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洪秀全演義 》
第五十回 戰桐城忠王卻鮑超 下浦口玉成破勝保
黃小配 Huang Xiaopei
且說陳玉成見李續賓陣腳移動,乘勢攻擊,李軍大亂,玉成率隊直躡李續賓,令
軍士皆呼李續賓快來納命!續賓大懼,自料不能透圍,乃再督諸將奮戰:以中軍
統領副將彭友勝、參將鬍廷槐,雙敵陳玉成。陳玉成令陳國瑞猛撲鬍廷槐一軍;
自己親攻彭友勝,而以五旗營分左右並進,包裹續賓大營。先是陳國瑞以小兒隊
先進,忽槍聲響處,鬍廷槐死於馬下,陳玉成乘勢衝進,把鼓友勝一軍隔做兩斷
,即令陳國瑞獨搗李續賓,續賓全軍皆亂。正在危急,忽得兩路兵馬殺入,同救
李續賓,乃曾國華、鄒玉堂,李續賓心始稍定。不料英工部下五旗營齊至,所遇
清兵,如狂風敗葉,殺得呼天叫地,李續賓不能立足,率了曾國華、鄒玉堂及諸
將望東而逃。忽見左路人馬,紛紛倒退,原來左路已為先鋒賴文鴻直衝而入。清
參將杜延光、遊擊趙國棟,雙擋賴文鴻不住。趙國棟早被賴文鴻槍斃,清兵紛竄
,杜延光亦為李秀成所敗。那時李秀成沿白石山而來,離三河戰地衹有七八裏,
聽得炮聲震動,乃揮軍迸戰,乘勢攻擊,杜延光不敢戀戰,亦望後而逃。忽道員
孫守信、知府董容芳,引兵來救社延光一軍,力阻賴文鴻。不意秀成部將汪安均
、汪大成、陳贊明、黃子隆等已分道撲至。杜延光、孫守信、董容芳如何抵敵,
乃一齊潰散將來,反與李續賓來路相撞。於是清國各路敗兵,反合做一處。李秀
成乃傳令諸軍,合圍而進,與陳玉成共睏清兵於中央,不能得脫。部將汪安均問
道:“何不此時讓一路,放清兵出走,然後追之;今合圍包睏,恐睏獸猶鬥,清
兵將為續賓效死矣。”李秀成道:“彼全軍俱敗,隊伍盡失,焉能復振?且我衆
彼寡,不足懼也。諸君速宜奮力,休教清兵走漏一人也。”三軍得令,一齊奮擊
。李續賓四面被圍,無路可脫,乃令部將鄒玉堂、曾國華在前,諸將在後,自己
居中;欲奮力透出重圍。奈此令甫下,鄒玉堂先已中槍陣亡,曾國華一軍亦大亂
,陳玉成已撲至陣前,清兵互相嘩叫。陳玉成下令降者免死,清軍多有棄槍而降
。陳玉成更逼近一步,曾國華知不能得脫,即已自盡。是時李秀成亦從後逼至,
與陳玉成越逼越近,清兵皆無心戰鬥,李續賓左衝右突,不得越出半步。看看部
下諸將,所存無幾,三軍所存不及萬人,同在核心,李續賓看見三軍呼大叫地,
太平人馬,已一層緊一層的殺進來,清兵盡失戰鬥力,或降或死,不計其數,太
平人馬更踐屍而進。李續賓見了,慨然淚下,顧謂左右道:“吾受國傢重任,且
任安徽巡撫,身為主帥,統數萬人馬,以至於此,今使全軍覆滅,皆吾之罪也。
吾萬死猶輕,然諸君當以性命為重也。速設法圖生耳!”時王揆一在旁答道:“
今全軍已失七八,四面皆敵兵,焉能逃生?吾等亦不忍言降。今唯率衆死鬥,或
猶勝於斂手待斃耳!”說罷王揆一與何忠駿,乃身先衝敵而出。李續賓此時仍欲
繼後奮戰,不意陳玉成部下皆如銅墻鐵壁,不特撼之不動,且陳玉成部下的小兒
隊,已節節挨進;陳國瑞更逞神威,直衝何忠駿。計忠駿部下尚存五百多人,皆
