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这题目,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惊讶。谁都知道,《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个被人嘲谑的别号叫“绛洞花主”——如果按习惯省称一下,或可叫他“洞主”;怎么一下子“洞主”变“花王”?
是的。一般的《红楼梦》读者,乃至为数不少的红学家,似乎都不知道有这个“绛洞花王”——如同五十年前一般人不大注意“绛洞花主”一样。后者之所以现在广为人知,多半
得力于鲁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绛洞花主〉小引》;追寻更早一点的起因,自然应该是陈梦韶先生作于1927年的话剧《绛洞花主》了。
可以说,被鲁迅推崇为“熟于情节,妙于剪裁”的陈梦韶先生,竟因了《绛洞花主》的写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两个小小的“第一”。第一个创作了《红楼梦》的话剧剧本;第一个留意和重视了贾宝玉这一很不起眼的别号,特意将其作为这部被鲁迅称赞为“可作《红楼梦菁华》读”的大型话剧的剧名。单从这一点,即可看出陈先生研读《红楼梦》的精审。
可是,陈先生当年毕竟没有条件阅读《红楼梦》的庚辰本(只读当时已经印行的戚序本还不行)。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他对贾宝玉这一特殊别号的进一步体察。而后来,在有条件接触庚辰本的众多学者之中,第一个真正留意了这别号,并发现这别号原该叫“绛洞花王”的,则是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由俞先生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首次,也是迄今惟一的一次——在排印本上将“绛洞花主”订正为“绛洞花王”。
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订正!
俞先生这样校订的依据,自然是庚辰本。但他所依据的八种参校本中,其余七种皆不作“花王”,他偏偏选择了庚辰本的“孤证”。若非慧眼独具而胆识超群,是绝难舍弃习惯成自然的“洞主”,去拔擢那生涩别扭的“花王”的。
诚然,仅靠一次版本校订,不继之以理论上的阐发,很难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原有印象,甚至很难引起人们对这种校订的注意。在俞校本问世已达二十余年之久的今天,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明确宣称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而校勘的《红楼梦》新校本,竟然又在“洞主”、“花王”的抉择上走了回头路——将底本上硕果仅存的这个“王”字,反依他本改为了“主”。这正是没有从理论上加以阐发所导致的后果。
于是,又冒出一位“第一个” ——真正从理论的角度揭示“绛洞花王”真意的红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余英时先生。他在《香港大学》1974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在海外颇有影响的红学论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里面一条注释,便间接地对“绛洞花王”的真意作了分析。他写道:
不但(大观)园中女孩子是花神,而且宝玉自己也是花神,我愿意在这里讲一下我对于宝玉为“诸艳之冠”的看法。第七十八回宝玉对小丫头说:“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这话亦大有深意。……宝玉是总花神,这就是所谓“诸艳之冠”也。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宝钗的签上不明明写着“艳冠群芳”么?要知道宝钗虽然艳冠群“芳”,但毕竟只是司牡丹花的花神。惟有宝玉不单管任何一样的花,才有资格做总花神。倒过来说,正因为宝玉不是女人,他才不能单管任何一样花,而只有做总花神。情榜六十名女子,而以宝玉为首,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丝毫不必奇怪。我们应该记得宝玉小时候的旧号本是“绛洞花王”啊!……所以我深信根据七十八回总花神之说,可以彻底地解决宝玉为“诸艳之冠”及在情榜上总领诸女子这两个问题。胡适说情榜大似《水浒传》的石碣,是有道理的,曹雪芹也许受了《水浒》的暗示,而把宝玉安排了一种近乎托塔天王晁盖的地位。
好一个“近乎托塔天王晁盖的地位”!这一比拟真是再贴切、再精当不过了。《水浒》中的晁盖,是总领水泊梁山百零八条好汉的“托塔天王”;《红楼》中的宝玉,岂不就是总领大观园女儿国的“绛洞花王”么!
余先生这段精彩论述,虽是以注释的形式略加点染,却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准确而有说服力地揭示了书中“总花神”、“绛洞花王”之称与脂批所谓“宝玉系诸艳之冠”之间贯通一致的内涵,真可以说触及到了宝玉形象的神髓。
遗憾的是,余先生的论述,毕竟受注释的篇幅所限,未能深一步展开,且非重点论及“绛洞花王”,故从理论上说,尚属萌芽状态。然而十分值得庆幸的是,笔者不久前收到著名红学家白盾先生寄赠的一份红学未定稿,一看题目,便使人耳目一新:《论“绛洞花王” ——贾宝玉形象的构想初探》。
这又是“第一个” ——第一个立足于“绛洞花王”而作专文,全面地论述曹雪芹“要将宝玉塑造成一个少女心目中‘无位而空王之’的‘花王’”形象的基本构想。论证上亦别开生面、新颖独到而又文采飞扬,令人爱不忍释。其开篇的一个小标题,便叫做“从‘瀟湘妃子’别号谈起”——这也是过去一般人未曾真正留意的一个黛玉的别号。将其与宝玉“绛洞花王”之称联系起来,则情趣盎然,新意迭出。
白盾先生的这篇文章也有一点美中不足。即在以这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所承认的“花王”之称立论时,仅仅信赖和依据俞校本的“独家异文”是不够的(余英时先生亦如是)。这样总给人以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之感。虽然在事实上,他这个立论的基础并非沙滩,而是看起来有些像沙粒的坚实的花岗岩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