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未死的沙威   》 第52節:文化與和諧社會(2)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主持人:您好像是不用電腦寫作的,直接是要手寫的,是吧?
  梁 曉 聲 : 對 。 我 五 月 份 要 出 的 長 篇 用 的 是 三 百 ( 格 ) 的 稿 紙 , 我 寫 了一千四百餘頁,現在第二部長篇寫到六百頁,剛寫了一半。如果沒有電
  話 , 沒 有 來 客 的 話 , 緩 緩 地 吸 着 一 煙 , 鋪 開 平 整 的 稿 紙 , 下 筆 流 利 的話,那寫作的狀態,還是非常愉快的。
  主持人:那麽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們也是暫時地把您拉開,從這個 寫作,讓您又愛又恨的寫作當中拉走,為我們來進行一個演講。歡迎梁曉 聲先生為我們進行演講——《文化與和諧社會》。
  梁曉聲:謝謝大傢。(掌聲) 在社會學的詞典中許多詞意是相對的,並且像在語文學中一樣,具有
  形容性、比喻性、象徵性、指代性,如自由、民主、正義、公平、人道主 義、博愛精神、和平原則,等等。由於這些詞所代表的是非物理性質。非 化學性質,非實驗室結果的思想和理念,由於這是不可量化的,所以需要 社會學者不斷地進行解說和詮釋。除非化學家,一般人不會經常去想和去 問水的分子式為什麽是 H2O。這樣想或者這樣問,要麽是弱智,要麽就是空 前絶後的科學天才。那一般人也不會去想或者去問,1 加 1 為什麽等於 2,又 為什麽在特殊的情況下,不等於 2,我們大多數人通常的經驗其實是早晨醒 來睜開雙眼,首先本能地考慮到的是我們和社會形態的關係,如果這個關 係是令我們自己感到愉快和輕鬆的,我們就對自己的人生有信心,而且我 們會由衷地熱愛社會。反之,我們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沮喪,我們也會對 社會充滿抱怨。
  因此馬剋思給“人”下了一個精闢的定義,馬剋思說這個“人”是一 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即使後來許多人都認為馬剋思的結論是那樣的精闢, 但是這也不能夠涵蓋關於人的方方面面。
  第一段
  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其實和地球上的動物是一樣的,它首先面 臨的是自己們和自然界的一種關係。應該說近代人和自然界的關係,越來 越受到關註和重視,包括中國。但即使這樣,我依然認為,人和社會的關 係是第一位的。
  在中國,在現階段,它更應該是第一位的。因為一個道理 是那麽樣的明白,如果人不能夠調整好自己和社會的關係,社會本身不能 夠解决好它和各階層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的話,進一步說,假如一個社會不 具有科學發展觀的話,那麽就會有一些人由於不斷惡化和膨脹的貪欲,另 外一些人由於貧睏和最起碼的生存,都對自然界實行破壞。前一種破壞可 能是掠奪式的,後一種破壞有時是無奈的,但有時也是報復性的。通過對自然界的報復,來實行對於社會本身的報復。因此一個事實恐怕是,哪一 個國傢的社會本身越和諧,哪一個國傢的人們和自然界的關係就越親密,反 之 惡 劣 , 我 想 大 抵 如 此 。 那 麽 人 類 本 身 的 生 活 社 會 化 以 , 矛 盾 重 重,衝突多多,這時就需要許多方法來解决這些矛盾,來平衡這些衝突。 這時就需要有許多思想,作為足夠充分的理由來證明這些方式是對的,尤 其是在那些方法還沒有開始成為行動的時候,思想顯得尤為重要。社會的 發展常常是這樣的,從前的矛盾,從前的衝突已經平衡了,已經解决了, 或者還沒有,新的矛盾,新的衝突又發生了。以前的方式、方法已經不適 用了,但是新的方法還沒有産生。在如此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思想和理念 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思想我們認為它成熟了,那它也必須得到修正、補 充,甚至被反對。舉例來說,二三百年以前在東方,尤其在中國,一夫多 妻製應該是司空見慣的。男人們甚至還要以此來炫耀自己的財力,自己的 地位,甚至男人自己本身的能力。
  可是在西方,宗教和法律已經同時宣佈一夫多妻製的不合法,不合社 會文明,已經確立了一夫一妻製。但是同樣是西方,那時對於同性戀卻是 視為罪孽的,視為洪水猛獸,他們經常把同性戀者絞死或者燒死。到了今 天,全世界都通過法律來確定一夫一妻製,而且全世界都對於同性戀由歧 視到寬容、到由法律的信條來維護他們和所有人一樣的社會權利。在這裏 我們看到道德與不道德,文明與不文明,經過了二三百年的時間,事實上 發生了逆轉。如果在今天一個人依然歧視同性戀,那麽他可能被認為不是 一個文明的人,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他的言行也是不文明的和違背道德 的。因此,比如說要編一部自然科學的詞典,它是非常容易的。因為在自 然科學的詞典中,許多定義,許多概念,是固定不變的。而且也不允許輕 易變動,輕易變動將成為科學界的一件大事。但是在社會科學方面,編一 部這樣的權威性的辭典是非常睏難的。許多概念都處於不穩定性中,都處 於變態中。社會學的詞典,它恰恰是不可以固定不變的,一旦那樣,那社 會學本身就死亡了。那正是因為這樣,我記得西方有一位社會學家他就這 樣說過,他說上帝啊,如果讓我從事的領域像自然科學一樣,多一些固定 的形態,多一些固定的常識,那多好呢!
  因 此 我 總 在 想 , 西 方 人 動 輒 所 言 的 那 個 上 帝 , 它 意 味 着 什 麽 ? 那 我 不是宗教徒,但是我相信上帝,我想上帝肯定是有的,是决然存在的。在 我的思想裏,上帝第一是人;第二他不是一個人,他是全人類。上帝在未來,在五十年以後,一百年以後,五百年以後的未來,在睽視着當代人, 睽註着當代人,我們看不見他們,我們接觸不到他們,但是我們肯定會感 覺到他們,因為我們知道,到時他們一定會存在在那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目錄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第10節:讀書與人生(1)第11節:讀書與人生(2)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第14節:讀書與人生(5)第15節:讀書與人生(6)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第20節:關於說話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第22節:讀書與人生(1)第23節:讀書與人生(2)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