被小兒隊一槍一個,如寸草不留。何忠駿先死於亂槍之中。於是王揆一一軍,亦
不能前進,李續賓更為危急。忽然後軍嘩潰,原來李秀成已引各路人馬擁至,隔
不得一二裏。李續賓自知不能逃脫,乃盡將文牘摺件,一概檢起焚了,然後北面
再拜,拔劍自盡。按李續賓字布庵,本湘鄉人,為羅澤南弟子。自從軍以來,身
經六百餘戰,所嚮有功。一時湘中清將,無有出其右者,臨事勤慎,遇敵奮勇,
與多隆阿、鮑超、塔齊布齊名,今乃死於三河之役,時人有詩贊道:
儒生慷慨策從戎,良將威名皖鄂中。
北面羅山賢子弟,東來江左小英雄。
身經百戰支危局,霧掩三河起惡風。
回看興國州城外,一樣師生死難同。
自李續賓死後,諸部將中被陣亡,或同時自盡,無一生存。所餘殘兵,衹有
數千,亦盡倒戈投降。計這一場大戰,自李續賓而下,所有死亡者將校:如彭友
勝、鬍廷槐、鄒玉堂、杜延光、趙國棟、孫守信、曾國華、董容芳、王揆一、何
裕、何忠駿等,共四十餘人;大兵三萬餘人,死亡者二萬七千人,降者約萬人,
全軍覆滅,無一生還,為歷來戰陣所未有。因被李秀成、陳玉成兩雄會兵,四面
包裹,合圍而進,故並無一人逃出也。
當三河敗時,鮑超欲馳在援救,比至舒城,已為吳汝孝所阻,不能通路。李
續賓外援既絶,遂遭此大敗。自此消息報到湖北、江西,官文、曾國藩大驚,各
省皆為震動。因李續賓一路人馬,清國倚若長城,一旦殞滅,如何不懼?當即會
銜奏知清廷。時鹹豐帝好不震悼,立即加恩厚恤,以李續賓照總督倒贈予,謚忠
武;並賞銀三千兩,入城治喪,將他入祀照祠;並蔭其子孫,從資鼓勵。原來李
續賓平日治兵,所到之處,好掠淫婦女,曾為御史所參。鹹豐帝以用人之際,又
憐其勇,不加責備。反稱好色乃武夫小節,着毋庸議。李續賓得此一語,便不勝
感激,樂為效死,此次遂殞於三河。
今閑話不必細表,且說李秀成、陳玉成,全軍大捷,降清兵萬人,斬二萬餘
人,平清兵營壘七千餘座,所得器械糧草無數。李秀成謂陳玉成道:“此戰清兵
膽落,關係甚大。吾兩軍固然有功,吳汝孝功亦不淺,若不是他緊扼舒城要道,
恐鮑超救兵一至,李續賓未必便死也。”遂錄吳汝孝為頭功。一面商議進兵之法
。陳玉成道:“自湖口一戰,曾國藩膽落;三河再戰,李續賓陣亡,吾國自此復
振矣。唯皖、鄂一帶,苦於湘軍;天京一帶,又為勝保、德興阿等所擾,隔我天
京交通之路;而鮑超一軍又屢伺安慶。今若能西挫鮑超,而東破德興阿,則江、
皖安如磐石矣!吾當與忠工分兵,各破一路,未審尊意如何?”李秀成道:“正
合吾意。英王欲在何處?可先自擇之!”陳玉成道:“吾軍兩挫於鮑超,然一遇
勝保,無有不勝,吾本欲斬鮑超之頭,以雪前敗,衹恐軍心尚怯,故欲忠王西行
也。”李秀成允諾,遂由陳玉成下浦口,秀成白領人馬西行。又念譚紹洸守安慶
,兵力已足,乃令古怪賢、陳坤書兩路,由安慶東趨,相會於桐城。李秀成率大
兵望桐城進發。
時清將鮑超一軍,自二郎河戰後,轉戰各路,互有勝負;及李續賓深入廬州
,催請救兵,鬍林翼特派鮑超往救。奈為太平將吳汝孝所阻,不能通過舒城,遂
駐兵桐城一帶,報知鬍林翼,欲直下安慶,以分李秀成兵勢。迨聞清兵全覆,李
