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金瓶梅》品明朝社會 》
人性本惡非本善(2)
梅朝榮 Mei Chaorong
李贄認為當時現實生活中的普遍趨嚮“如好色、好貨,如勤學,如多積金寶,如多買田宅為子孫謀,博求風水為兒孫福蔭,凡世間一切治生産業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習,共知而共言者,是真‘邇言’也”。對此他衹有一個解釋:勢利之心、趨利避害之心人人都有,這是人的自然本性,人心必然有私,“若無私,則無心矣”。因此他把人的自私欲望、趨利避害、追求享樂等看作整個道德的基礎。他認為趨利避害、追求享樂既然是人的本性,那就是合理的,不應該予以人為的限製。 從這個意義上講,他認為封建社會的禮是非禮,而真正的禮應該是人人認同,順其自然的,“無蹊徑可尋,無塗轍可由,無藩衛可守,無界量可限,無扃鑰可啓”,一句話,就是完全沒有束縛,完全的自由。李贄看到了封建倫理道德對人性的壓抑,並以廣大民衆的價值趨嚮作為道德的基礎,這有其進步意義。但是他把趨利避害、追求享樂等視為人的本性和整個道德的基礎,並將其凌駕於一切社會規範之上,這顯然是對人性的扭麯。 明朝之所以使人性如此轉變,一切都歸於思想的束縛鬆弛,上層統治者的荒淫。明政府單方面宣傳它的程朱理學,用程朱理學的盛行而使“節烈風氣盛行”;而下層人們並不像政府期望的那樣,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他們不願意受程朱理學的束縛,肆意追求肉欲享受。森嚴的傢長們“教導年輕好動的子孫們就範於現定的社會秩序,以期在社會上順利發展”,而統治者也通過貞潔坊給社會的女子一種道德的模範,鼓勵女子恪守貞操,盡婦人之道,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人性慢慢地隨着欲望逐漸變得惡劣。人性的扭麯不僅是由於色,還由於酒、財、氣、權等諸多人性弱點的誘發和來自社會的因素。就財而言,為了財,苗青殺人奪妻,賄賂官場;為了財,王六兒出賣肉體,輸身求銀。西門慶也為了財立即拋開了熱戀中的潘金蓮而去謀取孟玉樓,勾搭李瓶兒,去貪贓枉法,送禮買官,經商放債,損人利己,無所不用其極。 在封建社會裏,假如對於女人來說主要面對的是一個“情色”問題的話,那麽對於男子來說,除了財、色之外,還有一個功名富貴的問題。當官欲、權勢欲無疑是一帖強烈的人性腐蝕劑。 “《金瓶梅》是一部哀書”,人性本惡非本善。凡是稍有一點人性,不是毀滅,就是被扭麯,均無好結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殺人不見血的刀(1) | 殺人不見血的刀(2) | 殺人不見血的刀(3) | 太監敢頂半邊天(1) | 太監敢頂半邊天(2) | 太監敢頂半邊天(3) | 玩主坯子皇帝命(1) | 玩主坯子皇帝命(2) | 玩主坯子皇帝命(3) | 父母還是親生好(1) | 父母還是親生好(2) | 父母還是親生好(3) | 特務行業很吃香(1) | 特務行業很吃香(2) | 特務行業很吃香(3) | 平民組織鬧黨派(1) | 平民組織鬧黨派(2) | 平民組織鬧黨派(3) | 親兄弟得明算賬(1) | 親兄弟得明算賬(2) | 親兄弟得明算賬(3) | 別人挖坑自己跳(1) | 別人挖坑自己跳(2) | 別人挖坑自己跳(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