找起罩甲,脫下了趿鞋,摟定了樹幹,盡着平生的膂力,一竟爬上樹去。爬到樹梢上,窠巢便是一個,卻沒有個甚麽鳥雀在那裏,不知是鳳凰窠也不是。卻又沒有個卵在那裏,空費了這一番心。
  王明爬了一會,爬得手酸腳軟,權且坐在樹枝上歇息一番。這一番歇息不至緊,衹見那個窠裏有些甚麽閃閃的亮一般,看來又不見在那裏。王明心說:“敢是一個寶貝兒發亮麽?待我把個窠兒拆了它的,看是何如。”左-理,右一理;左拆一根,右拆一根;左丟一根下去,右丟一根下去。理來理去,理出一根燈草來,衹有二尺少些長,卻是亮淨得可愛。王明拿在手裏看一看,轉看轉愛人,把個手去扯一扯,轉扯轉落實。王明說道:“倒像我南京的牛筋草,倒好把來拴頭盔上的纓子。”又放在頭上去拴一拴。王明衹說是根草,拿在手裏顛之倒之。
  哪曉得樹下,一個樵夫在那裏砍柴,猛然間擡起頭來看一看,衹見樹上坐着一個人,一會兒看見,一會兒又不看見。樵夫低頭一想,說道:“這棵樹光溜溜的,怎麽一個人上去得?既是個人在上面,怎麽一會兒看見,一會兒又不看見?我曉得了,鳳凰山原是神仙出沒之所。今日是我的緣分滿了,這决是哪一位真人下界,有此機會,豈肯放過他?”那樵夫放下鐮刀,低着頭衹是拜。拜了四拜,磕了四個頭,口裏叫道:“樹上是哪一位大仙,望乞指教弟子一個明白。”
  王明看見一個樵夫磕頭禮拜,衹說是個瘋子。落後聽見他說道是哪一位大仙,卻纔曉得樵夫錯認了我是個神仙,手裏拿着個燈心草兒,指他指說道:“我不是甚麽仙人。”那樵夫就不看見個王明,又吆喝道:“大仙,你怎麽就不見了?敢是弟子緣分薄麽?”王明放下了燈心草兒。那樵夫又磕個頭,說道:“大仙,你又出來了,還是弟子有緣。”
  三明也低下頭想一想,說道:“我拿起草來,他就吆喝我不見了:放下了草,他就吆喝我又出來了。卻不是這根草有些作怪,待我再試他-試,看是怎麽?”卻又拿起草來,那樵夫又不看見;放下了草,樵走又看見。王明心裏明白,曉得這根草是個寶貝,卻沒有個名字,心裏又想道:“這本是一根草,卻能藏隱我的身子,不如就叫做隱身草罷。”道猶未了,樹下的樵夫又叫說道:“你是哪一位大仙?指教弟子一個明白罷。”王明心生巧計,就認做個神仙,衝他一下高叫道:“你那中生吆喝甚麽?”樵夫道:“我不認得你是哪一位神仙。”王明道:“你有所不知,我是兜羅天上大樂天仙。今日有些小事,纔得到你的名山。”樵夫道:“你做神仙的人,又有甚麽事哩?”王明越加將計就計,說道:“我為因要取兩個鳳凰蛋,獻上玉皇,前赴蟠桃大宴,故此來此山中。”樵大卻又有些湊巧,說道:“我這個山叫做鳳凰山,我這個山上就是鳳凰的窟竇。若說鳳凰的蛋,要一就有十,要十就有百,要百就有千,要千就有萬!何難之有?”