續賓陣亡,知道太平兵勢正銳,未敢遽近。忽接得鬍林翼來文,多隆阿己調往攻
捻,現鬍林翼特出兵潛山,以鮑超聲授,欲同下安慶。突有探馬飛報:秀成之兵
馬已過廬州,沿舒城直望們城而來,鮑超聽得秀成兵勢雄壯,心上稍怯,先把軍
情報知鬍林翼。林翼以鮑超嚮來用兵,遇敵則進;今忽然以李秀成軍勢浩大來報
,是有怯心矣。遂回書鮑超,並道:“吾為巡撫,受朝廷厚恩,理當效死。若諸
君則不然。可戰則戰之,不然即先宜退兵,勿過臨險地也。”林翼之意,直欲激
起鮑超奮心。故鮑超看了來書,以為鬍林翼既宜效死,難道自己不宜效死,便立
心奮戰。一面復林翼,自稱誓與李秀成决個勝負。鬍林翼聽得大壯其志:欲以兵
為鮑超後援。不料李秀成亦慮湖北清兵將出,將為鮑超後應,乃飛令補王莫仕葵
,以本部人馬西行,直擊潛山、太湖之間,以為聲援。鬍林翼聽得莫仕葵人馬將
到,乃懼為所躡,不敢遽進。
是時鮑超進兵,已近桐城,李秀成大軍亦至。部將汪大成進道:“霆軍已至
矣,不如先踞桐城,遲則鮑超先入為主矣。”李秀成道:“將軍之言非也!桐城
乃囊中物耳,不患不得!吾軍若入桐城,其勢已孤,徒待霆軍之攻擊;彼縱攻之
不剋,猶可從容而進,而彼先立於不敗之地也。鮑超此來,志在求戰·吾因而破
之,又何憂桐城不為我有乎?”說罷諸將嘆服。忽報探馬飛報:“鮑超大軍合約
三萬人,已相離二三十裏。”隨後又報:“鬍林翼一軍不敢前來。”李秀成急令
三軍掘土為壘,計分二層:其外就所掘之地,以為長濠;然後傳令三軍,如遇霆
軍來攻,且勿急進,宜先並力禦之。部下聽得,皆為不平,以為李秀成畏懼鮑超
,故皆磨拳擦掌,憤憤不平。秀成皆詐作不聞,衹傳令不得違抗。
不移時霆軍已至,秀成又令三軍不得妄動,待看中軍紅旗起時,方始出兵。
時霆軍進勢極猛,惟苦於太平人馬重壁相隔,不能攻得要害。那鮑超本是精悍好
鬥,乃督兵猛進,欲直撲長濠。奈秀成人馬自內擊出,霆軍死傷頗衆。時太平天
國諸將,皆請令越濠而出,秀成不從。並且出示言霆軍壯,陳玉成且為所敗,不
宜妄進。待稍有機會,然後乘之。惟諸軍心中不服,又不敢抗李秀成之令,衹有
奮力抵敵。計自辰至暮,依然不出。鮑超令部下繞攻秀成,晝夜不息。李秀成乃
分軍為二隊輪班歇息。鮑超不知李秀成有何計策,衹欲推倒李秀成壁壘,欲填濠
而進;一面令部將孫開華,領兵先取桐城;復飛報知鬍林翼,謂已入桐城,現正
壓攻李秀成營前,以為必勝。去後復鼓勵三軍,冒死猛進;奈進勢愈猛,死傷愈
多。那李秀成所築營壘,以數十小營,護一大營,勢若回環;且兩重壁壘,任鮑
超如何攻擊,全不着緊。乃至次辰,李秀成得探馬飛報:古隆賢、陳坤書,兩軍
將到,李秀成大喜。時霆軍損傷三千餘人,軍力亦倦。李秀成乃飛令古隆賢、陳
坤書,直從下遊截攻霆軍。隨即中軍把紅旗一舉,太平人馬蓄憤已極,即開壁門
,分道而擊:計賴文鴻、汪安均、汪大成、陳贊明、黃子隆,共五路人馬,令蔡
元隆、郜永寬,留守大營,兼防後應,以防桐城清兵衝擊。秀成卻與諸將校,共
統大軍,為五路後繼,一齊嚮霆軍殺來。
那時霆軍連攻了一晝夜,兵力已倦;二來太平人馬蓄憤已極,人人憤勇,無
