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柯云路把脉当代婚恋:谁的灵魂更可悲   》 第52节:谁来保护爱心(2)      Ke Yunlu

  原来如此。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常看到报上公布的一组组数字,我们的产值增速多少,人均收入又提高多少,中国如何已进入大国行列,国人应当怎样转变观念以具备与大国相匹配的心态云云。
  但我常有另外一想。为了那些高楼大厦,为了当下某种数字的增长,中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仅从道德层面上说,许多人不再相信求助的眼泪,面对乞讨者伸出的求助之手,选择默默走开。
  这或许并不能责怪人们缺少善心。
  当报上披露一些恶人强制孤残儿童上街乞讨行骗时;当那些屡见报端的救助款被挪用,救济物资被贪污时;这些现象对善心的打击难以估量。
  善意与爱心常常很强大,可以创造许多奇迹。
  但善意与爱心又很脆弱,经不得欺骗和打击。
  扶助弱者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所以有面对求助的冷漠,其原因之一,恐怕是对善意爱心的制度性保护的某种缺失。
  当一个人献出爱心时,知道自己的爱心未被亵渎,这是最基本的权利与要求。
  前不久东北发生的一件事情使不少人感动。一个患有严重脑疾并因此失明的儿童心存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能到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但孩子的病情已经不起远途跋涉,于是,通过媒体和互联网,两千多人自发地组织起来,以一个“善意的谎言”在距其不远的城市模拟了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满足了这个病患幼儿的最大心愿。
  也有人不屑,觉得“小题大做”,是一种“资源浪费”。
  但我以为,当两千多中国人用真诚的祝愿为病弱的孩子编织梦想时,他们自身已得到了最大的回报,那就是在这个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好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相对贫困”的驱动与困扰第2节:没有猫狗的村庄(1)
第3节:没有猫狗的村庄(2)第4节:关于复旦大学培养文学写作硕士的联想(1)
第5节:关于复旦大学培养文学写作硕士的联想(2)第6节:互联网上的童话(1)
第7节:互联网上的童话(2)第8节:有一种情结叫奥运
第9节:陈逸飞失误在哪里?第10节:悲悯之心与人类的希望
第11节:林黛玉的病非药可治第12节: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第13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1)第14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2)
第15节:为了家庭,你的底线在哪里?(1)第16节:为了家庭,你的底线在哪里?(2)
第17节:为了家庭,你的底线在哪里?(3)第18节:发现父母婚外情,孩子怎么办?
第19节: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1)第20节: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2)
第21节: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3)第22节:婚姻中的爱情怀疑强迫症(1)
第23节:婚姻中的爱情怀疑强迫症(2)第24节:婚姻中的爱情怀疑强迫症(3)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