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人生中途 》
第52節:人生中途(52)
麥傢 Mai Gu
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因為崔健,“花房姑娘”早已經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現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那個時代,一句“手指大海的方向”會讓他們明裏暗裏發出嗤之以鼻的笑,“堅強”和“善良”亦早已化作時代的塵埃離愛情遠去。但,我們又如何能夠忘記自己留下的腳印深深的過去?於是,就對鄧海雲有了如此特別的感觸:一個從小城市來的多愁善感的軍校學員走進花房姑娘的愛情迷宮,拿碰壁作為心碎的證明,以冒險釋放青春的風采,用受傷縫補內心的甜蜜,當望見出口的狂喜和被朋友橫刀奪愛的打擊,喜而生悲,悲喜出人生百般滋味:所有實在的,幻想的,乃至衆口傳說的,交織成比大腦血漿更加黏稠的液體,緩慢而吃力地前進。
鄧海雲最後的幸福一定要感謝“花房姑娘”,她讓他懂得了人生,更懂得了珍惜人生。我經常對人說,成熟的人,就在於“珍惜”二字。滿足是愉快之本,珍惜是領悟人生的前提,亦是最大財富。“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這個道理大詞人晏殊早在一千年前就用看似愛情(當然不應該是愛情)的離愁明白地告訴了我們。而《那》中,隨處可見對此或隱約或明白的剖析。
儂本多情,每一首衆口交傳的好歌,一定有它特別的故事。《那》的確與我見到的,市面上流行的任何一本愛情題材的小說迥然有異。那些風靡的愛情小說,一旦風幹了裝飾,便衹剩下性與濫情的輕浮、粗蠢。陳華此書別有一個意義,在於告訴一些人:情比性讓脾胃受用得多了。
2008年7月23日
輯四火
輯四火
八大時間
1?1964年1月5日
這是我最偉大的一天,沒有這一天,也就沒有了我。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生和死是一個人最大的事,但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的生死留下記憶。生是一次啼哭,死是一次閉眼。生的啼哭喚醒的是別人的記憶,死的閉眼關閉的是自己的記憶。生於何時,死於何刻;生的情景,死的情狀,這些記憶都儲存在他人的記憶中。所以,談自己的出生,無異於做小說,你說得頭頭是道,聞者都信以為真,但其實不過是人云亦云而已。
時間是放在空間裏的(反之亦然),賦予我成其為人的這個時間:1964年1月5日,我的降生之日,是放在距離杭州41公裏的一個古老的大村莊裏的,村莊名字叫蔣傢門口,行政上隸屬富陽縣(1994年撤縣改市)。富陽是個默默無名的地名,但其下有兩張赫赫有名的面孔:一是富春江,二是鬱達夫。富春江因黃公望留下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而名震遐邇(現今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鬱達夫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傢名士。我的傢,蔣傢門口是富陽的第一大村莊。這是一個殷實而富麗的村莊,它的古老,它的富麗,它的人丁興旺(現有4000多人),都使它顯得不像一個村莊,而像一個古鎮。在我出生前一個世紀,這裏就有了翻造的上海灘上的三層樓房,寬敞的回廊,紅色的琉璃瓦,明亮的玻璃,高大的檀木臺門(3米高、2米寬),竜飛鳳舞的飛檐立柱,寬闊方正的天井,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80年前,我爺爺的父親賣掉了40畝竹山,帶着兩個兒子——我爺爺和小爺爺——開始模造這棟來自上海灘上的三層樓,雖然是縮小版的——衹有二層,規模也小得多,但依然給我們傢帶來了經久的美譽。小時候,我經常看到有外鄉人來我們傢參觀,指着我熟視無睹的種種雕刻評頭論足,流連忘返。20年前,作傢李杭育在我一個遠房叔叔的引導下也去看過,至今還記憶猶新,見了我誇奬不已。
能夠出生在這樣一棟堂皇氣派的房子裏,應該是我的榮幸,但我的父親卻不這麽看。小時候,父親經常對我說,我們必須離開這座房子,否則我們傢難有翻身之日。這麽說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原因就在我們傢前面的一棟樓。這也是一棟三層樓,但似乎沒有那麽考究,沒有那麽多純屬審美的鋪張浪費。那是一棟結構比較簡單、實用的三層樓,長長的一排,有點像現在的單位宿舍樓,外墻粉刷成紅色,到了我小的時候它還是紅的。我們傢和他們傢中間衹有一條不到2米寬的弄堂,也就是它的“屁股”對着我們傢大門。父親告訴我,我們祖上和這傢人的祖上是死對頭,他們之所以將房子造得這麽高,這麽擺放(“屁股”對着我們),而且還漆成紅色,目的就是為了抑製我們傢,破壞我們傢的風水。怪的是,自從他們傢房子造好後,我們傢族一直不興旺,日漸敗落下來。我的小爺爺為了抵製這種“破壞”,專門到上海跟一個傳教士信了耶穌,回來後每天都在廂房裏做禱告。我小時候經常帶同學去看小爺爺做禱告,嘰嘰咕咕的,含糊不清的聲音裏不知道說的是什麽。但是我父親知道,父親說他是在祈求耶穌保佑他,而且耶穌也確實保佑了他。我父親有兄弟四個,也就是說我爺爺有四個兒子,小爺爺衹有一個,是獨子。但有了耶穌的保佑,小爺爺的兒子接連給他生了七個孫子,而我爺爺儘管有四個兒子,但孫子卻衹有七個。我爺爺死得早(66歲去世,我沒有見着),沒有發現這個秘密:耶穌的力量——正因此,他無法活得更長壽。而我父親雖然發現了這個“秘密”,但由於時勢的原因,滿心想投靠耶穌重整傢業,卻又不敢。因為那是一個大肆破除封建迷信的年代,信耶穌是迷信——崇洋媚外的迷信,罪加一等!父親曾經通過養狗、在傢門口擺放石獅子、殺公雞等多種迷信方式,來擺脫“紅房子”對我們傢的詛咒,但事實似乎證明,這些方式過於簡單,缺乏真正的力量,重整傢業作為一個夢想一直盤桓在他心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浙江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人生中途(1) | 第2節:人生中途(2) | 第3節:人生中途(3) | 第4節:人生中途(4) | 第5節:人生中途(5) | 第6節:人生中途(6) | 第7節:人生中途(7) | 第8節:人生中途(8) | 第9節:人生中途(9) | 第10節:人生中途(10) | 第11節:人生中途(11) | 第12節:人生中途(12) | 第13節:人生中途(13) | 第14節:人生中途(14) | 第15節:人生中途(15) | 第16節:人生中途(16) | 第17節:人生中途(17) | 第18節:人生中途(18) | 第19節:人生中途(19) | 第20節:人生中途(20) | 第21節:人生中途(21) | 第22節:人生中途(22) | 第23節:人生中途(23) | 第24節:人生中途(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