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她从海上来——旷世才女张爱玲传奇   》 第十六章(3)      王蕙玲 Wang Huiling

  《大楚报》的宿舍设在被日本接收的汉阳医院二楼,病人除了一班民众,还有日本伤兵,都是木然呆滞的神情,一种败战气氛弥漫在这些人的脸上。护理长招呼胡兰成时,两个护士嘻嘻哈哈地从门外走廊走过去。护理长叫住其中一个:"小周,这是《大楚报》的胡社长!就住在这间,以后上了二楼别这样嘻嘻哈哈的!"胡兰成连忙解释:"其实没关系!医院里能听点笑声是好的!"小周是个稚气未脱的年轻女子,她看胡兰成一眼,觉得这人很好,没有官架子。  夜里寒冻逼人。胡兰成钻进被窝里牙齿依然打颤不止,要睡时就听见门外动静,有工友在楼道喊小周:"有人要生啦!"护士们的房在楼上,楼板薄,动静都听得见。紧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小周的声音回应:"哪家?"有人答:"河沿吴家!"  那匆匆脚步声下楼去。胡兰成好奇,抬头正好及窗,窗棂结着白霜,外面一片漆黑,灯笼光晃荡着照路,小周自己提着医务箱,也没有人伴随。远远能听见野狗狂吠,胡兰成不禁打了寒战,把被子裹得更严。  第二天一早,他出门去报社,小周和几个护士买了包子正要回医院。她跟其他人一样精神奕奕,一点也不像曾经半夜出去过,她硬把手里报纸兜着的一个热包子塞给胡兰成,也没给他机会推。胡兰成诧异于这个憨气爱娇的少女,昨夜竟是截金断玉般的利落,不禁回头多看她一眼。  胡兰成那里是屋漏逢雨,张爱玲却正是烈火烹油之势。热心的柯灵从中牵线,约了当时明星电影公司的三巨头之一,同时又兼主持大中剧团的周剑云跟张爱玲合作,将《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纵使见多了大明星,周剑云见到张爱玲,也明显地眼睛都有点直傻,张爱玲穿了一件拟古式的齐膝夹袄,超级的宽身大袖,水红绸子,用特别宽的黑缎子镶边,右襟下有一朵舒卷的如意,压住里面的旗袍。张爱玲伸手和周剑云相握,两人态度都有些拘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的心愿。  一九四四年的冬天奇寒,难得下雪的上海竟然飘了薄薄的雪。然而这也没阻住《倾城之恋》上演的热潮。观众都是上海的普罗大众,男男女女各种年龄身份都有,大家裹着大衣棉衣来看张爱玲的戏。舞台上,白流苏和范柳原提着简单的皮箱,看来仓皇狼狈地坐在一辆卡车的后面,卡车有摇摇晃晃的感觉,车里还坐了其他逃难的人,混混沌沌地垂着头,两个人偶尔颠动着身体。受战争刺激,他们无缘无故就齐声大笑起来。一笑不止,浑身打颤,白流苏笑出了眼泪,倒在范柳原膝上。黑暗的台下,张爱玲冷眼看着那漫长的令人忍不住要骇笑的人生。  被张爱玲拉去的张茂渊称赞完还要批评两句,表示自己不是偏执的溢美。张爱玲知道姑姑喜欢,这就已经足够,大概全世界的赞美都没有张茂渊的一句来得值钱。张爱玲愿意讨好的人在这世界上屈指可数,其中一个就在手中的信里:"想到这是你的第一出舞台剧公演,而我竟然不能坐在台下和你一同欣赏,心里既痒且恨!我爱玲的好,大家都看到了吗?那些喝彩声有多少是给明星,有多少是给我爱玲的?我要斤斤计较问!"  初冬的上海因防空管制灯火,显得更萧条。舞厅外的霓虹灯旋转闪烁,突然就熄了。从姑姑家公寓望去,整个上海是黑暗死寂的一片,鲜少有灯光。张爱玲坐在桌前就着蜡烛写信:"你说汉阳大寒,人家送来五万块你就先拿给同事做棉袍,我一听又急了!这里汇钱几天能到?"  这时突然警报长鸣,这是空袭来临的警示。张爱玲手中颤抖的烛光,在黑暗理忽明忽灭,她隐隐听见飞机引擎闷雷一样从远方靠近。  张爱玲来到姑姑屋里,看见她就着烛光看小报,一副没事的样子,担心地问:“真要是轰炸上海,我们不逃吗?”  姑姑平静地说:“逃去哪不一样!现在船票机票比命还值钱!”  张爱玲忧心忡忡地又问:“我们住这样高,没电还行,万一要是连水也断了,怎么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作家出版社
挣扎在滚滚红尘中的另类张爱玲序:时人对此一枝花,如梦相似(1)序:时人对此一枝花,如梦相似(2)第一章(1)第一章(2)第一章(3)
第一章(4)第一章(5)第二章(1)第二章(2)第二章(3)第三章(1)
第三章(2)第三章(3)第三章(4)第四章(1)第四章(2)第四章(3)
第五章(1)第五章(2)第五章(3)第六章(1)第六章(2)第六章(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