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鬍錦濤執政理念初探:情係民生   》 第52節:第五章 睏難與不足(7)      伍鴻亮 Wu Hongliang

  一是過多。一個貧睏縣的鄉長曾與筆者算個一筆數,每年針對鄉鎮的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加起來大約有八十多項,幾乎是每個部門有達標,每項工作有評比,每項任務有檢查,令基層難以招架,有苦說不出。
  二是過亂。由於對這方面工作的規範不夠,使得檢查、評比、達標成了一些部門的生財之道,他們藉檢查、評比、達標之名,行變相創收之實,增加了基層的負擔。
  4、執政基礎方面的不足
  執政基礎,是指一個政黨的執政地位賴以存在的根本力量。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個政黨能否長期執政,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看這個政黨的內部基礎是否牢固,其主要的依靠力量和關係是否穩固。從社會主義政黨的執政規律看,影響一個政黨執政基礎的主要有兩點,一個是社會公正的問題,一個是權力腐敗的問題。
  (1)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影響黨的執政基礎
  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是其最重要的一項職責。這方面,鄧小平同志看得很深,也看得很遠。觀察他一生的思考軌跡,我們不難看出,他始終關註的是如何"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如果說"先富"衹是他一時的政治策略的話,那麽貧富懸殊則是他心中永遠的"痛","共同富裕"是他心中永遠的政治追求。
  現在,我們國傢的貧富差距究竟是個什麽狀況呢?我想通過兩則資料和一個案例來說明。
  --關於基尼係數。基尼係數是國際上慣用的判斷國民收入差距程度的一個指標,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麯綫發明的。一般來說,基尼係數在0.2以下,收入分配就是過於平均,不利於激發人的積極性;0.3-0.4為基本合理,既能保護人的創造積極性,保證工作效率,又兼顧了公平,有利於社會穩定;0.4-0.5表現為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已經比較大了;超過0.5則表現為過於懸殊,意味着已出現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將處於一個激發狀態。目前我國所有的估算,包括一些專傢稱,我國的基尼係數已經達到了0.465,並將逼近0.47,這就說明,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逐漸拉大。
  --關於家庭財産的差異係數。鬍鞍鋼先生在《中國:新發展觀》一書中引用了一則資料,內容是:國傢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部門曾在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廣東、四川、甘肅、遼寧等8個省市,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大約4000戶居民的家庭收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02年6月底,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其財産總額僅占全部居民財産的1.4%,而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財産總額卻占到了全部居民財産的45%,另外80%的家庭占有財産總額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財産的基尼係數為0.51,與標準基尼係數0.32已經相差了0.19。這個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它表明我國社會財産的分配已經處於不公平狀態。
  --一個關於"2000元"的故事。新華出版社於2004年10月出版了喬雲華先生著的一本書,名字叫《地獄門前--與李真刑前對話實錄》。書中講述了一個"2000元"的故事,令人讀後陷入沉思。
  全文引用如下:
  2003年春季,在河北省石傢莊市近郊的滹沱河畔,十多個人接連被殺。被殺的有看管大棚蔬菜的老人,有撿收破爛的小販,還有在路邊開旅館、飯店的小老闆,其中有的一傢四口被"滿門抄斬"。一時間,弄得石傢莊及周邊縣市人心惶惶。不過,石傢莊市公安局很快就破了案,殺人犯劉井仁很快就被判處死刑。
  殺人犯為何如此瘋狂?是什麽使他變得如此殘忍?今後應如何加強防範類似惡性刑事案件的發生……帶着種種疑惑和睏惑,分管政法工作的石傢莊市委副書記李遵英親自提審了這個殺人犯。
  "我這一生就怎麽沒有遇到過好人……如果有一個人能幫我一下,我也不至於到今天。"殺人犯劉井仁在講述其犯罪根源時的一席話,深深地刺痛了李遵英。心情沉重的他打電話給我(喬雲華)說:"看來要減少犯罪,除政府機關要加大打擊、防範力度外,提高我們每個公民的道德素質已是迫在眉睫。我希望你能深入采訪一下劉井仁,這對全社會是一種警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導 論 "以人為本":中華政治文明的精華第2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1)第3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2)
第4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3)第5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4)第6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5)
第7節:第一章 溯源與回望(6)第8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1)第9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2)
第10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3)第11節:第二章 內涵與特徵(4)第12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
第13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2)第14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3)第15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4)
第16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5)第17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6)第18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7)
第19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8)第20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9)第21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0)
第22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1)第23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2)第24節:第三章 探索與實踐(1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