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五十一回張先鋒計擒蘇幹 蘇門答首服南兵      羅懋登 Luo Maodeng

  贊曰:猛獸野心,反噬非久;出柙遺害,咎歸典守。
  上林清風,嗇夫緘口;破樊脫檻,率壙以走。
  鬥生棄野,猛虎飼之;匪虎飼之,惟神賜之。
  為鬼為魅,又曷使之;妖不勝德,正直恥之。
  卻說番王看見國師一杖就指出兩衹虎,天師一道飛符就掉下一個天神,心上好怕人;嚇得衹是抖戰,又敢把來下酒!元帥道:“來人中焉得有虎?大是怪事。”國王道:“列位有所不知,這是我本國西山上生長的。”元帥道:“怎麽又是一個人?”國王道:“他在山裏坐着是衹虎,他到地上來走着就變做一個人。”
  洪公公口又快,接着說道:“這個虎我們本國極多。”馬公公道:“在哪裏?”洪公公道:“你還說在哪裏!滿南京城裏,倒少了座山虎?倒少了市虎?”馬公公道:“名色雖是如此,也還不十分這等狠麽。”洪公公道:“那吃人不見血的,衹怕還狠些。”
  國王道:“小國海邊上還有一等龜竜,約有三四尺高,兩個獠牙,四衹腳,滿身鱗甲,甲縫裏又生出刺來,不時出沒;大凡國人遇着它的,便遭它一口,甚是為害。”元帥道:“也求天師。”天師道:“軍中無以進酒,請以斬竜為令可乎?”二位元帥道:“此令極佳。”天師道:“請列位同出船外,見條竜,奉列位一杯酒。”衆位道:“領命。”
  天師書了一道符,用了印,咒了神,丟下水去。衹見一會兒,一條竜口裏銜着一道符,伸着個頭在水面上,如引頸受刀之狀。天師指一指,那條竜分為兩段,一股鮮紅的血水冒將上來。天師道:“列位請酒。”衆位各領一杯。一會兒,又一條竜口裏銜着-道符,伸着個頭在水面中。天師指他一指,實時兩段,一股鮮紅血水冒將上來。天師道:“列位又該一杯酒。”衆位又飲一杯。一會兒,又一條竜口裏銜着一道符,伸着個頭在水面上。天師指一指,實時兩段,一股鮮血冒將上來。天師道:“列位又該一杯酒。”衆位又飲一杯。國王道:“海裏的竜多,卑末的量少,請別出一令罷。”天師道:“既是酒量不佳,貧道不敢相強,衹請看斬竜罷。”一會兒,一條竜銜着道符上來,一會兒,一指兩段。一會兒,一條竜銜着道符上來,一會兒,一指兩段。站着就有百十條過手。
  國師老爺看得不過意,說道:“天師在上,看貧僧薄面皮,饒兩條罷。”天師道:“但憑國師老爺尊意。”國師把個鉢盂擺一擺,就擺上三五條竜在裏面。國師道:“列位請登席,貧僧也勸一杯。”衆位道:“領命。”國師道:“照着貧僧的鉢盂有一條竜,列位奉一杯酒。”衆位道:“就是。”衹見國師一手托定了鉢盂,一手一條竜,一條飛上天。說道:“列位請酒。”衆位領了一杯酒。國師又一手一條竜,一條飛上天,說道:“列位請酒。”衆位又飲一杯。國師又一手一條竜,一條飛上天。說道:“列位請酒。”衆位又飲一杯。番王領了二杯,不敢多飲,國師道:“貧僧也不多勸了。”把個鉢盂望上一拱,還有十數多條,一齊飛天上去了。
  番王辭謝而去,到了朝門,見了許多的頭目,都問道:“南朝人物何如?”番王道:“再不要提起他來!”衆人道:“怎麽不要提起他來?”番王道:“且莫講他人物出衆、本領高強,衹講他眼見的兩三件兒:他把天神天將,衹當個小郎,堂上一呼,階下百諾。把我們西山黑虎衹當個貓兒,呼之即來,殺之即死;把我們海裏的龜竜,衹當個麯鱔,要它死它不敢生,要它生不敢死。”嚇得那些人都搖一搖頭,擺一擺腦,都說道:“本然中朝是個佛國,我們明日同他的寶船,去朝貢他一番,也不枉了為人在世上。”
