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52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4)      於丹 Yu Dan

  張越:這種事情也是經常有的。我最早走上電視也是這樣,人傢告訴我沒找着合適的嘉賓,讓我去當一次嘉賓,幫一個忙,就去了。錄完之後,其實就是讓我做了主持人。我自己當時並不知道,要知道就幹不瞭瞭。
  於丹:後來就不是幫了,而是一直在這兒忙着了。
  張越:對,所以無知者無畏嘛,一開始誤打誤撞就做起來了。
  於丹:有畏的時候,你就開始有智了。
  張越:你那次講完《〈論語〉心得》,我記得在中關村做第一次簽售。我聽敬一丹說,她去中關村,就老遠地望見一堆一堆的人,車都堵了,她當時的反應是中關村出事了。
  於丹:我也以為出事了。我當時想,我怎麽趕上一個出事的時候上這兒來呢?給我耽誤了怎麽辦?
  張越:後來你纔知道,那個惹事的就是你。
  於丹:後來接我的那車就直接開到地下車庫,而且把我拉到一部貨梯那兒。工作人員說,你必須走貨梯上去。我纔把這個事跟我聯想起來。我都不能走正常的道路了,而要從貨梯上去,到簽售現場。
  張越:《論語》距今兩千多年了,為什麽忽然之間你在今天這個時刻引發這麽一場熱潮?你想過嗎?
  於丹:我不開玩笑地說,這件事情不是我引發的,而是大傢心裏積蓄的東西太多了。我是做傳媒的,起碼知道傳播的時候,衹有這個信息在被期待的時候它纔是有用的,才能被接受。如果沒人期待,你一個人在這兒說吧,大傢根本聽不入耳。
  我覺得,現在人們心裏有着很多很多的睏惑,一直都在尋找答案。不能說《論語》給出了唯一的答案,但是它給我們的尋找提供了一個坐標。
  我想,所謂對於國學的關註,僅僅看這個世紀之初還是不夠的。我們也不用說兩千多年來有多少巨變,其實就看整個二十世紀,我們經歷了什麽呢?二十世紀一開始,辛亥革命,中國穩定的兩千多年封建帝製一下子土崩瓦解。這是一次革命性的突變,而不是改良式的漸變,它是一次毫不留情的顛覆。
  八年之後,出現五四運動,要"打倒孔傢店"。當時提出這個口號有它的積極意義,因為要讓西方的民主和科學進來,矯枉必須過正,所以提出這樣一個口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把一個相對穩定的思想價值體係打碎了。
  接下來,三十年代,整個民族救亡,持續到四十年代。從文化學術上來講,那個時候儘管有北大、清華、西南聯大,有一批知識分子在探索努力,但是很多努力衹是個人式的,在整個救亡那個大環境裏面無法完成文化的重新建構,無法建立新的價值體係。我們就在這種坍塌的廢墟上忙着救亡救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