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四章天教心願與身違(8)
田居儉 Tian Jujian
一日回鑾萬國春。
南北通歡永無事,
謝恩歸去老陪臣。
李得書如釋重負,連忙奉表謝恩,再次承認南唐對後周的附屬地位,並在政治上繼續退讓:主動下令削去帝號,停止一切天子禮儀,改稱“唐國主”;因避柴榮高祖郭之諱(柴榮係後周太祖郭威養子,故其高祖姓郭),李又更名為李景;同時從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起,廢止“交泰”年號,奉後周正朔,始稱顯德五年;此外,還在汴梁設置進奏院,派專人常駐,隨時接受柴榮召見和詢問,奏報南唐的虛實動靜。從此,李過起了附屬國君主的屈辱生活。紓紦矠終後周之世,雙方未再發生戰事,南唐偏安一隅,又延續了十餘年。不過,付出的代價極為沉重,這時,南唐所轄的地盤衹剩下了江南二十一個州、軍。
柴榮南徵得勝,旋即班師回朝。他徵塵未洗,便把北伐契丹,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提上了行動日程。經過周密的策劃,他於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再着戎裝,親率步騎數萬,徑嚮契丹邊境進發。此前,柴榮命部將韓通率領先行的水陸大軍沿水路北上。韓通為使水路暢行無阻,沿途動員民衆修補破壞的堤防,並開了三十六個遊口,後續兵馬遂沿這條水路及兩岸齊頭並進。柴榮亦乘竜舟北去。後周將士鬥志昂揚,英勇善戰,一路勢如破竹,柴榮連續收復三關(瓦橋關,在今河北涿州境內;益津關和淤口關,分別在今河北霸縣和文安縣境內)和莫州(治今河北任丘)、瀛州(治今河北河間)、寧州(治今天津靜海)等地後,還想麾師北進,直搗遼朝南京(今北京市)。
就在這旗開得勝的當兒,柴榮突發重病,臥床不起,經伴駕的文臣武將苦苦勸諫,他勉強下詔中止徵戰,返回汴梁療養。不曾想,回到京師之後,病情急劇惡化。六月中旬,他懷着終天遺恨,拋下未竟的統一大業和年僅七歲的皇位繼承人柴宗訓,悵然離開了人世。臨終之前,他將宰相範質、王溥,禁軍統帥趙匡胤等重臣喚至身旁,一再叮囑他們盡心竭力輔佐幼主,繼續完成他的遺志。
然而,柴榮萬沒想到,第二年新春伊始,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竟趁皇室幼兒寡母軟弱可欺之機,沿用郭威當年被迫篡奪後漢、建立後周的悲劇形式,演出了一幕“黃袍加身”的喜劇逼宮戲。這年正月初一清晨,正當後周文武百官身穿簇新朝服進宮嚮新皇恭賀春節的時候,突然從北疆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治今河北定縣)同時傳來緊急邊報:北漢和契丹聯兵入寇。範質、王溥等人在慌亂中一時難辨真偽,便令趙匡胤率軍出擊禦敵。當晚,這支兵馬行至離京師衹有四十裏路的陳橋驛停了下來。
陳橋驛,唐代稱板橋,是達官貴人出入京師、迎來送往必經之地。趙匡胤選擇陳橋驛屯兵不前,並非等待朝廷遣使飛騎前來,補賜禦酒壯行,而是按照事前的精心策劃,在這裏周密部署宮廷政變。其同謀趙普等人一面唆使不明真相的將士舉行兵諫,“強迫”趙匡胤黃袍加身,一面派人星夜馳騎進京,密約趙匡胤的心腹、手握兵權的石守信和王審琦裏應外合,威逼後周幼帝柴宗訓“禪位”,奪取後周天下。一切安排就緒之後,趙匡胤在衆將的簇擁下,又率軍折回汴梁。
為了改朝換姓兵不血刃,趙匡胤嚴厲警示下屬:“太後、主上(指柴榮妻符氏和柴榮子宗訓,即後周江山的象徵),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侵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傢,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純紛矠待取得下屬一致信守承諾之後,趙匡胤於正月初五,在崇元殿舉行禪讓大典,正式即位稱帝,改元建隆,定國號為宋。這是因為趙匡胤曾任後周歸德軍節度使,其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史稱宋或北宋。
趙匡胤位登大寶之後,於當年三月遣使赴金陵嚮李宣諭“應天順民,法堯禪舜”的立國詔令,並釋放了三十四名先前投降後周的南唐將領,以示和好。李得詔,即刻遣使攜帶絹二萬匹、銀萬兩前往恭賀,承認北宋對南唐享有與後周同等的特權。七月,又貢金器五百兩,銀器三千兩,羅紈千匹,絹五千匹,並派禮部郎中龔慎儀朝賀,奉獻乘輿、服禦。十一月,原後周揚州節度使李重進因不滿趙氏稱帝,據城嘩變,趙匡胤親自指揮平叛,李又先後派右僕射嚴續犒軍,戶部侍郎馮延魯貢金買宴,再進金玉、鞍勒、銀裝、兵器。純紜矠李這種開門揖盜、自討禍難的軟弱行徑,大大助長了趙匡胤得隴望蜀的貪欲和以強凌弱的氣焰。
轉年二月,李鑒於上年秋鼕之際,宋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在揚州擁兵叛亂,趙匡胤下詔親自徵討,平叛之後又命參戰將在迎鑾鎮長江水域演練戰艦,威懾南唐。為解燃眉之急,李召集群臣廷議遷都大事。他對臣下說:“金陵與宋朝轄境衹有一江之隔,又在下流,假如趙傢天子發重兵強攻,京城難保;各州節度使縱然能勤王解救國難,又怎能確保他們中間不出現乘隙竊國的當今劉裕和陳霸先?有鑒於此,朕以為盡早脫離險境,遷都洪州,據上流以製根本,方為萬全之策。不知衆卿以為然否?”群臣對李的主張大都反對,或竭力勸諫,或相覷不語,衹有樞密使此前奉命督建南都的唐鎬一人極力附和:“遷都大事豈能優柔寡斷!況且宮苑業已建成,如改作他用,實在可惜。江北趙氏天下不容吾朝經營金陵,時刻都在虎視眈眈,面對如此嚴峻形勢,亦當走為上計。”於是,李一意孤行,决定立吳王李煜為太子,留金陵監國,自己率文武百司官員、水陸六軍、近衛儀仗和後宮眷屬沿大江上溯,經彭蠡湖(今鄱陽湖),取道贛水,前往洪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純紝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錄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