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的幫助 》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跡(3)
王蒙 Wang Meng
其實無瑕謫就沒有世界,就沒有天地,就不是大道,就不是自然。宇宙有黑洞,太陽有黑子,地球有高寒與炎熱,生命有疾病與死亡,社會有不公。問題不在於有無瑕謫,而在於超越瑕謫,修復瑕謫,自然彌補瑕謫,化瑕謫為美善,視瑕謫為不盈的積極因素,視瑕謫為給發展變化預留下了的空間,從而更加親近大道即自然。
那麽善數善閉善結所以不用籌策、關楗、係扣,同樣,善數的根本前提是人的行為符合大道,百戰百勝,沒身不殆,你還窮算計個什麽勁呢?從不用心計算的人自然清楚明白,分得清輕重緩急。整天打小算盤的人卻淨幹糊塗事,這樣的例子多了。
善閉的根本前提是無竊無盜無不速之客無擅入的動機與可能。本人無懈可擊,不招事,不惹非,不誘盜,不引人註目,自然不用鎖銷。善結則是心結,無繩而牢,無結而不散。
這裏同樣有中國的道器之辨的思維方式,同樣有中國的講究修身、正心、誠意、講究心學心功的傳統或濫觴。得道則無勞籌碼、計算器,恩怨得失利害無須預卜而自然明白。外其身則身存,後其身則身先,不爭則莫能與之爭。不算計,故莫能與之算計;不計較,故莫能與之計較。
得道則無敵。沒有敵人進來,因為敵人不敢進不想進不要進不可進,你的正義與無為,你的不擅權、不炫富、不樹敵、不為惡早已化敵為友。
得道則無須強行結扣聯結。不結扣也不能分割離散。黃山上有一處愛情橋,熱戀中人或者新婚伴侶們紛紛到那裏高價買一個鎖鎖在那裏,表示二人永不分離。一個個鎖頭銹跡斑斑,污人眼目。其實真正的愛情豈是需要上保險鎖的?
這一類論述顯然忽視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與歐洲文明相比,我們歷史上曾經太不註意工具的發展前進了。正確的選擇是,關註道也關註器,器是大道的具體化,道是器的概括與抽象。
但是這樣的思維模式有利於學道行道的信心和氣度,用不着考慮那麽多的技術與器物問題,用不着吭吭哧哧、孜孜矻矻、磨磨唧唧,一道在手,胸有成竹,齊了。
中國的修煉身心之學之功之教其實是相當迷人的,無須器械、無須實驗室、無須實行什麽操作,一言一顰一笑,立即精神為之一振,立即豁然開朗,如獲新生命。
所以不可走火入魔,不可以修煉身心取代多方面的實踐,不論是政治還是經濟,科研還是教育,尤其是百行百業百功,這些東西是不能用玄妙的大道修養來取代的。
至於無棄人無棄物的理想,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禮記》)的關於大同世界的說法、與孫中山的“人盡其纔,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暢其流”的主張相一致,是一種普世價值,也是政治傢思想傢統治者或者反對黨用來鼓舞人心鬥志的號召。為什麽這叫襲明——深藏的或深刻的聰明呢?因為救人救物都無須咋咋呼呼。
說句笑話,有時候對敵手是要造勢,要搖旗吶喊,要山呼海嘯一番的,對於待你援之以手的友人親人百姓,則寧可將聰明深藏,施援救於無形之中。不要吹得比做得還多還有聲勢,吹得聲勢太大,人們會以吹的聲勢作特高標桿來丈量你,反而使你費力不討好,難孚衆意。
一直說到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樣的句型也與前面的無棄人棄物說有關,什麽樣的人都是有存在的意義的,或成為師,或成為資,都算不白走這麽一趟,也都有助於他人理解感悟大道。不要拒絶任何人任何事,不要閉目塞聰,不要拒絶師法與資訊,不要認為旁人與自己絶對無關。
一面是自身的無轍跡、無瑕謫、無籌策、無關楗、無繩結,了無一物,一方面是無棄人無棄物,為師為資,這是一個有趣的對比。這樣的人是善者,那麽不善者呢,惡者呢?一定是恰恰相反:做事有轍跡,說話盡瑕謫,怎麽算卦也預見不了下一步;機關用盡關不住門戶,防不了入侵;繩子上多少道也拴不緊,動不動就散了架——啥也做不成。而在這樣的人的眼裏,到處是廢人廢物、對於他沒用的人與物。
得道者無私,萬物有助有益。失道者自私,萬物陌生無趣而且是異己、危險。
為什麽這成了要妙,成了竅門了呢?
這當然是針對統治者說的,也是針對聖人、士、君子說的。統治者與精英們應該做到民胞物與;應該不棄一人,不棄一物,不拒絶一切資源資訊與積極因素;應該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百姓萬民沒有一個人一個地方感覺自己是受了冷淡,使統治者得到最好的統治的基礎,得到擁戴、歡迎、熱愛,這當然是非膚淺、非外露的大智慧大理想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華夏出版社 |
|
|
前言:老子的幫助 | 第一章 衆妙之門(1) | 第一章 衆妙之門(2) | 第二章 知美即惡(1) | 第二章 知美即惡(2) | 第三章 虛心實腹 | 第四章 和光同塵(1) | 第四章 和光同塵(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1) | 第五章 天地不仁(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 第五章 天地不仁(4) | 第六章 𠔌神玄牝 | 第七章 無私成私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1) | 第十章 如嬰兒乎(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3)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1)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2) |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 第十三章 寵辱無驚(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