  番王進了宮門,見了許多的妃子,都問道:“南朝人物如何?”番王又把個天將、黑虎、龜竜三件事,說了一遍。妃子道:“本然中朝佛國,豈是偶然。我們明日同他的寶船,親自去朝貢一番,也是為人在世上。”番王道:“你們言之有理。”過了兩日,番王又來參見元帥,稟說道:“卑末願同元帥的寶船,親自去朝貢你大明皇帝,你心下何如?”元帥道:“此舉甚好。衹是我們還要進西洋裏面去,一時不得回朝。”番王道:“卑末等候就是。”元帥要行,番王又道:“進西洋裏面,還有許多的路程,還有許多的兇險。這如今船上的現在寶貝、現在貨物,豈可復置之危地?依卑末愚見,莫若權且屯塌在小國,後日再來取齊回京。”王爺道:“此言似亦有理。”元帥實時傳令,仰徵西中營大都督王黨統領本營兵卒,就於滿刺伽國竪立木非柵城垣,仍舊有四門,仍舊有鐘樓,仍舊有鼓樓,裏面又立一重木非柵小城,蓋造庫藏倉廒。一應寶貨錢糧,屯放在內。晝則番直提防,夜則提鈴巡警。
  安頓早畢,寶船前行。行了四晝夜,遊擊將軍馬如竜傳送虎頭牌,傳到一個國,叫做啞魯國,地方偏小,民以耕漁為業。國王看見虎頭牌,不勝之喜,說道:“二十年前我們曾來進貢,荷蒙天恩,感激無盡!今日何幸,又得見大元帥軍容!”寶船一到,馬遊擊回話,國王帶領兩員頭目,親自迎接,參見元帥,遞上降表。元帥接着,吩咐中軍官安奉。又遞上一封降書,元帥拆封讀之,書曰:啞魯國國王麻黑若賴謹再拜奉書於大明國欽差徵西統兵招討大元帥麾下:側聞天下之義,當混為一;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有伐用彰,無遠弗屆。蠢茲啞魯,蕞爾遐荒,已幸當年,肅聆文教;詎期今日,載見武動。六師傳雷電之威,八面寒穹廬之膽。敬伸短牘,用表微忱;未敢自專,伏候進止。
  元帥看書已畢,番王又遞上一張進貢草單。元帥道:“國小民貧,此不必受。”又遞上一張犒賞士卒的禮單,元帥道:“公禮且不受,何況私禮乎!-律不受。”各人賞賜他一番,使之歸國。
  船行一日,經過一個九州島山,異香撲鼻,一陣一陣的隨風飄蕩,清味愛人。馬遊擊帶領些兵番上山去彩香,就得了六株長香,徑有八九尺,長有六七丈,黑花細紋,嫩如脂膩。進上元帥,元帥大喜,重賞馬遊擊。
  又行了一日,馬遊擊又領了一個番王,迎接元帥。元帥道:“你是哪-國?”番王道:“小國叫做阿魯國。適來看見元帥老爺的頭行牌,纔曉得寶船從此經過。故此特來迎接。”元帥與他相見,他也遞上一封降表。元帥接着,吩咐中軍官安奉。又遞上一封降書,元帥拆封讀之,書曰:阿魯國國王速剌蘇刺麻謹再拜奉書於大明國欽差徵西統兵招討大元帥麾下:側聞天討有罪,兵義者王;夷必賓華,理屈斯罰。維茲阿魯國,敢外鈞陶。仰中國之聖人,夙有依歸之願;瞻元戎之大纛,欽承節制之尊。敬以丹誠,寓之相簡;獲依巨庇,不盡顒延。
  元帥甚喜。番王又有進貢,元帥不受,又有禮物,愈加不受,反厚賞賜與他,番王感謝而去。元帥道:“這虎頭牌的功績,都是王老先兒的。”王爺道:“但願前去都是如此,舟行無阻,彼此有功。”
  又行了四五日夜,馬遊擊回話說道:“前面是我朝敕封的蘇門答刺國。衹是這如今國王有難,正在危急之時,聽知道元帥提兵而來,不勝之喜。”二位元帥道:“是個甚麽事故?”馬遊擊道:“此國先前的國王,名字叫做行勒,和孤兒國花面王廝殺,中藥箭身死。子幼不能復仇,其妻出下一道榜文,招賢納士,說道:『有能為我報復夫仇,得全國土,情願以身事之,以國與之。』衹見三日之後,有一個撒網的漁翁揭了招賢榜文,高叫道:『我能為國報仇,全復國土!』國王之妻給與他鞍馬、披挂、兵器等項,又與他一枝軍馬。果然的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聲,一刀就殺了個花面王。國王的妻不負前約,就與他配合,尊敬他做個老王;傢寶地賦,悉憑他掌管。後來年深日久,前面國王的兒子,名字叫做宰奴裏阿必丁,長大成人,心裏有些不忿得這個漁翁,嘗背後說道:『此我父之仇。』一日,帶了些部麯,把個漁父也是一刀,復了自傢的位,管了自傢的國,尊母為老,母老不管事。漁翁的兒子,名字叫做蘇幹刺,如今統了軍馬,賫了糧食,在這個國中,要為父王報仇,每日間廝殺不了。”元帥道:“兩傢勝負如何?”馬遊擊道:“敵兵常勝,本國的兵常輸。”元帥道:“濟弱扶危,在此一舉!差左右先鋒前去接應他,寶船不日就到。”
