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尋找北大 》
第52節:底氣 文/侯桂新(9)
錢理群 Qian Liqun
北大三角地的露天畫展被公認為圓明園畫傢村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以至於不少曾經參展後來發跡的畫傢總要在藝術履歷上記它一筆,但"為北大新文化的成長開路"卻註定是此路不通。北大的新文化在推倒南墻之後,迅速追隨着時代浪潮嚮教育産業化轉型,而曇花一現的"九十年代社"也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唯一對它做過漫畫式回憶的,是一篇流傳在互聯網上的文章《我在北大的土鱉文學青年生涯》。
"'九十年代'為北大民間校史留下了大批具有昆廷o塔倫蒂諾氣質的素材。他們不知從那裏搞來了一個大談維特根斯坦的和尚,讓他在北大的講壇上舌戰群儒,弘揚迷宗的歡喜大法;他們以提高校衛隊的文化素質為名,騙取校方的信任為校衛隊進行文化補習……"如今已是北大副教授的作者鬍續鼕用他一貫潑皮惡搞的語言風格調侃着,"得虧有這個鳥組織,俺纔見識了一大批的鳥人。1992年底該組織搗鼓了一次現代藝術展,把還未到鼎盛時期的圓明園畫傢村一幫蓬頭垢面、歪瓜劣棗的前衛中青年們弄到了北大三角地,以致於三角地的柿子林快成了這幫藝術傢的虱子林。"
翻檢舊帳,1992年10月開張,第二年5月解散的"九十年代"在它短暫的存活期還是幹了幾票有價值的陣仗。時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的蕭蔚雲教授曾受邀開講"香港立法風雲--兼評彭定康限製法案";沉默數載的臺灣哲學家陳鼓應教授也在他重返臺大之前,由"九十年代"邀請演講了"古典文明與現實生活的對話";中國社科院的金燦榮先生登臺縱論"從剋林頓上臺看中美關係";當然還有鬍續鼕在文章裏提到的大談維特根斯坦的和尚:廣濟寺的純一法師來講說"禪與九十年代"。那些演講在今天的北大或許不再會引發轟動,但彼時的北大多少有些草木皆兵。
這個"鳥組織"曾經狂熱地抗議北大學生會張羅的校園選美活動,抵製每天清早必須圍着校園西墻晨練的"早操票"制度,呼籲高傲的校圖書館增加本科生的藉書額度,還自費印發1500多份調查問捲求證北大的前途與積弊,"九十年代"甚至"脅持"了新當選的學生會主席團在蔡元培像前鞠躬緻辭,為蒙灰已久的銅像擦洗塵埃……最終,在北大95周年校慶的當夜,它用一張摹寫了《精神的魅力》捲首語並貼滿三角地佈告欄的通欄海報,和一次喧騰熱烈卻被多重讀解的"燭光草坪搖滾晚會",在狂歡的最高潮宣告了它自爆式的終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錢理群序:北大失精神 | 第2節:編後記:拒絶"意淫"北大 | 第3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所北大 | 第4節:目錄(1) | 第5節:目錄(2) | 第6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1) | 第7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2) | 第8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3) | 第9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1) | 第10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2) | 第11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3) | 第12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4) | 第13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5) | 第14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6) | 第15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1) | 第16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2) | 第17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3) | 第18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1) | 第19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2) | 第20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1) | 第21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2) | 第22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3) | 第23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4) | 第24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