不一以當十,霆軍如何抵敵得住?皆望後而退。鮑超大怒,下令退後者斬。卻令
部將王愆慶、婁雲慶、熊鐵生等,各率本部猛禦,鮑超復引兵當中直進,忽報部
將唐仁廉坐下馬,被賴文鴻槍斃,唐仁廉翻身落馬,唐軍中營、左營,先已驚潰
,隊伍遂亂。賴文鴻乘勢直搗,唐仁廉支撐不住,先已敗下。同時熊鐵生為太平
將黃於隆部下流彈,傷了右臂,負傷不能督戰了。於是唐仁廉、熊鐵生,兩軍先
敗。賴文鴻、汪安均、汪大成、陳贊明、黃子隆一齊躡追。鮑超仍欲奮戰,不意
唐仁廉、王愆慶、婁雲慶、熊鐵生各路兵馬,反衝動鮑超中軍。李秀成大隊已到
,萬槍齊發,鮑軍死傷極衆,乃一同敗走。鮑超傳令先奔潛山駐紮,衹望鬍林翼
應援,不料補王莫仕葵先到,古隆賢、陳坤書亦到,鬍林翼已不能駐足,引軍西
回,欲改嚮北路,以應鮑超,誠不料霆軍敗得如此迅速。那莫仕葵、古隆賢、陳
坤書等不追鬍林翼,反引兵北截鮑超。所以鮑超反倒前後受敵。李秀成見霆軍已
敗,復撥軍為二,令賴文鴻、黃子隆、陳贊明為一路,從呂亭驛追下來;秀成自
與汪安均、汪大成及諸將為一路,從鬥鋪追下來,兩路皆取建瓴之勢。下令行軍
不能中止,不分晝夜,務令鮑超全軍覆沒方休。太平軍士得令,皆且追且攻,看
看將近潛山,鮑超已失軍萬餘人,正在人睏馬乏,忽見前路塵頭大起,三路人馬
勢若長蛇攔住去路,早發炮嚮霆軍攻擊。隨據探報稱乃大平將古隆賢、莫仕葵、
陳坤書兵馬也。鮑超頓足嘆道:“似此前後受敵,吾其死矣!吾死,諸君又豈能
獨生?其各宜奮戰可也!”便令諸將分頭抵禦。究意寡不敵衆,且又潰敗後,軍
士皆無心戀戰。時太平人馬已分道壓至,秀成大兵在東北,古隆賢、陳坤書、莫
仕葵在東南,諸路夾攻,且攻且進,霆軍不能抵禦。賴文鴻更統本部人馬,直衝
清國兵,聲言勿放走鮑超。
時霆軍死傷遍地,太平人馬皆踐屍而進。鮑超知不能抵禦,乃傳令嚮西而逃
。惟太平人馬復隨後迫擊。鮑超謂左右道:“此行得生為幸,霆軍能戰之名從此
掃地矣。”見三軍紛紛亂竄,部下所存不及萬人;後面人馬又已追至,此時霆軍
皆已疲倦,被太平人馬衝入,當者便死,霆軍更為紛亂。鮑超怒軍士投降,已傳
令諸將:使轉布軍中,謂昔者霆軍連敗太平人馬,殺傷既多,蓄憤已久,降者必
被誅戮;故霆軍無敢言降。經秀成下令招降,亦無應者,故死傷更衆。時鮑超亦
不顧及後軍,衹由諸將保護而逃,隨後婁雲慶、王衍慶等,亦皆奔到,都稱全車
將盡,快些逃命。
正走間,忽見後路一支人馬趕到,乃部將孫開華兵也。因孫開華攻入桐城,
聞得霆軍大敗,料知孤守桐城無用,故並棄桐城奔走。鮑超得這一支生力人馬,
心上頗安,傳令孫開華斷後而奔:無如無孫開華所部僅二千人,不能當李秀成各
路之衆,折去人馬大半,也衹好一同奔潰。秀成仍率諸將猛追,縱虎歸山,終為
後患也。遂懸重賞:務捉鮑超。鮑超正在危迫之際,又見前路一支人馬已到,遠
見塵頭飛滾,乃謂左右道:“來者若是敵軍,吾等豈尚有生路乎?”說猶未已,
已得探馬報稱:鬍林翼已率李盂群、江忠義兩軍來到,鮑超方纔放心,未幾果見
鬍林翼旗號。時李秀成三軍疲戰,恐不敵鬍林翼生力軍,遂傳令勿追。那時鮑超