  左右先鋒得了將令,各領一枝人馬,乘小舸而去,去到蘇門答刺國,衹見兩傢子正在廝殺。左先鋒道:“此時日尚未西,我和你藉着他的因頭兒,就殺他一陣。”右先鋒道:“言之有理。他們正在人睏馬乏之時,怎禁得加這-楔。”三通鼓響,吶喊一聲,南陣上擁出兩員大將,左一邊將官,老虎頭、雙環眼、捲毛鬢、絡腮鬍,騎一匹銀鬃馬,使一桿豹頭刀,高叫道:“哪個是蘇幹刺?早早下馬受降!”右一邊將官,長丈身、大胳膊、回子鼻、銅鈴眼,騎一匹五明馬,使一桿鷹翎刀,高叫道:“哪個是蘇幹刺?早早下馬受降?”蘇幹剌心裏吃了一驚,想道:“這兩員將官又不是本國,又不是我西洋,是哪裏來的生主兒!怎麽就叫我的名字?”連宰奴裏阿必丁一時也不覺得,問左右道:“這兩員大將是哪裏來的?為我助陣哩!”左右道:“就是南朝元帥差來的。”國王道:“何如此神速?蓋天助我也!”越加打起精神來廝殺。自古道:“寡不敵衆,弱不敵強。”三個人殺一個,夠甚麽殺?況南朝兩員先鋒,俱有萬夫不當之勇,怎叫蘇幹刺不敗?這一陣就-敗塗地,棄甲丟兵,直退到三五十裏之外,方纔收拾些殘兵敗卒,歸了舊營。
  國王得左、右先鋒之力,大勝這一陣,感謝不盡。實時安排筵宴,酬勞二位先鋒。張先鋒道:“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還晝夜趕去。”劉先鋒道:“兵法又云,『窮寇莫追。』這是怎麽說?”張先鋒道:“蘇幹刺不為窮寇。他每日得勝,其氣甚驕,雖有此敗,彼必然說道:『這是偶然耳!』豈又防備我們追他?正是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劉先鋒道:“既如此,願聞尊教。”張先鋒道:“衹是路徑兒還不熟些。”國王道:“小國路徑極是好認。怎麽好認?西北兩邊都是海,東南兩邊都是山。適纔蘇幹刺的窠巢,卻在正南上。正南上前去,又有兩條路:一條靠溪,溪潤屈麯,難以走馬;一條靠山,山路抄直,到了羅訶嶺,兩邊都是陡岸,止容一人一騎。”張先鋒道:“此狹處有多少路程?”國王道:“有三五裏之遠。”張先鋒對着劉先鋒細細的說道:“如此如此。”劉先鋒先去。國王道:“沒有飲得酒。”劉先鋒道:“明日再來領受。”張先鋒又叫過一個年長的隊長來,對他細細的說道:“如此如此。”到了-更之後,銜枚勒馬,逐陣而行。行了半夜,纔到牛皮帳邊。-聲炮響,吶喊連天。張先鋒領了頭,後面都是些雄兵健卒。馬壯人強,一齊殺進牛皮帳裏去,嚇得個蘇幹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沒奈何,懵着頭望前跑,跑了一會,蘇幹刺說道:“找溪邊的大路而走,好上船去。”起頭一望,衹見溪邊上有許多燈火,原來是張先鋒差下的隊長,埋伏在那裏,虛張燈火,嚇他不敢走那條路。左右說道:“溪邊先有追兵,去不得哩!”蘇幹刺就奔山路而行。
  行到羅訶嶺下,蘇幹刺勒住了馬,左右說道:“事在危急存亡之頃,還勒住個馬,有何高見?”蘇幹刺道:“這個嶺兩邊都是陡崖,中間止容得-人一騎,萬一有變,吾即死也!”左右道:“將軍今日何故自怯?宰奴兒敢有這等的大膽!當那兩個生主兒,豈可就曉得這個路徑?走一步,得一步,衹管走哩!”道猶未了,後面喊殺連天,鼓聲震地。
