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老俗事 》
第51節:臘八節的來歷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臘八節的來歷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到了。在中國民間的節日中,臘八節雖不及春節、中秋、端午、重陽等那樣熱鬧隆重,但由於歷史悠久,傳說動人,還是頗有影響的。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據印度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出傢修道,但是經過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脫對人生的各種苦惱。這時他已經饑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後在菩提樹下靜思七日七夜,終於覺悟成佛。於是佛教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並且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𠔌、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便從寺院擴展到民間。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時期,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會,還要煮七實五味粥供佛並贈施主。是日民間各傢亦將果子雜料煮粥而食。明朝時,皇帝在這一天要嚮文武百官賞賜宮內煮的臘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講究。到了清朝,這一風俗更為盛行,不僅傢傢煮臘八粥,而且有錢人傢還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蟲來裝點粥面,相互贈送。清朝慣例,自乾隆年間開始,皇帝賜給文武百官的臘八粥,都是在雍和宮煮成的。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約兩米、深一米半的大銅鍋,是專為煮粥用的。當年雍和宮總共要煮六鍋臘八粥:前三鍋供佛和獻給皇傢及王公大臣們享用,所以粥料特別精美,還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第四、五鍋是送給百官及衆喇嘛吃的。第六鍋是施捨給老百姓的,質量自然就差多了。據說這口熬粥的大銅鍋現在還保存在雍和宮前院的西鼓樓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臘八粥的原料,可多可少:小戶人傢用大米、小米、江米(即糯米)、紅小豆、豇豆、紅棗熬一鍋粥,頗為甜香可口。昔日豪門大戶若熬臘八粥,講究起來,可就無盡無休了。除上述幾種普通糧食以外,還要增添珍珠米、薏仁米(即■仁)、菱角皮、■頭米、赤豆、緑豆、豌豆、蕓豆、蓮子、花生仁、鬆子仁、棒子仁、核桃仁、白果、慄子、桂元肉。荔枝肉、紅棗金絲蜜棗、青梅、瓜條、橘餅、金糕條、梨幹、桃脯、蘋果脯、蜜餞溫樸、蜜餞海棠,再加上瓜子仁、炒芝■、青紅絲,紅白糖等等,加上外用果料幾乎上百種之多。
每逢臘八節,民間除煮臘八粥外,還有泡臘八蒜、釀臘八酒等習俗。臘八蒜是將蒜頭去皮後泡在米醋內,月餘後蒜呈淺緑色,味道鮮美,說是食後可驅疾病,避瘟邪。臘八酒,是臘八節用糯米釀製的酒,越年後酒呈暗紅色,晶瑩透亮,點滴成絲,酒味濃郁,飲後唇齒留香。可惜這種民間釀製的酒,一般數量不多,僅供傢用,市場上很難買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1) | 第2節:序(2) | 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 第4節:新春話年畫 | 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 | 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 | 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 | 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 | 第11節:迎春福、祿、壽(1) | 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 | 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 | 第15節:北京"雜拌兒" |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 | 第17節:新春逛廠甸(2) | 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 | 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 | 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 | 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 | 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