已被李秀成追殺五十餘裏,沿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及得鬍林翼救援之後,部
下所存不及五千人,計死亡逃竄約有二萬之數。鮑超不覺垂淚道:“吾嚮不曾與
李秀成交鋒,今日遇之,方知其能也。今使軍士塗炭,皆吾之罪也。”說罷力請
鬍林翼代請議處。鬍林翼道:“使君以孤軍深入,緻遭失敗,此吾之罪也。勝負
兵傢常事,但九江一敗,桐城再敗,吾軍損失軍銳,不下十萬人,軍勢大挫。既
敵人軍勢復張,關係不小,即君之威名,亦甚可惜也!”鮑超聽罷,搖首而嘆。
隨覺腕上微痛,卻已為流彈所傷,但非要害。鬍林翼見敵軍已退,霆軍亦疲極,
乃令安營,暫行休息。鮑超欲合軍迫擊李秀成,鬍林翼道:“彼衆倍於我,勝之
不易;待公恢復軍勢後,再求一戰,未為晚也。”鮑超乃無言。計霆軍會合各路
共二萬餘人,存者數千,尚多焦頭爛額;其餘將校除唐仁廉、熊鐵生被傷之外,
凡營官哨弁死傷者四十餘人。這一場大敗,霆軍嚮來所未見。鬍林翼衹得令?人掩
埋各地屍首,自桐城南下轉北而西,五六十裏,屍骸遍地,簡直埋不勝埋。
李秀成大獲全勝,即會各路人馬於潛山,範汝曾道:“鮑超為敵軍著名虎將
,今全軍覆滅,敵人膽落矣!鬍林翼雖到,亦無濟於事,不如乘勝追之。鬍軍若
破,乘機收復武昌,有何不可?”李秀成道:“語曰‘歸兵莫掩,窮寇莫追’,
以吾軍連戰兩晝夜,衆將軍力已疲矣,強而用之,徒以取敗。設鬍林翼有膽,以
生力逼吾,則勝負未可知也。且武昌一地,為滿人所必相爭,守亦不易;今日得
之,明日失之,是徒耗兵力耳。”範汝曾道:“然則今日作何行止?”李秀成道
:“自吾下九江以來,前後三戰,敵兵大敗,皖、鄂、湘、贛之精銳盡矣;衹留
都興阿、勝保,猶以馬隊屬步軍,斷吾浦口,隔我天京交通路道,若英王能破之
,則吾國可獲數年之安。吾即乘機以謀北伐,不亦可乎?故我今當回軍為英王聲
援矣!”遂酌撥人馬駐守潛山、太湖、桐城一帶,以為安慶屏障,即引軍東返,
以應陳玉成。
且說陳玉成,自與李秀成分兵,先由巢縣,直抵滁州。忽得探馬來報:清將
欽差德興阿一軍,已由浦口趨小店;欽差勝保一軍,亦直趨水口而來,兩路人馬
合計四五萬人,中有吉林馬隊萬餘,聲勢極大。陳玉成聽得躊躇未决,部將陳仕
章道:“勝保軍勢徒有外觀,不足懼也。吾軍與勝保前後數戰,未嘗少敗;今大
敵當前,惟有奮鬥,何待思疑!”陳玉成道:“吾豈懼勝保者耶!但敵軍中於勝
保而外,復有德興阿,吾以一敵二,須籌善法耳!某料德興阿、勝保必引兵疾走
烏衣,吾不如先據之,然後以主待客,以逸待勞可也!”說罷即督軍直嚮烏衣進
發。
原來勝保再調都統富明阿一軍為助。那富明阿軍中,亦有馬軍五千名,勝保
因前次八鬥嶺之戰,步軍多,馬軍少,為陳玉成所敗。此次欲多用馬軍。故與德
興阿約,俟富明阿一軍到時,然後同進。遂使陳玉成得先進烏衣。忽聽得侍王李
世賢,轉戰贛、浙二省,屢破清軍;今聞忠、英兩王西出,而勝保、德興阿合兵
重屯浦口,隔斷天京之路,因恐天京有失,特此北還。一路破寧國府,入繁昌,
趨和州,大軍將抵全椒。陳玉成聽得大喜道:“侍王若至,此天助我成功也。”