  王明大喜,說道:“今日之行,一舉兩得。”撲鼕一聲響,一跳跳將下來。那樵夫衹說真是一個神仙,連忙的磕頭,連忙的禮拜。王明道:“你起來罷。你今日撞遇着我,也是你的緣分。”樵夫聽知說他有緣,喜之不盡,說道:“大仙老爺在上,弟子去取過鳳凰蛋來奉獻,聊表微忱。”王明道:“既如此,我和你同行。”樵夫領路,王明跟定了他。
  原來這個鳳凰不在樹上,又不在草裏。王明走了一會,不見個着落,問道:“那中生你不要吊謊哩?”樵夫道:“弟子今日幸遇大仙,怎麽又敢吊謊,招大仙的怪?”王明道:“還在哪裏?”樵夫道:“就在之裏。這又叫做個月穴峰,這個梧桐樹下就是。”王明道:“你去取來。”樵夫滿口應承,伸起兩衹手,去到個大石頭的縫兒裏面,左掏右掏,掏了半日,掏出一個來。又掏了半日,又掏出一個來。
  王明接着看一看,衹見那兩個蛋,五色花紋,霞光閃閃,愛殺人也!心裏想道:“鳳凰蛋便有了,衹是這個人磕了這許多的頭,費了這許多的力,得了他這一雙蛋,怎麽白白的打發他去?”低頭一想,計上心來,說道:“那中生你過來,我和你講話。”樵夫又跪着,說道:“大仙有何吩咐?”王明道:“你今日緣分是有了,衹是福分還少些。”樵夫道:“怎見得弟子的福分還少些?”王明道:“我今日為了這鳳凰蛋,來得倉卒,不曾帶得我仙傢的寶貝、果品之類在身旁。沒有甚麽謝你,故此說你福分還少些。”
  樵夫低頭一想:“千難萬難,遇着一個神仙,怎麽就叫我空空的回去?”起眼一瞧,衹見滿山上有的是七大八小的亂石頭,他就盡着平生的蠻氣力,掮起-塊,倒有八九十斤多重的青萎萎的石頭,放在王明的面前,說道:“大仙,我也不要你甚麽謝禮,我聞得你做神仙的,專一會點石為金。你衹把這塊石頭點做一塊金子,送了我罷。再不然,就點做七八成的淡金子也罷。”
  王明心上倒吃了一驚,莫說是這等一塊大石頭,就是一釐一毫也是難的,此事怎麽是好?也衹因他福至心靈,隨口就扯出一個謊來,說道:“那中生,你還有所不知,當原先的神仙都肯幹這等的勾當,近日的神仙都收了心,不幹這等的勾當。”樵夫道:“怎麽近日的神仙又不同些?”王明道:“不是不同,衹因洞賓老祖在嶽陽樓上吃酒,少下了許多酒錢,看見地上一塊青石頭,他就到葫蘆裏面取出緑豆大的一粒金丹,點在青石之上。一會兒,點成-塊黃澄澄的金子,還了酒錢,卻是三醉嶽陽人不識,朗然飛過洞庭湖。飛在湖中間,洞庭君主邀他吃茶。君主問道:『適來祖師的金子,日後可變麽?』老祖道:『五百年後還是一塊石頭。』君主道:『祖師呀祖師,你衹圖眼前的富貴,豈不誤了五百年以後衆生?』洞賓老祖聽了誤了衆生的話,就吃了一驚,說道:『多承指教。』就在洞庭湖上,憑了洞庭君主做個證明功德,發了一個大大的誓願,說道:『今後再不點石為金。』君主道:『老祖不要學近日的神仙養傢咒哩!』老祖道:『近日的神仙是我的孫兒,再有哪個點石為金,教他實時墜落塵緣,永世不得遷轉。』因是洞賓老祖發了大誓願,故此以後的神仙都不幹這等個勾當。”
