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東漢演義傳   》 第五十二回 偃武修文圖緻治 核田詔尹民遭害      謝詔 Xie Zhao

  卻說漢帝在於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
  自平隴蜀之後,非緊急之事,未嘗復言軍旅。一日,皇太子親問帝曰:“臣久學於東宮,未請世事,不能明决攻戰之策,願父王教導。”帝曰:“昔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不對。此非能及之也。”太子遂退。鄧禹、賈復知帝偃罷幹戈,欲修文德,即與衆將集議,悉去兵甲,敦崇儒學,帝深然之。悉召至殿,謂曰:“朕自創業垂統,俱賴卿等力扶,攻城復縣,殺賊破姦,身經萬苦之勞,未嘗一息。至是隴蜀平服,天下太平,朕欲偃武崇道,完汝功臣爵土,表朕微意。今聞卿等能自去兵偃甲,就職儒術,朕甚喜之。”言訖,遂罷左右將軍,悉以列侯就第。
  衆皆謝恩。
  時建威將軍朱祐,越班奏曰:“今天下歸定,國政未修,陛下可選有纔德者,升為宰相,佐助朝綱,庶使國傢有政,民不失條,願陛下聖鑒。”帝曰:“奈無是人,將何如耶?”祐曰:“膠東侯賈復,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志,既還私第,闔門養威緻重。況且文武兼備,誠宰相之才也,陛下宜升之。”
  帝準奏,即封復為三公之職。而功臣並不用之。
  是時,漢帝悉罷功臣不用,惟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三人,每與公卿參議國傢大事,恩遇甚厚。帝雖製禦功臣,而每能容回有宥其小失。凡遠方進貢珍甘物味,必先頒賜諸侯,而大官無餘。故皆保其福祿,不忍一旦而罷之。故光武能保全功臣如此。
  卻說大司馬吳漢,平服巴蜀,振旅還京。一旦入朝奏帝,請封皇子及還封諸侯行爵出祿。帝不許。次日,又上復奏。帝乃下詔,令群臣議處再至復命。是日詔下,大司空竇融、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高密候鄧禹等集議,皆言吳漢奏者甚當,不可輕忽。衆遂修表一封,次日奏聞帝主。表曰:古者封建諸侯,以藩屏京師,周封同姓八百諸姬,並為建國,夾輔王室,尊事天子,享國永長,為後世法。故《詩》雲“大啓爾宇,為周室輔”。高祖聖德,奄有天下,亦務親親,封立兄弟諸子,不違舊章。陛下德橫天地,興復宗統,褒德賞勳,親睦九族。功臣宗室,鹹蒙封爵,多受廣地,或連屬縣。
  今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陛下,謙恭剋讓,抑而未議。群臣百姓莫不失望。宜因盛夏吉時定號位,以廣藩輔,明親親,尊宗廟,重社稷,應古合舊,壓塞衆心。臣請大司空上輿地圖,太常選擇古日,整具禮儀,製曰可。夏四月,以太牢告嗣宗廟;乞陛下神聖詳察,納進愚策。臣鄧禹等誠惶誠恐,頓首百拜,奉表上聞。帝覽畢,傳旨大司空竇融告廟,封贈皇子:劉輔為右翊公,劉英為楚公,劉陽為東海公,劉康為濟南公,劉蒼為東平公,劉延為淮陽公,劉荊為山陽公,劉衝為臨淮公,劉焉為左翊公,劉京為琅玡公。謚二皇兄:劉縯為齊武王,劉忠為魯哀公。
  皇子各受贈訖,帝令大會群臣。文武悉皆朝賀,有詩為證:
  玉陛鳴珂列鷺鴛,歡聲靄靄動乾坤。
  黃河正值澄清日,四海長沾潤澤恩。
  帝以天下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互有增減,多不以實,乃詔下州郡,各僉檢核。於是潁州、河南、南陽諸州郡守,接傳詔旨,巧詐橫為,假以丈田為名,聚民田中。並度量屋捨,起騙財物,村裏人民遮道涕泣。有富豪獻錢者,則優而容之。貧窮無奉者,則刑而迫之。所以民間深受其害。
