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52節:偶像陳寅恪(4)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由於授課、研究的接近及同係共事,劉文典、陳寅恪共同教了一些學生。作為考試委員、主席,兩人出席過多次清華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研究生的畢業考試,並曾共同指導過一些研究生5 :
隨着接觸的頻繁與瞭解的深入,劉文典對陳寅恪越發崇拜起來,"陳寅恪到清華後,清華園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凡有文史方面疑難問題不能解决的,都嚮他請教,他總是會給以滿意的答復"6 。在清華期間,陳寅恪將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佛經研究上,並為學生們開設了相關課程,其方法首先就着眼於校勘,"雖沿襲清人治經途術,實匯中西治學方法而一之"7 。
可能正是因為受到陳寅恪的影響與啓發,劉文典開始深度接觸佛教經典,並曾專門到北京西山碧雲寺讀經,為日後校勘佛教典籍作了較好的學術鋪墊。幾年後,在炮火連天、書籍匱乏的西南聯大,劉文典剋服睏難,勵精圖治,最終完成《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佛教典籍的批註工作。
那時候,劉文典最先想到的就是嚮陳寅恪先生報告這些成果,"曾以戰績示寅恪先生,極承嘉許"。
"對對子"風波
劉文典與陳寅恪交往過程中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對對子"風波。
本來衹是一個極其簡單的事情,卻被認為是嚮五四精神發起挑戰,進而引發國內學術界的一場大論爭。直到三十多年後,陳寅恪仍念念不忘此事,慨嘆"當時唯馮友蘭君一人能通解","思之不禁惘然"!
事情發生於1932年夏天,陳寅恪已確定赴北戴河度假。出發前的一天,劉文典突然來訪,開門見山:"我們學校的入學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想請先生代擬一下國文試題"。
1931年8月,清華大學中文係主任朱自清出國訪學一年,由劉文典暫代這一職位,此時朱自清尚未回國,劉文典自然要為招生考試的事情憂心。這一命題會直接影響到衆多年輕學子的前途,可不是什麽隨便敷衍就能完成的任務,再三思慮之下,劉文典想起了"教授中的教授"陳寅恪。
陳寅恪幾乎每年都要參加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國文試卷批閱工作,對於那些高深莫測的試題早已滿腹牢騷。他覺得,國文入學試題應該盡量"形式簡單而涵義豐富,又與華夏民族語言文學之特性有密切關係",而不是故作深沉,將學生直接繞進死鬍同。
經過認真而謹慎的考慮,陳寅恪决定將作文題命為《夢遊清華園記》,這是一道自由度很大的題目。曾經遊歷過清華園的,直接寫自己印象中的校園就可以了;而沒有遊歷過清華園的,則可以展開自由的翅膀,任意想象。一旦應試者沒能考入清華園,那就真的成了"遊園驚夢",真可謂"一題多得"!
除了這道試題,陳寅恪還專門出了兩道"對對子"的題目:一道是"孫行者",一道是"少小離傢老大回"。在他看來,"在今日學術界,藏緬語係比較研究之學未發展,真正中國語文文法未成立之前,似無過於對對子之一方法"8 。
劉文典知道,陳寅恪在詩聯上堪稱一絶,他曾送給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學生一副對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大傢都被搞得一頭霧水,後經他一解釋,頓時恍然大悟,笑成一片:國學研究院導師梁啓超是康有為的學生,那他的學生當然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曾任清廷南書房行走,是溥儀老師,那他現在的學生也可算得上是"大清皇帝同學少年"了。這副妙聯一時被傳為佳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 | 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 | 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 第4節:朋友鬍適之(1) | 第5節:朋友鬍適之(2) | 第6節:朋友鬍適之(3) | 第7節:朋友鬍適之(4) | 第8節:朋友鬍適之(5) | 第9節:朋友鬍適之(6) |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 | 第11節:朋友鬍適之(8) | 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 | 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 | 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 | 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 | 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 | 第20節:痛斥蔣介石(2) | 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 | 第23節:痛斥蔣介石(5) | 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