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5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2)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這位具有管理專長的廠長給我們的啓示是:和下屬打成一片,和他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能夠提高下屬工作熱情,使企業上下同心協力,增強組織凝聚力,能顯示領導者的人情味。
身先士卒與居安思危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論語?子路》 南先生認為,所謂“先”,就是在“為政”的原則上做領導人,一切要為人之先。
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者要想贏得下屬的追隨就應當以身作則。
德魯剋認為,通過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並在重要事情上傾註大量時間和精力,領導者就會成為人們仿效的榜樣。
麥剋唐納海軍上將在海軍服役了42年,最後在大西洋盟軍統帥和大西洋地區美軍總司令的職位上退休。有一次他嚮來自各軍種的高級將領談到領導問題時提出:“設定路綫,然後帶頭走。假若你這樣做,你得計算你帶頭的距離——保持領先一步。”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以色列陸軍的指揮官都有一句座右銘——“跟我來!”這句話表明了富有領袖氣質的領導者應持有的領導方法。
以色列陸軍對帶頭指揮抱着特別認真的態度,在作戰時指揮官都在最前面。以色列軍隊的格言是:“假若你是軍官,這就是你付出的代價,你必須走在最前面。”
以色列人在戰場上也是這樣做的。每次作戰時他們都實踐這一理論。儘管因此軍官的傷亡占全世界陸軍的第一位,他們仍然如此做,因為他們知道領導者必須走在部屬的前面。正因為這樣,以色列擁有了一支上下同心的常勝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剋阿瑟將軍下屬的米諾赫爾將軍說:“我怕總有一天我們會失去他,因為在戰況最危急的時候,士兵們會發現他就在他們身邊。在每次前進的時候,他總是戴着軍帽,手拿着馬鞭,和先頭部隊在一起。他是激勵士氣的最大資源,這個師都忠於他。”正因如此,麥剋阿瑟年僅38歲就升到准將。
所謂“勞”,就是領導者不要讓下屬陷入安逸的環境中,要使之“勞”。一個人所處環境好,什麽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墮落。民族、國傢也是這樣。所謂“憂患興邦”,艱難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來的。所以古代許多為政的人都善於運用“勞之”的原則,使得下屬官吏、百姓沒有機會耽於逸樂。“勞”包括了勤勞、勞動、運動等許多意義。
明成祖朱棣以身作則,時刻砥礪下屬不要安於逸樂。朱棣當上皇帝後,事無巨細一概過問,由於事情管得過多,有些應接不暇。他認為,皇位得來不易,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事事都應過問,唯恐有所失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 | 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 | 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 | 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 | 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 | 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 | 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 | 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 | 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 | 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 | 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 | 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 | 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 | 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 | 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 | 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 | 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