  蘇幹刺沒奈何,抱着個頭衹是走,剛剛的過了大半,心裏道:“到了這裏,想也沒事。”哪曉得一聲炮響,前面的火銃、火炮、火箭、火槍,雨點一般打來。又有一樣襄陽大炮,就是震天雷、搜地虎,也不過如此。當頭一員大將,橫刀立馬,高叫道:“蘇幹刺哪裏走?早早下馬投降,免得受我刀兵之苦。”原來劉先鋒已自攔住了路口,火器一切齊備,再走到那裏去罷?將欲退後,後面又是一員大將,橫刀立馬,高叫道:“蘇幹刺哪裏走?早早下馬投降,免受我刀兵之苦。”這正是張先鋒的兵馬追趕將來。前不得,後不得,正在兩難之處,一聲梆響,兩崖上一齊的鐵鈎、鐵抓飛將下來,把個蘇幹刺任是威風無處使,假饒雙翅不能飛!活活的捉將過來。
  到了天亮,國王接着元帥,說道:“多勞二位先鋒夜來大戰。”道猶未下,先鋒已自解上蘇幹刺來。元帥吩咐國王,把蘇幹刺監候在這裏,俟寶船回日,再行定奪。國王唯唯奉承,遞上降表。元帥接着,吩咐中軍官安奉。又遞上降書,元帥拆封讀之,書曰:蘇門答剌國國王宰奴阿裏必丁謹再拜奉書於大明國欽差徵西統兵招討大元帥麾下:竊聞大國,天之所設;天子,天之所生。德鳳翔乎河源,武節檐乎月崛;率寧人之有指,先元戎之啓行;用廣威光,剋嚴討罰。維茲小國,夙荷洪恩。彩幣兼全,煥鬥文之璀璨;銀章紫誥,儼天語之叮嚀。顧惟何人,幸叨寵渥!矧於戎幕,復荷生全。拜賜俯僂,流汗交並;仰瞻行在,統誓指揮。
  降書已畢,又獻上進貢草單。元帥展開來一看,衹見單上計開:金麥三十斛,銀米三十斛,水珠一雙(行軍乏水,置土中,水自出),蠃子黛十顆(寶也,每顆價千金),琉璃瓶十對,象牙十枝(長八九尺),烏卵一雙(其大如甕),友鳥鵲一雙(形高七尺,能解人語),活褥蛇十條(狀類鼠,色正青,能入穴取鼠無遺),名馬十匹(馬與竜交,所生者俱竜種也),鬍羊五十衹(尾大如扇,春月剖腹,取其膏數十斤,以藥綫縫合之,羊如故,不割即死),竹雞二百衹(略煮即爛,味美),五色番錦百端,紅絲千斤,駝毛褥五十牀,花簟五十慶,錦襈百幅,金飾壽帶五十條,鈿帶五十條,連環譬臂鞲五十副,薔薇水五十瓶(用灑之衣,香氣經歲不散),棟香、白竜腦、白砂糖、白越諾、乳香、無名異、膃肭臍、竜涎香(竜鬥則涎出,國人計取之,香極奇)、乳香各數十石,尋枝瓜(極大,十人方可共啖一枚)、扁桃(其形扁,如石子,味佳)、千年棗、石榴(重六七斤一個)、臭果(其長八九寸,開之甚臭,內有大酥白肉十四五片,甜美可食)、酸子(大如梨,其味香冽)、葡萄(大如雞子,味極美)、美菜(異種所生,長六七尺)以上果品各百擔。
  元帥吩咐內貯官收拾進貢禮物。國王又獻上禮物,犒賞三軍。元帥接單視之,自蔬果柴米之外,一毫不受。國王款待元帥,元帥赴宴,衹見國王宮殿甚是齊整。怎見得宮殿齊整?瑪瑙做柱科,緑甘做四壁,水晶做瓦,碌石做磚,活石做灰。雖是帷幕之類,都是百花爛錦,五色輝煌。兩邊列着左右丞相、太尉太保,門下又擺着驍勇兵卒、壯健軍丁。
  二位元帥盡歡而飲,住了數日。
  又有各國來降:鄰國有故臨國,人黑如漆,善戰鬥,好為寇盜,國王聞寶船到蘇門答刺,進上:駭雞犀一對(即通天犀,用以盛米喂雞,雞啄之,至輒驚去),竜腦香二箱(狀類雲母,色如冰雪,香可聞十裏)。有默伽國,其先是個曠野之地,因為大食國有個祖師叫做蒲羅哞,徙居其地,娶妻生一子,名字叫做司麻煙,生下地來,呱呱的哭了兩三日,就把衹腳照地上一頓。一頓不至緊,就涌出一股清泉來,日日長流,流成一個大井。井又有些靈驗。甚麽靈驗,但凡飄洋的舟船遇着大風,把這個井水略灑幾點,其風即止。國王聞中國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金剛指環一對,摩勒金環一對。