  樵夫道:“大仙,你不點石為金,也須念弟子是相逢一次。”王明又扯個謊,說道:“你明日還到這裏來,我卻帶下一粒長生不老丹來送你罷!”樵夫衹說是真,心裏想道:“金子是個死寶,假饒他點成了送我,我若是分淺緣慳,到日後也還消受不起。莫若還是一粒仙丹,吃在肚裏,轉老還童,發白轉黑,千年不死,萬年無休,豈不美哉!”滿心歡喜,說道:“既蒙慨賜金丹,愈加是好。衹是大仙不要失信於弟子。”王明又故意的說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迫。莫說我們上界天仙,豈可失信於你。你豈不知黃石公圮橋之故事乎?衹是你要早些來,不要耍我牢等你。”樵夫哪曉得他是個脫身之法,歡天喜地,口裏唱着山歌兒,一徑回去。
  王明脫了樵夫,得了寶貝,取了鳳凰蛋,愈加不勝之喜,心裏衹在想,說道:“拿了這蛋回覆國師,國師怎麽重賞,我怎麽受用。拿了這個隱身草去斬將立功,功成之日,怎麽做官,怎麽維持,怎麽封父母,怎麽蔭妻子。”滿心都是快活。哪裏曉得天是多早晚,日影是多少高;哪曉得腳是怎麽動,路是怎麽行。起一下頭來,衹見日色無光,陰雲四起。王明慌了,站着看一會兒。天又晚得來了,四下裏又沒個安宿路頭,衹得往前再挨兩步。挨了幾步,卻看見遠遠的有一頭店房,王明說道:“喜得還有個宿處在這裏。”不免趲行幾步。
  又行了一會,睜開眼來,原來哪裏是令店房,兩腳牌房,前廳後堂,周圍側屋?恰是一所廟宇。廟門前挂着一面牌,牌上橫寫着“義勇武安王”五個大字。廟堂上坐着一個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須似長楊的關聖賢。王明道:“關老爺,你好顯應也,就是西洋夷狄,也曉得祀奉你也。真個是眼觀十萬裏,日赴九千壇。我今日不免在老爺的廟裏藉宿一宵罷。”連忙的雙膝跪下,磕上幾個頭,說道:“小人是南朝大明國朱皇帝欽差徵西大元帥麾下一個小軍,名字叫做王明。為因國師差遣來此山中取鳳凰的蛋,不覺得天色已晚,前去無門,衹得到老爺廟裏來藉一夜宿。恐有番兵番將夜來到此,小人獨力難撐,望乞老爺大顯威靈,保護一二。”禱告已畢,把塊大石板撐了廟門,跌倒個身子,就睡在廟裏。
  睡了之後,一更無事,二更悄然。三更時候,王明正在睡夢中間,衹見關聖賢喝聲道:“是哪個在這裏穢污我的廟堂?”周倉回覆道:“是個撓頭大掃星在這裏。”關爺道:“他為何到此?”周倉道:“他為了取鳳凰蛋,纔到得此。”關爺道:“他身上是個甚麽東西發亮哩?”周倉道:“是個隱身草。”關爺道:“既是有此寶貝,西洋的事,功大半在他身上。衹是他出身微賤,膂力不加,刀法不熟。周倉,你過來。”周倉道:“有!老爺有何吩咐?”關爺道:“你把那兩臂之力,藉與他去。你把我的刀法,傳與他去。”周倉應聲道:“理會得。”實時牽起王明來,把他兩邊膀子上,一邊捶了他三拳,喝聲道:“照刀!”把個關老爺的刀遞在他手裏,扶着他的手掄了幾回。掄到末後,照頭一刀,把個王明砍得往地下一跌,恰好在神案上一轂碌往地下裏一跌。跌醒之時,原來是南柯一夢。睜開眼來,已自東方發白。
