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眼中的日本:落花之美   》 “伊妹儿”在东京(2)      Lin Shaohua

  想起来,东京的伊妹儿曾给我带来一次难得的经历。那还是去年三月初,一位日本教授发来伊妹儿,邀我参加预定三月八日在东京日比谷公园举行的反对美英进攻伊拉克的反战集会。那天到会场一看,露天会场人山人海,一个长相、发型和身材酷似小泉首相的人正在台上扮演小泉。此君身穿小泉常穿的浅灰色西装、模仿典型的小泉步法、手势和声调表演小泉如何声称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模仿得惟妙惟肖,台下笑声不断,气氛甚为热烈。会后游行,四万市民举着标语牌或拉着横幅标语喊着口号一路前进,浩浩荡荡,不见首尾。警察虽然脚蹬长靴腰横警棍,但并不吆五喝六胡子瞪眼,只是客客气气维持秩序疏导交通。游行队伍中甚至有老太婆用小车推着孙子。这使我看到了日本民众的另一面。
  当然,对我来说伊妹儿更大的妙处是可以用来同国内媒体联系。无论采访村上的专稿和照片,还是《 海边的卡夫卡 》的四十万字译文,抑或其他大大小小文章,都由这伊妹儿传往故国。既省了邮资,又无丢失之虞,对方也免去逐字输入之苦,委实皆大欢喜。外出归来,即使深更半夜也乐得打开电脑查看有无伊妹儿来访。若纷至沓来,自是减却几许浪迹海外的孤独;而若数日未睹芳容,不由生出一缕寂寞和怅惘。最糟糕的则是有一次迎进门来的伊妹儿个个面目全非( 乱码 ),打发出去的又一一被拒之门外( 退回 )。而当时正有要紧事非联系不可,赶紧打电话四处求援。晚间急得几乎彻底未眠,翌日又在房间团团打转一个上午,正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下午背起电脑从埼玉县横穿偌大东京城赶到千叶一位博士家求救。博士终究是博士,酒过三巡,只见人家轻触数键,伊妹儿们立即重现芳容顾盼生辉。人生快事,莫过于此。
  与此同时,我也绝对不希望普通书信从此减少以至消失。现代伊妹儿终究不如传统的鸿雁传书那么有实实在在的质感、那么有真真切切的温煦、那么撩人情怀。伊妹儿不应该欺负甚至取代辛勤传书的鸿雁。一边是极堂皇的奥运场馆,一边是极古雅的小四合院,一边是高度现代化的科技园区,一边是村头老柳树下的轱辘井——那样不是很好吗?或许那才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工人出版社
写在前面那橘黄色的灯光母亲的视线(1)
母亲的视线(2)我收藏的古董远去的鸡
另一种怀念(1)另一种怀念(2)乡关何处
感念流星愧对自然青岛的喜鹊
无需成本的幸福旅途拾梦——我的自画像(1)旅途拾梦——我的自画像(2)
书的背影(1)书的背影(2)那些孤独而坦诚的心灵们
那一窗梧桐苦命的狗刻录记忆的上家站
不高兴赵本山博客七日小记“席间”的范曾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