  有孤兒國,即花面王國,地方不廣,人民止千余家。田少不出稻米,多以漁為業,風俗淳厚。男子俱從小時有墨刺面為花獸之狀,猱頭,赤着身子,止用單布圍腰。婦女圍花布,披手巾,椎髻腦後。卻不盜不驕,頗知禮義。國王聞中國有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稍割牛一頭(角長四尺,十日一割,不割則死;人飲其血,壽五百歲,牛壽如之),竜腦香一箱。
  其屬國有勿斯裏國,其地多早,經八九十年,纔見天雨一次。國中有一江神,最靈驗。怎麽靈驗?每二三年,有一老者,頭鬢盡白,從江中間挺然獨立,國中人都來拜問他吉兇禍福。老者笑,則年歲豐稔,百事稱意。老者愁,則年歲饑疫,百事不如意。國中有一個塔,又靈驗。怎見得靈驗?塔頂有一面神鏡,無論遠近,但有刀兵之禍,先前照見。國王聞中國有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火蠶綿一百斤(絮衣一襲,止用一兩,稍過度,則炎蒸之氣,人不可當)。
  有勿斯離國,國最小,民以捕魚為業。有天生樹,其果名曰蒲蘆,彩食之,次年復生,名曰“麻茶澤”;三年再生,名曰“沒石子”。國人多以為食。國王聞中國有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奄摩勒十盤(其味香酸,佳甚),波羅蜜五盤(大如鬥,味佳)。
  有吉慈尼國,其地極寒,春雪不消。産雪蛆,狀如瓠子,其味甚美。人有熱疾者,啖之即愈,如神。國王聞中國有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竜涎香五十斤。
  有麻離板國,其國地小富足。貴有金綫挑花的錦帕纏頭,貧民亦用花帕。婦人耳墜手鐲,有中國風。國王聞中國有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兜羅錦十匹(闊四五尺,厚五分,背面毳絨,番名驀黑驀勒),雜花番錦十匹,細布五十匹(長者五六丈,闊四尺多,中五六樣,貴賤不同)。
  有黎伐國,其國亦小,國民僅二三千傢,白推人一做頭目。曾附蘇門答刺進貢中國。聞寶船在此,進上:白砂糖五擔,吉貝一箱,賓鐵十擔。
  有白達國,國雖小,多出珍寶。人食酥,酷餅肉,多以白布纏頭。最獷悍,號強兵。四鄰不敢侵犯。國王聞中國有寶船在蘇門答刺,進上:金錢二千,銀錢五千(俱無孔,面鑿彌勒佛於其上,背鑿國王之名),五色玉各五端(青黃赤白黑俱有),夜光璧五片(可照二十餘丈),白光琉璃鞍一副(放在暗室中,可照十餘丈)。
  二位元帥見了這些小國都來進貢,萬千之喜!國王殷懃留住。元帥分遣左右先鋒,前往西洋,經略各國。約有十日多些,右先鋒劉蔭領了南浡裏國國王,親來迎接,獻上降表;又獻上降書,書曰:南浡裏國國王卜失陀納謹再拜奉書於大明國徵西統兵招討大元帥麾下:側聞天啓聖明,神資良弼,必有懲討,以致升平。卜僻處夷荒,敢行悖亂?頓顙雷霆之下,潛身化育之中。氛沴盡消,仰太陽之普照;鯨鯢不作,見大海之無波。瞻戀之深,千百斯福。忭躍之至,倍萬恆情!降書已畢,又獻上:狻猊一隻(生七日未開目取之,則易調習,稍長則難矣)。
  元帥受之,不勝之喜。賞宴國王,極其歡洽。酒猶未散,衹見左先鋒張計有一幹親隨左右,披頭散發,忙忙的稟元帥道:“禍事臨門,怎生是好?”
  不知是個甚麽禍事臨門,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