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歷史上太監禍國殃民的巔峰時代:明朝宦官 》
四、明朝宦官與文化(5)
王春瑜 Wang Chunyu
杜婉言 Du Wanyan
明末劇作傢貼近生活、幹預生活的深度及速度,實在讓人佩服。生在明末,但主要活動在清初的江南作傢李玉、朱佐朝等人,痛感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宦官專權,閹黨把持朝政,因此繼續寫了揭露魏忠賢罪惡的劇本,予以清算。朱佐朝撰有《黨人碑》,李玉編成《清忠譜》,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寫成的歷史悲劇。道光年間的京劇《法門寺》,情節是虛構的,但亦起了揭露劉瑾的作用。《法門寺》至今仍是京劇的保留劇目。
在小說領域
明代小說創作的高潮,是在嘉靖、萬歷年間掀起的,描寫宦官的小說的蓬勃出現,則在明末崇禎年間,及明清易代之際。清初作傢寫過不少關於李自成及崇禎皇帝亡國的歷史小說,如陸應的《樵史通俗演義》、西吳懶道人的《新編剿闖小說》、葫蘆道人的《馘闖小說》、甚至包括蓬蒿子的敘事荒誕的《定鼎奇聞》(一名《新世鴻猷》、《新世弘》)在內,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崇禎年間的宦官有所描繪。
明代描寫宦官最有影響的小說,當首推朱長祚的《玉鏡新譚》十捲,刻於崇禎年間,至今北京圖書館尚有藏本。此書又名《逆事略》,專記魏忠賢的惡跡,各捲的標題是:原始、封拜、閱城、進香、行邊、走馬、內操、緹騎、建祠、顯戮。書中寫到魏忠賢窮途末路、投繯自殺後,作者評論道:“我以草莽中人,不能效楊都憲(按:指楊漣)之論汝於兇鋒烈焰之時,而駡汝於千刀萬剮之後,我亦自愧矣。第編此帙,以昭萬惡供世之笑駡雲爾。”可見作者是位嚴肅的、有良心的文人,寫作此書的目的,是讓魏忠賢這個反面教員教育世人。儘管這部小說在體裁上,甚得作史之法,而於小說章法上,還未臻完善,但它對後來描寫魏忠賢的小說仍然是很有影響的。正是在這本小說的基礎上,“稍後吳越草莽臣之《魏忠賢小說斥姦書》、西湖義士之《中興聖烈傳》,取材大致相同,則純為小說傢作法矣”[254]。
所謂《魏忠賢小說斥姦書》,全稱《崢霄館評定新鎸出像通俗演義魏忠賢小說斥姦書》,共八捲,刻於崇禎年間,前孔德學校尚存殘本。這部小說原題吳越草莽臣撰,謝國楨先生懷疑馮夢竜曾自號“草莽臣”,也許此書就是他所作[255]。全書四十回,每回標目對仗、通俗,而且每一回以事係年,首先標出是何年發生的事,如第一回,指明“譜忠賢少時事”,第二回,乃“萬歷十六年事”,第四十回,係“崇禎元年事”。綜觀全書,從魏忠賢的少年時代,一直寫到崇禎登基,欽定逆案,魏忠賢吊死阜城為止,不僅詳盡無遺,而且對於人物的褒貶,頗具史傢筆法。
《中興聖烈傳》,全名《皇明中興聖烈傳》,共五捲,也是刻於崇禎年間。此書中土早佚,日本尚有收藏。作者題名“西湖義士述”,究係何人,待考。從小說結構看,不夠謹嚴,有些回目也不對仗,因此,後來坊間將此書稍加改削,變成《魏忠賢軼事五十則》。但是,作者在這本小說中,對魏忠賢之流的揭露,是不遺餘力的,在當時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對明中葉宦官劣行加以揭露的小說,當以《醉醒石》為代表。作者題名為“東魯古狂生編輯”,姓名失考,是明清之際的作傢。這本小說共十五回,其中的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奮鷹擊書生仗義”,第十二回“狂和尚妄思大寶愚術士空設逆謀”,對成化年間的太監群,以及太監王敬的寵兒、無賴王臣,都有形象、生動的刻畫。例如:
一日逢玄武市。他(按: 指王臣)嚮來帶巾,這日要進內市,換了帽子,帶幾柄扇去賣。擺得下,早走過幾個中貴來。內中一個淡黃面皮,小小聲氣,穿著領翠藍半領直裰,月白貼裏,匾縧烏靴。拿起一把扇來瞧,是仿倪雲林筆意畫,一面草書。那中貴瞧了,道: “畫得冷淡。這鬼畫符,咱一字不認得。”撂下。又看一把,米顛山水,後邊鐘繇體。他道: “糊糊塗塗。什麽黃兒,這字也軟,不中!”王勤(按: 王臣的原名)便也知他意兒,道: “公公有上好的,衹要上樣價錢。”那中貴道: “衹要中得咱意,不論錢。”王勤便拿起一把,用袖口揩淨遞上。卻是把青緑大山水亭臺人物,背是薑立綱大字。纔看,側邊一個中貴連聲喝彩道: “熱鬧得好!字也方正得好1一齊都贊[256]。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宦官一瞥(1) | 一、宦官一瞥(2) | 二、明朝宦官的發展(1) | 二、明朝宦官的發展(2) | 二、明朝宦官的發展(3) | 二、明朝宦官的發展(4) | 三、明朝宦官的歷史影響(1) | 三、明朝宦官的歷史影響(2) | 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1) | 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2) | 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3) |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1) |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2) |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3) |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4) |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5)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1)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2)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3)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4)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5)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6)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7)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8)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