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忆往述怀   》 第51节:追求一个境界      季羡林 Ji Xianlin

  追求一个境界
  最近几年,我在几篇谈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在中国散文坛上有两个流派,一个流派主张(或许是大声地主张),散文之妙就在一个"散"字上,信笔写来,松松散散,随随便便,用不着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我姑且称此派为松散派。另一个是正相反,他们的写作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铸句,我借用杜甫的一句话:"意匠惨淡经营中",称此派为"经营派",都是杜撰的名词。我还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我窃附于"经营派"。我认为,梁衡也属于"经营派",而且他的经营还非同寻常。以他的写人物散文来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则不啻为上乘。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异常执著地追求。但是,他追求什么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词。我曾想用"境地",觉得不够。又曾想用"意境",也觉得不够。也曾想用"意韵"、"韵味"等等,都觉得不够。想来想去,我突然想到王国维的"境界",自认得之矣。"境界说"是王国维论词的新发明,《人间词话》有很多地方讲到"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同"性灵"、"神韵"等一些文艺理论名词一样,是有一定的模糊性的,颇难以严格界定其含义,但是统而观之,我们是能够理解的。这是一个富有启迪性、暗示性、涵盖性的名词,上举《人间词话》最后几句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现在从梁衡散文中举出一个例子来。他的名作《觅渡,觅渡,渡何处?》是写瞿秋白的。瞿秋白这个人才华横溢,性格中和行动中有不少矛盾,梁衡想写这样一个人,构思了六年,三访瞿秋白纪念馆,迟迟不敢下笔。他忽然抓住了"觅渡"这个概念,于是境界立出,运笔如风,写成了这篇名作。我们常说"画龙点睛",画一条龙,不管多么活灵活现,如不点睛,毕竟还是一条死龙。一旦点睛,则顿成活龙,腾跃而起,飞龙在天矣。
  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生命的价值第2节:我们面对的现实第3节:谈老年(1)
第4节:谈老年(2)第5节:养生无术是有术第6节:回头看看(1)
第7节:回头看看(2)第8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第9节:一寸光阴不可轻
第10节:希望在你们身上第11节:三思而行第12节:园花寂寞红
第13节:人间自有真情在第14节:老马识途第15节:珍爱大自然
第16节:走向天人合一第17节:我的婶母第18节:我的妻子
第19节:回忆第20节:寂寞第21节:爽朗的笑声
第22节:毁誉第23节:谈礼貌第24节:漫谈撒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