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追隨遠去的腳步:西望張愛玲   》 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5)      西嶺雪 Xi Lingxue

  而我以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不願意再嚮她父親伸手。
  她再次走進父親的傢時,曾經是想過要原諒他、也釋放自己的,可是她做不到。當她站在父親的藤椅前,當她嗅到那若有若無的鴉片味,當那看見客廳壁上陸小曼的油畫,她就想起了自己曾經的那一場毒打——她不能面對他。她更不能面對自己嚮他低頭。3
  終於又坐上心心念念的電車了,張愛玲充滿欣喜地看着電車上形形色色的蕓蕓衆生:
  ——有個穿米色緑方格兔子呢袍子的年輕人,腳上穿一雙女式紅緑條紋短襪,嘴裏銜着衹別緻的描花象牙煙斗——當然是仿象牙的“西貝”貨——煙斗裏並沒有煙,然而他津津有味地吮着,吮一會兒拿下來,把煙斗一截截拆開來玩,玩一會兒再裝回去,繼續像模像樣地吮——張愛玲不由看得笑起來——那年輕人真是高興。她也真是高興。
  ——還有電車上沒完沒了數落男人的女人,不住口地咒駡着自傢男人,可是口口聲聲都離不了他,那番精彩的談話,略整理一下就是篇好文章。
  ——即使遇到封鎖,也是一種小小的奇遇。電車停了,馬路上的人卻開始奔跑,在街左面的人們奔到街的右面,在右面的人們奔到左面。一個女傭企圖衝過防綫,一面掙紮着一面叫:“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燒飯罷!”而電車裏的人卻相當鎮靜,見慣不怪地討論着諸如“做人處世”這樣的大道理,或是擔心着“幹洗、薫魚”這些實在的煩惱,甚至還有小小的豔遇作為插麯,在短暫的封鎖的密閉空間裏演出了一場浪漫劇。
  秦可卿房裏有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果真如此,上海人便個個都是大學問傢了。
  這一切,張愛玲都一一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寫入筆下。
  她微笑地用“外國人”的眼光饒有興趣地來看待自己的故鄉與“鄉親”,覺出許多新的意味——弄堂裏長竿挑着小孩子的開襠褲,娘姨坐在堂門口一邊摘菜一邊嘰嘰呱呱地拉傢常;店裏櫃臺的玻璃缸中盛着“參須露酒”,隔壁酒坊在風中挑起“太白遺風”的旗子,有人蹣跚地走來打酒,卻是料酒;小孩子在鼕天裏穿上棉襖棉褲棉袍罩袍,一個個矮而肥,蹣跚地走來,小黃臉上飛起一雙神奇的吊梢眼,十分趣緻可愛;黃昏的路旁歇着人力車,一個女人斜坐在車上,手裏輓着網袋,袋裏有柿子,車夫蹲在地下,點那盞油燈,天黑了,女人腳邊的燈亮了起來;烘山芋的爐子的式樣與黯淡的土紅色極像烘山芋;小飯鋪常常在門口煮南瓜,味道雖不見得好,那熱騰騰的瓜氣與照眼明的紅色卻予人一種“曖老溫貧”的感覺……
  街景更是美麗而多彩的,仿佛“生命的櫥窗”,意味無窮:寒天清早,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爐,扇出滾滾的白煙,路人忙不迭地躲避,然而愛玲卻最喜歡在那個煙裏走過,心頭有茫茫然飄飄然的夢幻感;
  門口高地上有幾個孩子在玩。有個八九歲的女孩,微黃的長長的臉,淡眉毛,窄瘦的紫襖藍褲,低着頭坐在階沿,油垢的頭髮一綹綹披到臉上來,和一個朋友研究織絨綫的道理。她的絨綫大概衹夠做一截子小袖口,然而她非常高興的樣子,把織好的一截粉藍絨綫的小袖口套在她朋友腕上比試着。她朋友伸出一隻手,左右端詳,也是喜滋滋的。愛玲一路地走過去,頭也沒回,心裏卻稍稍有點悲哀;
  有人在自行車輪上裝着一盞紅燈,騎行時但見紅圈滾動,流麗至極,坐在自行車後面的,十有八九是風姿楚楚的年輕女人,再不然就是兒童,可是有一天她看見一個緑衣的郵差騎着車,載着一個小老太太,多半是他的母親罷?她便覺得感動起來;
  晚上走在落荒的馬路上,聽見炒白果的歌:“香又香來糯又糯”,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唱來還有點生疏,未能朗朗上口。愛玲聽着,也是一種難言的感動,她看過去,一整條長長的黑沉沉的街,那孩子守着鍋,蹲踞在地上,滿懷的火光,那真是壯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1)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2)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3)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4)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5)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6)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7)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8)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9)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10)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2)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3)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4)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5)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6)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7)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8)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9)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0)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1)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1)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2)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