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國   》 第51節:第五章.從伏爾泰的天堂到黑格爾的地獄(2)      陳季冰 Chen Jibing

  也是瑞典2004年的春天,有一個星期我們一行在哥德堡大學新聞係上課。哥德堡是上海的姐妹城市,大學方面對遠道而來的我們非常熱情好客,學校一位副校長和新聞係主任親自前來歡迎我們,並為我們在學習之餘安排了豐富的交流活動,其中之一便是與本校部分學生聯誼。參加那次聯誼的是該校一群選修漢語的二、三年級學生,他們來自不同專業,但多半與經濟貿易有關。我和一位國際貿易專業的二年級學生相談甚歡,他告訴我,自己之所以選修漢語,是因為他認定自己現在學的這個專業將來如果要有好的出路,必定與中國有關,"在21世紀,不瞭解中國,是沒法做國際貿易的!"小夥子熱情、有活力,而且充滿求知欲,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漢語詞彙,對中國的一切都懷有極大的興趣。他是好萊塢中國女明星鄔君梅的"粉絲",渴望將來能到上海工作。他甚至還對我說,作為瑞典兩個最大的城市,斯德哥爾摩人和哥德堡人互相反感,他知道北京人和上海人也是如此。他對於中國的知識一開始讓我着實欣慰,總算遇到了一個學中文的!但談話越深入,我就越感覺到小夥子對於中國的一知半解。他知道我是搞新聞的,一本正經地嚮我"請教"了一個嚴肅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差點沒讓我笑痛肚子。小夥子說:"我知道中國由於地域廣大、歷史悠久,所以各地方言很多,而且大多不能互通,比如絶大多數北京人就根本聽不懂上海話。那麽,你們的報紙是不是衹能局限在上海一個地方發行呢?如果要發行到外地,是不是需要'翻譯'成另一種版本呢?"我衹好笑着告訴他,我們儘管各地方言互相不通,但書面語言衹有一種,無論操哪種方言的人都能讀懂的。"如果真像你想象的那樣,你現在還怎麽學漢語呢?總不至於你辛辛苦苦學會的漢語衹能在北京一個地方派上用場吧?"為了滿足他的求知欲,我簡要地給他上了一堂中國古代歷史普及課,把2000多年前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故事嚮他作了簡單介紹。當小夥子得知我們過去還有一種在日本、朝鮮和越南都能通行的與口頭語言完全分離的"文言文"的時候,他表示無論如何不能理解。我說:"想一想拉丁語在500年前歐洲扮演的角色,你就會明白的。"
  如果前述法國售貨小姐和瑞典老夫婦代表了西方的普通大衆的話,哥德堡大學的這位二年級學生幾乎就是當今西方一般知識階層的一個縮影:他們對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中國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有時甚至達到了激動乃至狂熱的程度;他們不能說對中國一無所知,但這些關於中國的知識多半是一鱗半爪,不僅毫無係統性可言,而且也是極其浮於表面的。有些時候,憑藉着這些零碎而膚淺的知識,伴之以他們的主觀想象和臆測,很可能非但無助於他們深入地理解中國事務,反而很容易引發巨大的誤區和麯解。在這方面不是沒有先例的,最具典型意義的當屬塞繆爾·亨廷頓在令他名噪一時的"文明衝突論"中對中國的分析。本來,作為一種解釋國際衝突的工具,"文明衝突論"不失為一個相當具有啓發性的框架,然而,亨廷頓居然認為中國至今還是一個"儒教國傢"。並且,他對於未來東亞政治格局走嚮的預測全部建立在"中國試圖恢復昔日儒教世界'核心國傢'的地位"這一預設之上,足見其荒誕不經到了何種程度!一個在國際政治專業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術大傢關於中國的知識尚且如此貧乏和不可靠,我們便可以想見西方的一般知識界對中國是多麽陌生了!
  毫不誇張地說,今日之西方,除了在一個極其狹窄的中國問題研究的專業小圈子以內,一般社會民衆對於中國的認識並不會比一個世紀以前廣博和深入多少;而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這種認識甚至都比不上一個世紀以前!通常,當人們對某一事物滿懷好奇,且認定它與自己的未來息息相關,但又對它缺乏起碼的瞭解時,往往就是最容易産生誤解的時候。而這一令人無奈的事實,就是我們在追求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時不得不面對的基本外部環境。並且,由於受當代世界的基本格局所支配,"我們如今衹能在西方的世界秩序與思維模式中處理我們與西方的關係。這既是我們的政治睏境也是我們的文化睏境。"(《永遠的烏托邦》第277頁,周寧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第2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2)
第3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3)第4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4)
第5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5)第6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6)
第7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7)第8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8)
第9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9)第10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0)
第1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第1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2)
第13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3)第14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4)
第15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5)第16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6)
第17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7)第18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8)
第19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9)第20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0)
第2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1)第2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2)
第23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1)第24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