一面鼓勵李世賢,約以分道破敵,並告以駐軍烏衣;又飛令六合守將李昭壽,引
兵面西,以截勝保之後。一面鼓勵三軍:敵來即戰。
時玉成部下,自李世賢兵到,軍心已壯;徐又聽得李秀成已大破霆軍於桐城
,斬首二萬,陳玉成此時更眉飛色舞,即示令諸軍:“以本軍曾敗於霆軍,而李
秀成獨能破之,我軍已形減色。今若更不破勝保,則我軍威名掃地矣!”於是三
軍聽得,更為奮勇,恨不得勝保、德興阿早來交戰。
時清將勝保兩軍,已取齊同來。勝保抽出富明阿馬軍五千,以為前部;令富
明阿以步軍為各路援應,共兩軍合計馬隊二萬,步隊二萬。聽得陳玉成駐兵烏衣
,望烏衣進發。陳玉成令李世賢,兼統九伏洲之衆,準備來攻。一面傳令軍中:
待清兵至時,由李世賢先發;卻號令本部,以吳汝孝為左軍,以陳仕章為右軍,
以小兒隊為前部,以五旂營為中軍親兵。並下令道:“若清兵至時,先自守禦;
及李世賢軍到時,料清兵必移擊李世賢一軍,然後乘之。”諸將得令,皆準備迎
敵。是時清兵分兩路並進:右路為勝保,以副都統嵇騰阿為前部,以提督李若珠
,副將戴文英繼進;左路為德興阿,以總兵陳升為前部,以道員孔繼鑠、宣維祈
繼進,皆嚮烏衣擊來。到時已近日暮,德興阿初欲休兵一夜,然後進戰。勝保道
:“陳玉成驍悍好鬥。我軍至此,?彼將出而擊我矣!我壁壘未堅,必不能守禦,
不如先製之。”德興阿以為然。遠望見陳玉成連營五六十裏,旌旗齊整,三軍皆
有懼色。勝保調左右道:“兵法在一鼓作氣,今三軍見陳玉成軍容嚴整,似有懼
意;若再延時日,兵心更動矣,是宜速戰。”乃約會德興阿,鼓勵兵士前進,直
攻陳玉成左右二軍。不料吳汝孝、陳仕章早得玉成之令,先立寨柵,以防衝突,
清兵一連進攻兩次,太平人馬不動。
未幾夕陽已下,夜色初升,是日為九月初一日,夜後月色無光。勝保覺玉成
嚮來健鬥,此次獨不出,正以為疑,陳玉成又預囑土人,布散謠言:稱陳玉成孤
軍難敵兩路,故候李秀成方敢交戰。勝保半信半疑,一怕陳玉成有別謀;二怕李
秀成真到了,更難抵敵,便思退兵。左右皆爭道:“陳玉成非不能戰也。我軍若
退時,陳玉成將出而乘我矣!”不想說猶未已,下流聲鼓大震。探馬早飛報道:
“太平軍侍王李世賢,已會合九洑洲之衆,前來助戰矣。”勝保大驚道:“此吾
軍探事不明之過也。早知李世賢至此,吾斷不同趨烏衣矣。”說罷乃急報德興阿
,趁玉成未出時,急行分兵:勝保自拒李世賢,而以德興阿單迎陳玉成,立令分
軍。正移兵時,衹見陳玉成軍中火把明耀,一齊衝出。令吳汝孝、陳仕章轉攻德
興阿,而陳玉成獨擊勝保,這三路人馬,皆如生竜活虎,不辨人馬多少,但見得
彈子如雨而下。勝保前部副都統嵇騰阿,先已中槍斃命,軍中一時紛亂,玉成乘
勝夾擊。那時李世賢亦率大隊擁至,勝保亦不能支。陳玉成傳令每兵一隊,半擊
清兵,半擊坐下馬,清兵惶亂之際,皆無心戀戰。勝保令李若珠、戴文英雙戰陳
玉成;傳令自拒李世賢一路。不意陳玉成後路,五旂營已分道壓至。李若珠先已
受傷,軍中更亂;戴文英一路亦不能支,乃一齊潰退。勝保見西路俱敗,本部又
為李世賢所壓,所有馬隊已死傷三分之一,其餘亦嚮後奔逃,勝保乃傳令暫奔浦