  時諸郡各遣使者詣京奏事。帝見陳留一吏牘有書,視之雲“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乃召吏問曰:“此書何人作也?”其吏不肯實告,乃托言答曰:“臣於長壽街上得來。”帝怒,欲斬。時皇子東海公陽在幄後言曰:“吏受郡守所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既然如此,又言河南、南陽不可問者,何也?”皇子對曰:“河南者,帝之城郭也,多有近臣。南陽者,帝之鄉裏,多有近親。所以二處田宅逾製,不可為準。”帝令虎賁將詰問其吏。吏乃首服,即如皇子之言所對。帝聞嘆曰:“東海誠有大志,深識遠謀。”由是益奇愛之。有詩為證:東海公陽十二時,深明遠慮識姦非。
  親臣兩處田逾製,自是君王愛益奇。卻說河南尹張伋,接詔言,欲檢核墾田頃畝,即與諸郡太守十數餘人坐田量度。民傢有不以實者,皆下獄死。於是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攻劫,在所殺害。官吏人報知張僅,極聞大驚,急與諸郡太守回府,勒兵以拒群盜。令人通曉各縣人會接應。
  張伋披挂親出拒戰,賊將出馬,張伋謂曰:“聖主仁德撫民,有何虧汝,今故反乎?”賊將答曰:“非聖上之過,因汝欺君越法,假以丈田為名,暗騙財物,故此激變良民,特來討汝,為國除害。”張伋大怒,提刀躍馬直取賊將。二人交鋒,共鬥二十餘合,不分勝敗。張伋令卒擂鼓再戰。未及兩合,各縣軍馬悉令來至,一齊掩殺,塵土遮天。張伋衝入陣中,攪軍混戰,斬首千餘。賊將拚死殺出,各逃奔散而去。張伋收軍入城安歇。
  卻說賊將復聚屯結,及青、徐、幽、冀四州一齊並起,擾掠甚盛。帝知,鼕十月遣使者下郡國,“聽群盜自相糾摘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吏胥逗遛回避,故縱者皆勿問,聽以討擒為效。其牧守令長主界內盜賊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懼捐城委守者,皆不以為負,但取獲賊多少為殿最。為蔽匿者乃罪之。”於是更相追捕,賊並解散。徙其魁帥於他郡,賦田受廩,使安生業。自是,牛馬放牧不收,邑門不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姦計圖王侵寶位 忠言駡賊死金鑾第二回 仗劍金階扶寇主 提兵入禁斬嬌娥
第三回 假帝沽名圖社稷 全忠硬節老風塵第四回 乘威據賊侵英主 假製施仁斂小民
第五回 三諫不從應至敗 千金和議可為癡第六回 肆兇王莽人民怨 叛國蘇成將卒驚
第七回 鄧辰薦傑扶新主 光武求賢會故人第八回 嚴光卦卜知真主 王莽科場選俊英
第九回 王莽選纔嗔武醜 崔亭揭榜報蘇獻第十回 蘇獻百端讒烈士 竇融屢奏拯明君
第十一回 古廟潛逢擎國柱 平坡暫別棟梁材第十二回 別逢共訴情難已 配合應知分所為
第十三回 少翁預卜聖君臨 訪推命運何時泰第十四回 故假威名即日興 光武中興恢漢業
第十五回 堅譚一戰復劉基 聚兵白水屯營寨第十六回 遇將長安脫睏籠 勢危馬死罹兵睏
第十七回 運泰牛生出敵圍 歌聲來已明君至第十八回 話國纔終義母亡 李君陣上擒王將
第十九回 韓宰城中卻漢兵 無計脫姦全叔命第二十回 施謀殺賊解君愁 新野兩軍開僕偃
第二十一回 棘陽二將顯威名 岑彭設計偷營寨第二十二回 鄧禹圖謀進棘陽 軍排巨鹿戰蛟竜
第二十三回 為國捨生全大義 興邦求士復深仇第二十四回 碎膽姦雄歸馬武 畏名賊子立劉玄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