  王明說道:“怎麽說個撓頭大掃星?這個夢盡有些古怪。”爬起來看一看,衹見關老爺左邊架上有一張鋼鐵打的刀,就依着原日的青竜偃月刀之樣,刀上又鑿着“八十四斤重”五個字。王明說道:“關老爺把力氣藉我,我且把這個刀試一試。”走近前去,一手就綽將起來,王明道:“這等一張刀,不是神力,怎麽拿得起來?既是拿得動,把夢裏的刀法演一演兒。”扭轉身子,上三下四,左五右六,撒花蓋頂,枯樹盤根,繞腰穿頂,使了一會,就比夢裏的舞得半點不差。王明曉得是關老爺超度他,連忙的放下刀來,雙膝跪下,說道:“小人蒙聖賢老爺錯愛,藉我力氣,教我刀法。往後倘得前進,子子孫孫,永侍香火。”收了隱身草,拿了鳳凰蛋,徑奔寶船上來,見了元帥。元帥道:“你怎麽去了兩日?”王明道:“為因一時尋不見,故此稽遲。”元帥道:“可曾取得鳳凰蛋來?”王明道:“取得來了。”元帥道:“你去交付國師!”國師吩咐軍政司收了,說道:“取這一國的功勞,都在這個卵上。”馬太監說道:“既是功勞在這一個卵上,也是王明離鄉背井,拋父母,別妻子,下西洋一場。”叫軍政司與他記在功勞簿上。
  軍政司不敢怠慢,展開功勞簿來,墨磨得濃,筆醮得飽,寫了南京竜江左衛巡邏軍士王明,寫到個“卵”字上不好寫得,跑去稟明元帥,說道:“小的軍政司職掌紀錄功勞,比如某將取某國,或取某關,或斬某人首級,小的一一記簿。今日王明衹取得兩個卵,小的不好下筆,故此來稟過元帥老爺。”老爺道:“這廝沒用,就寫着某日取鳳凰卵兩個就是。”軍政司得了元帥軍令,纔來下筆。
  王明又走嚮前一把扯住,說道:“且慢些落筆。”也來稟明元帥,說道:“小的王明多蒙列位老爺擡愛,這個功勞不消記簿罷!”老爺道:“怎麽不消記簿?”王明道:“久後得了一官半職,回京之時,不好講話。”老爺道:“怎麽不好講話?”王明道:“南京人的口不好,假如小的們在街上走,他就在廊底下駡,說道:『好日的貨,你下西洋一個卵功。』就傳到小人的子子孫孫,人還駡道:『好日的貨,你祖宗下西洋,倒有一個卵功。』那知事的,還曉得是個取鳳凰的卵;那不知事的,聽得人說是一個卵功,衹說是沒有些功。這個官卻不是冒認得的?以此不好講話,故此不消記簿也罷。”王爺笑一笑,說道:“你這蠢儕!豈不聞二卵棄幹城之將,留名青史,竹簡騰輝,怎麽有個不好記簿的?”王明不敢違拗。軍政司記了簿書。國師叫聲王明道:“你記簿的事還小。你過來,我問你。”王明道:“國師老爺有何吩咐?”國師道:“這個卵在哪裏取來的?”王明道:“鳳凰是個羽蟲之長,百鳥之靈,王者之瑞,出在月穴山上;非梧桐不棲,非竹葉不食。小的在月穴山上梧桐之下,青石縫裏取將來的。”國師道:“你怎麽曉得?”王明衹說國師也是尋常的僧傢,他就扯個謊,說道:“初然沒處尋去,後來聽見兩個麻鵲兒嘴裏喳喳的說道:『鳳哥哥,鳳哥哥,你的石頭縫裏好做窩。兩個卵,笑呵呵。』小的得了這個消息,卻纔找到那裏,取得卵來。”國師道:“你還撞遇個甚麽人沒有?”王明道:“衹是小人衹身獨自,並不曾撞遇着甚麽人。”國師道:“你還看見個甚麽窠巢沒有。”王明道:“小的曉得鳳凰不在樹上,故此不曾去找尋別的窠巢。”國師道:“你還取得有甚麽寶貝沒有?”王明道:“路遠心忙,哪裏又有閑工夫去尋寶貝。”國師把頭點了兩點。
  畢竟不知點了兩點頭,有個甚麽緣故,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