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讓紫禁城流動起來:營銷北京   》 第52節:第四樂章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城市營銷者?(7)      李繼誠 Li Jicheng

  踏上周口店竜骨山,遙想距今四五十萬年的原始北京人和2萬年的山頂洞人,歷史的滄桑感便會油然而生。作為都城,北京城也有了800多年的歷史。今天的新北京,是歷史上的老北京的發展。從長城到故宮,從社稷壇到圓明園,從琉璃廠到大柵欄……在我看來,北京就是一直感動着我的音樂,給我無限的溫暖,給我旺盛的精力。北京的"音樂"屬於北京,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我們的熱切希望是,讓北京的天籟之音,融入中國人民的心聲,匯集新時代的最強音,引起五湖四海的共鳴,響徹整個世界!
  對中國人來說,我們進入了輝煌壯麗的新時代!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正在奮力推進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民族復興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飛躍,更應該是文化上的繁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力是一個國傢的軟實力。當代中國人擔負着傳承中華文明、建設先進文化的歷史使命。我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慶幸自己參與了那麽多重大而有意義的文化工程,我慶幸結識了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和共同奮鬥的同事們。愛北京,愛國傢,愛我們民族的文化!因為這愛,我的心中時時涌動着創造的激情!我們的事業正在繼續,我們還要加倍努力!所以,這是一篇不是尾聲的尾聲。
   記
  這些年來,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在北京和國外的一些城市組織舉辦各種各樣的宣傳北京宣傳中國的活動。有時候在茶餘飯後跟朋友聊起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每每讓人或興奮,或唏噓,感慨不已。我們生活在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一個改革開放為祖國帶來巨變的時代,我們親眼目睹並參與其中,是幸運,更是責任。
  總結這些年來的工作,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宣傳北京,一是展示最真實、最純樸、最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兩者既各有側重,又互為因果。
  在我們舉辦的旨在宣傳北京的幾十次國內外大型活動中,稱得上是對北京形象所做的一次次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性廣告,幾乎用盡了我們能夠利用的所有軟硬資源,從最現代的多媒體,到最簡易的平面廣告,從最華麗的時裝秀,到最純樸的秧歌表演,每一個被我們的宣傳浪潮席捲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方式去瞭解北京,認識中國,享受我們的文化。我無法統計具體有多少外國人聽說、參觀、參與了這些活動,但是從每次活動前後境外來京遊客的對比數字,以及所到之處我們的活動受到當地群衆和媒體熱烈追捧的盛況來看,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在我們前後邀請過的不計其數的演員中,絶大多數都不是專業團隊,在國外的表演現場,當地華人甚至開玩笑說,這簡直是把北京街頭最富中國民俗特色的文化娛樂節目直接搬到了異域。這些平時幾乎沒有機會出國的業餘演員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他們不以努力排練為苦,不以無暇遊玩為憾,全心全意把自己的節目做到最棒。他們的表演在國外總能獲得最多的掌聲,總能占據媒體報道的頭版彩頁,這在我看來是絲毫不奇怪的,這既是中國文化魅力的體現,也是對他們辛勤汗水的最好回報,他們不僅陶冶了自己,更為宣傳北京展示中國文化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在此也謹嚮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直到今天,再提到這些場景依然令我感動不已。有朋友說,你應該把這些經歷記錄成書,一方面為了總結過去,一方面也能夠把這些年來的經驗拿出來給更多人分享。
  我被這句話點燃了。
  可寫作並非易事,真正靜下來寫纔發現睏難重重。把如此衆多繁瑣的細節歸納整理,對整日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來說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寫作過程中,朋友們督促着我,也給了我不少幫助。其間我越來越感覺到,這本書應該反映的,不僅有我自己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最初,我衹想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後來朋友們說,這本書不應該是工作經歷的一個結束,而應該是一個新的開始,不應該單純是講故事,而應該有升華,有理念。他們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這下子我就感覺更睏難了,真的把一個個故事結合理念夾敘夾議地講述給大傢,確實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今天,經過一年半時間,當我終於寫完手稿,再次回顧書中記錄的一幕又一幕,自然就想起了一個又一個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領導、同事和我的傢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哥哥李繼忠和《科技新生活》雜志的記者孫翠平女士,是他們最早點燃了我寫這本書的激情。
  特別要感謝新華社的郝耀華老師和何曉河女士,沒有他們的鼓勵和幫助,這本書是很難完成的。
  感謝北京攝影傢協會王越秘書長,秦大唐副主席,以及攝影師李中潮先生等,他們匯集了北京群衆中的攝影佼佼者,為我們的活動留下了無數精彩的瞬間,也慷慨地為本書提供了大量圖片。
  感謝楊勁鬆夫婦,如果不是他們的堅定支持與鼓勵,我中途幾乎想要放棄寫作。
  感謝團结出版社的張宏儒社長,張晶女士,林小雲女士,燕燕小姐,以及出版界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是他們的真誠幫助和工作激情以及對市場推廣的準確把握使我對這本書有了更大的信心。
  感謝支持幫助我的各級領導們,與我共同奮鬥的同事們,與我們精誠合作的藝術傢和企業傢們,沒有大傢的並肩作戰,一切成功都是不可想象的。
  感謝駐外使領館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以及其它駐外機構和無數的華人華僑,他們為我們境外活動的成功舉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感謝我中學時的音樂老師李群凱先生,是他把我帶進了音樂殿堂,音樂不僅帶給我溫暖,更重要的是帶給我了創造性的思維,這對我以後所做的工作産生了重要影響。
  感謝中央音樂學院講授民間音樂的何振京教授和洪月華教授夫婦,他們是我衆多音樂老師中印象最深刻的兩位,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靈魂。
  感謝我九十二歲的母親,您給了我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讓我終生受益。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女兒和女婿,你們給我的理解、幫助與支持是無可替代的,我愛你們!
  還有太多需要感謝的人,難以一一提及,在此一並致谢。"北京風情舞動首爾" 的活動即將開始,我的工作還在繼續……
  李繼誠
  2008年春於北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第1節:前 言(1)第2節:前 言(2)
第3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第4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2)
第5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3)第6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4)
第7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5)第8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6)
第9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7)第10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8)
第11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9)第12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0)
第13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1)第14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2)
第15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3)第16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4)
第17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5)第18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6)
第19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7)第20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8)
第21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19)第22節:請進來:打造一個萬衆演繹的北京狂歡節(20)
第23節:走出去:北京風情舞動世界(1)第24節:走出去:北京風情舞動世界(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