口。陳玉成知李世賢必追擊勝保一軍,自己卻分軍一半,追躡勝保;而以半軍助
吳汝孝、陳仕章夾擊德興阿。時德興阿,正與吳汝孝等拒戰,猶以吳、陳兩路人
馬無多,初時不大畏懼,尚奮勇與吳汝孝、陳仕章相拒。及聞勝保已敗,德興阿
大吃一驚:恐勝保一退,自己不能支持,正在籌思無策,忽見陳玉成分軍擁至:
已知道勝保已真潰敗。於是全軍皆驚。陳玉成督令吳汝孝、陳仕章猛進,德興阿
大敗,傳令將人馬望東而逃。忽流星馬飛報:六合太平守將李昭壽,已引大隊截
來。德興阿更魂不附體,亦傳令暫奔浦口。陳玉成乃與吳汝孝、陳仕章一齊追擊
。不多時李昭壽人馬亦到,殺得德興阿人馬呼天叫地,沿路屍骸滿目。陳玉成惟
率兵直追,將近浦口時,李世賢亦已追至,太平人馬耀武揚威,清兵被壓至浦口
,被追至河中溺死者,不計其數。管教:五路西來,已壓敗兵沉浦口;孤軍東下
,又來降將獻蘇城。
要知勝保、德興阿此敗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第一回 花縣城豪傑誕生 小山頭英雄聚首 | 第二回 會深山群英結大義 遊督幕智士釋豪商 | 第三回 發伊犁錢東平充軍 入廣西洪秀全傳道 | 第四回 鬧教堂巧遇鬍以晃 論嘉禾計賺楊秀清 | 第五回 楊秀清初進團練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 第六回 羅大綱皈依拜上帝 韋昌輝乘醉殺婆娘 | 第七回 韋昌輝義釋洪秀全 馮雲山聯合保良會 | 第八回 馮雲山夜走貴縣 洪秀全起義金田 | 第九回 劫知縣智窮石達開 渡斜𠔌計斬烏蘭泰 | 第十回 洪仁發誤走張嘉祥 錢東平重會鬍元煒 | 第十一回 蕭朝貴計劫梧州關 馮雲山盡節全州道 | 第十二回 洪秀全議棄桂林郡 錢東平智敗嚮提臺 | 第十三回 張國梁背義加官 賽尚阿單騎逃命 |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騎下柳郡 石達開傳檄震湖南 | 第十五回 鬍林翼冷笑擲兵書 曾國藩遵旨興團練 | 第十六回 洪宣嬌痛哭蕭朝貴 錢東平大破曾國藩 | 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贈軍餉 郭嵩燾獻策創水師 | 第十八回 左宗棠應聘入撫衙 洪天王改元續漢統 | 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 第二十回 嚮榮大戰武昌城 錢江獨進興王策 | 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開科修制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 | 第二十二回 嚮榮怒斥陸建瀛 錢江計斬蔣文慶 | 第二十三回 勇鮑超獨救江忠源 智錢江夜賺吳觀察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