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話春秋 品兵法:孫子   》 第51節:四十、 孫子論戰說九變      子金山 Zi Jinshan

  四十、 孫子論戰說九變
  四十、 孫子論戰說九變
  面對馬上就會石破天驚的大决戰,孫武有些像是無奈被迫推上了不執帥旗的帥位,此時真正的主帥是闔閭,吳王親自上了陣,孫武衹有退居傳聲筒位置。
  對這種標準的“正規戰”,孫武在其兵法中不甚提倡,這時的智謀退居在了第二位,就全軍主帥的職責來說,也是根據戰局變化,調動兵力進退的能力居於首位了。
  就是主帥有通天徹地才能,也衹能寄希望於士卒交手的勇猛、帶頭衝鋒將軍的武藝。大戰一起,局面千變萬化,極為不易掌握,有時哪怕誤舉一次令旗,對全軍來說,無疑大難臨頭。全軍主帥的指揮就是一切都對頭,也難保必勝,因為你能指揮得了己方,敵人可不聽你這一套。
  因敵而變,相對說戰前的功課好做些,大戰進行時,隨機應變卻不那麽容易,有時你眼中看到的興許是假象,那是敵軍在有意表演給你看的,要在千鈞一發之際判斷出真假來,你說不是難為人嗎?
  估計幹這工作不用減肥,那瞬間萬變的戰勢能使你心身疲憊,忘饑忘渴,多少人的生命就在你揮手之間血濺荒野。
  小兵們不同,吳王揮手我前進,我愛戰場地獄門,僅是個工具而已,其價值未必重於那匹拉車的大青馬。
  孫子的角色就重要得多,關鍵時刻的一句話,便不知能活命多少人,當然,也要同時殺戮多少人。
  孫子在其《孫子兵法·九變第八》中的論述,頗與眼前的戰局不大沾邊,甚至這幾乎是最後的大决戰並沒有遵照“孫子原則”。
  《孫子兵法》之八,論述了戰場上的九種變化,以及在各種特殊情況下的靈活機動的作戰原則。但就其核心來說,就是“君命有所不受”,要求給予戰場上的實際指揮官有决斷的權力。——恰恰這點孫武沒有,能决斷的是吳王。
  孫子在該篇中說:大凡用兵的方法,主將受領國君的命令,徵集兵員編成軍隊,在塌陷之地帶不要駐紮;在四通之地就要和睦交流鄰國之友軍;遇到危險之地慎勿停留,遇到前有強敵後有險阻之地就要巧出奇謀;陷入“死地”就要殊死奮戰;於我不利的道路不要行軍,有些敵軍不要攻擊,有些城邑不要攻占,有些地方不要爭奪。
  最重要的一句:國君命令有的可以不執行。
  所以,將帥能通曉九變而獲得利益的,就可以算作懂得用兵了;將帥不通曉九變之要點,雖然知道地形險、易、廣、狹,也不能實得地利。
  治兵而不知道九變,雖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得到智謀之人並且具體使用他。
  明智的將帥考慮問題,總是兼顧到利害兩個方面。在有利情況下考慮到有害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順利;在有害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禍患就可以解除。
  能使別國屈服的,是使用危害他的方法;能役使別國的,是用本國富強的基業強迫他;能使別國歸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誘他。
  所以,用兵的法則: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會來,而要依靠自己有備以待;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會進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敵人無法攻破的防禦力量。
  將帥有五種致命的危險:有勇無謀,衹知死拼,就可能被敵誘殺(夫概就是此例);臨陣畏怯,貪生怕死,就可能被敵俘虜;急躁易怒,暴跳如雷,就可能被敵凌侮而妄動;方正不苟取,過於自尊,就可能被敵設計詬辱而陷於輕舉;仁慈愛民,唯恐殺傷士衆,就可能被敵出奇計煩擾而陷於被動。
  以上五點,是將帥易犯的過失,是用兵的災害。
  軍隊的覆滅,將士的被殺,一定是由於這五種致命危險造成的,這是為將帥的人應該慎重辨析的。
  孫子在這篇兵法中,開始指導具體在戰場指揮的將帥,也無疑是告誡君王:要選擇哪些合格的率兵人,選人不慎,將纍死三軍,也害苦了君王自己。
  這篇論述,好似孫武有了預感——當然,也可能是孫武於後來補充修訂的。吳王的用人此後出了大錯是明載史册的,尤其是這次大戰,吳王對夫概的使用處理,所導致的後果是:給了他一個當場兌現,夫概軍遭殲,給新任前鋒伍子胥,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大麻煩。
  估計闔閭對孫子的“君命有所不受”甚為反感。
  怎麽?不聽我的?那這君王是幹嗎的?得,還是我先讓你靠邊站吧!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孫子還就是被剝奪了治軍的權力。
  此戰之後,別說王弟夫概,就是伍子胥、伯嚭等人,實際權力也超過了伐楚主將孫武。
  儘管孫武在此關鍵大戰中,實際是以一己之力輓救了全軍,可是那也沒用,排號被排在了最後,所得到的奬賞,無非是楚國將軍、大夫的幾個“二奶”而已。
  其實在兩軍對峙交鋒時,孫子也並不排斥列陣以待,不過花費的筆墨顯然少於其他戰術,他闡述陣法的作用說:“紛紛罎罎,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飩飩,形圓而不可敗也。”——此即說的是排陣。
  據現在因失傳無法考證的說法,孫子還留下了專門用作排兵布陣的“孫子八陣”(《周禮·春官·車僕》鄭玄註),這可能就是八種能攻易守的陣式。
  《孫子兵法·軍爭篇》也提出了作戰時“高陵勿嚮”、“佯北勿從”、“餌兵勿食”、“窮寇勿迫”等八條戒律,這些戒律,看來也是在雙方列陣交戰時應註意的戰術要訣。
  理論畢竟是理論,還是要在實踐中檢驗它是否是真理,具體到孫武在决戰中的實踐,請大傢耐心觀看大戰之實際進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孫子 序言第2節:一、 孫子出世話春秋第3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1)
第4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2)第5節:三、 輾轉數國逢孫武第6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1)
第7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2)第8節:五、 魚腸利刃刺王僚第9節:六、 闔閭治國氣象新
第10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1)第11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2)第12節:八、 慶忌纔是真英雄
第13節:九、 孫子談兵論作戰第14節:十、 吳王面試考孫子第15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1)
第16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2)第17節:十二、 春秋戰爭面面觀第18節:十三、 孫武率軍奪舒邑
第19節:十四、 戰事間隙話強楚第20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1)第21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2)
第22節:十六、 兵法未載持久戰第23節:十七、 闔閭背後造敵人第24節:十八、 孫子兵法初見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