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还有一首《江城子》,是写给同僚陈直方和妓女嵇氏的。他在序中说:“陈直方妾嵇(氏),钱塘人也。乞新词,为作此。”那首词作是:
玉人家在凤凰山。
水云间,掩门闲。
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
十里春风谁指似?斜日映,绣帘斑。
多情好事与君还。
悯新鳏,拭余潜。
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
陌上花开春尽也,闻旧曲,破朱颜。
元人陈秀明《东坡诗话录》说:“陈直方之妾,本钱塘妓人也,乞新词于苏子瞻。子瞻因直方新丧正室,而钱塘人好唱《陌上花缓缓曲》,乃引其事以戏之。”陈秀明此言差矣。苏轼在词中讳言“妓”字,却用“玉人”来称嵇氏,何“戏”之有?词的上半阕说陈直方曾经偷看过嵇氏排练“弯弓舞”,对她极有好感,因此在夫人去世后,要纳嵇氏为妾,苏轼词中的“多情好事与君还”之语,分明在劝陈直方打消顾虑、替艺妓嵇氏赎身,以偕鸾凤于飞之美。
“陌上花开春尽也,闻旧曲,破朱颜”,是指作者曾写过的另一组曲。苏轼去过临安县西的九仙山,在那里,曾听到村中儿童唱着吴越王时代的民歌,其中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句,歌声唱得“含思宛转,听之凄然”,为此他重新填过三段新词: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这三首“仿民歌”,意蕴极深,“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是苏轼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支柱,也是其“风流”的本源和内驱力。在这里请大家注意,前面我们所说的“游女”,在这首诗里再次出现,不过这儿的“游女”却是指吴越王妃。在苏轼的眼里,无论王妃,还是湖船歌妓,本质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有所归依,“妾回家”才是她们的共同希冀。让飘泊无依的歌妓、游女们找到好的归宿,这就是苏轼对她们最大的祝愿,为此他也做了持续不懈的努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