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未死的沙威 》
第52节:文化与和谐社会(2)
梁晓声 Liang Xiaosheng
主持人:您好像是不用电脑写作的,直接是要手写的,是吧?
梁 晓 声 : 对 。 我 五 月 份 要 出 的 长 篇 用 的 是 三 百 ( 格 ) 的 稿 纸 , 我 写 了一千四百余页,现在第二部长篇写到六百页,刚写了一半。如果没有电
话 , 没 有 来 客 的 话 , 缓 缓 地 吸 着 一 只 烟 , 铺 开 平 整 的 稿 纸 , 下 笔 流 利 的话,那写作的状态,还是非常愉快的。
主持人:那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们也是暂时地把您拉开,从这个 写作,让您又爱又恨的写作当中拉走,为我们来进行一个演讲。欢迎梁晓 声先生为我们进行演讲——《文化与和谐社会》。
梁晓声:谢谢大家。(掌声) 在社会学的词典中许多词意是相对的,并且像在语文学中一样,具有
形容性、比喻性、象征性、指代性,如自由、民主、正义、公平、人道主 义、博爱精神、和平原则,等等。由于这些词所代表的是非物理性质。非 化学性质,非实验室结果的思想和理念,由于这是不可量化的,所以需要 社会学者不断地进行解说和诠释。除非化学家,一般人不会经常去想和去 问水的分子式为什么是 H2O。这样想或者这样问,要么是弱智,要么就是空 前绝后的科学天才。那一般人也不会去想或者去问,1 加 1 为什么等于 2,又 为什么在特殊的情况下,不等于 2,我们大多数人通常的经验其实是早晨醒 来睁开双眼,首先本能地考虑到的是我们和社会形态的关系,如果这个关 系是令我们自己感到愉快和轻松的,我们就对自己的人生有信心,而且我 们会由衷地热爱社会。反之,我们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沮丧,我们也会对 社会充满抱怨。
因此马克思给“人”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马克思说这个“人”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使后来许多人都认为马克思的结论是那样的精辟, 但是这也不能够涵盖关于人的方方面面。
第一段
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其实和地球上的动物是一样的,它首先面 临的是自己们和自然界的一种关系。应该说近代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越来 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包括中国。但即使这样,我依然认为,人和社会的关 系是第一位的。
在中国,在现阶段,它更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一个道理 是那么样的明白,如果人不能够调整好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社会本身不能 够解决好它和各阶层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话,进一步说,假如一个社会不 具有科学发展观的话,那么就会有一些人由于不断恶化和膨胀的贪欲,另 外一些人由于贫困和最起码的生存,都对自然界实行破坏。前一种破坏可 能是掠夺式的,后一种破坏有时是无奈的,但有时也是报复性的。通过对自然界的报复,来实行对于社会本身的报复。因此一个事实恐怕是,哪一 个国家的社会本身越和谐,哪一个国家的人们和自然界的关系就越亲密,反 之 恶 劣 , 我 想 大 抵 如 此 。 那 么 人 类 本 身 的 生 活 社 会 化 了 以 后 , 矛 盾 重 重,冲突多多,这时就需要许多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来平衡这些冲突。 这时就需要有许多思想,作为足够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些方式是对的,尤 其是在那些方法还没有开始成为行动的时候,思想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的 发展常常是这样的,从前的矛盾,从前的冲突已经平衡了,已经解决了, 或者还没有,新的矛盾,新的冲突又发生了。以前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适 用了,但是新的方法还没有产生。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思想和理念 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思想我们认为它成熟了,那它也必须得到修正、补 充,甚至被反对。举例来说,二三百年以前在东方,尤其在中国,一夫多 妻制应该是司空见惯的。男人们甚至还要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财力,自己的 地位,甚至男人自己本身的能力。
可是在西方,宗教和法律已经同时宣布一夫多妻制的不合法,不合社 会文明,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是同样是西方,那时对于同性恋却是 视为罪孽的,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经常把同性恋者绞死或者烧死。到了今 天,全世界都通过法律来确定一夫一妻制,而且全世界都对于同性恋由歧 视到宽容、到由法律的信条来维护他们和所有人一样的社会权利。在这里 我们看到道德与不道德,文明与不文明,经过了二三百年的时间,事实上 发生了逆转。如果在今天一个人依然歧视同性恋,那么他可能被认为不是 一个文明的人,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的言行也是不文明的和违背道德 的。因此,比如说要编一部自然科学的词典,它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自 然科学的词典中,许多定义,许多概念,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不允许轻 易变动,轻易变动将成为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但是在社会科学方面,编一 部这样的权威性的辞典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概念都处于不稳定性中,都处 于变态中。社会学的词典,它恰恰是不可以固定不变的,一旦那样,那社 会学本身就死亡了。那正是因为这样,我记得西方有一位社会学家他就这 样说过,他说上帝啊,如果让我从事的领域像自然科学一样,多一些固定 的形态,多一些固定的常识,那多好呢!
因 此 我 总 在 想 , 西 方 人 动 辄 所 言 的 那 个 上 帝 , 它 意 味 着 什 么 ? 那 我 不是宗教徒,但是我相信上帝,我想上帝肯定是有的,是决然存在的。在 我的思想里,上帝第一是人;第二他不是一个人,他是全人类。上帝在未来,在五十年以后,一百年以后,五百年以后的未来,在睽视着当代人, 睽注着当代人,我们看不见他们,我们接触不到他们,但是我们肯定会感 觉到他们,因为我们知道,到时他们一定会存在在那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
|
|
第1节:目录 | 第2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1) | 第3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2) | 第4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3) | 第5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4) | 第6节:十种关系(下篇)(1) | 第7节:十种关系(下篇)(2) | 第8节:十种关系(下篇)(3) | 第9节:十种关系(下篇)(4) | 第10节:读书与人生(1) | 第11节:读书与人生(2) | 第12节:读书与人生(3) | 第13节:读书与人生(4) | 第14节:读书与人生(5) | 第15节:读书与人生(6) | 第16节:读书与人生(7) | 第17节:虚假柔情似水(1) | 第18节:虚假柔情似水(2) | 第19节:虚假柔情似水(3) | 第20节:关于说话 | 第21节:纸篓该由谁倒空 | 第22节:读书与人生(1) | 第23节:读书与人生(2) | 第24节:一个国家的明信片(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