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五 盖吴举兵(2)
陈羡 Chen Xian
河东的薛永宗听说盖吴在关中起兵,受到振奋,立即派人与他取得联系。盖吴得到友军支持,颇为得意,便在杏城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并任命薛永宗为秦州刺史,共同打击北魏。
薛永宗在河东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他进攻闻喜一带,当地没有什么守兵,本应该是轻而易举拿下的,没想到闻喜的强豪自行组织起武装力量,将其击退。倒是其族人薛安都顺利地攻占了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为了阻断盖、薛两家的联络,拓跋焘命薛拔纠集宗族百姓,沿黄河筑起壁垒,然后,又派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将领率领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另一名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至于进入陇右地区的白广平,则由西平公寇提以一万骑兵对付。
这时盖吴的控制区域已扩大至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天水、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东至河东,南至渭水。盖吴又向南朝遣使,呼吁宋国出兵援助。奇怪的是,一向对北伐很有兴趣的宋文帝,这回却似乎打不起精神,只是象征性地封盖吴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及雍州刺史,并命宋国一方的雍州和梁州的士兵驻扎在边境线上,远远地为盖吴作声援,这样可怜的一点所谓的反应,估计是要遭来盖吴的强烈鄙视的。
那么宋国为何对于北方的乱事如此冷淡呢?我想,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宋国内部权力斗争刚刚平息,北伐的构想已有,但尚在策划阶段,不宜仓促出兵;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他们认为拓跋氏是鲜卑,盖吴是卢水胡,这两派胡人闹起来,充其量是狗咬狗的内乱,自己还是一边坐壁上观为好。可惜,可惜,鲜卑人在境内到处“救火”的机会并不多,真要想恢复中原,必须把握稍纵即逝的良机,缺乏远虑的宋国统治阶层只能事后去高唱“抓不住北伐机会的我,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了。
拓跋焘亲率大军抵达东雍州(今山西临汾一带),兵临薛永宗的城堡。拓跋焘不明敌军底细,便问随军的崔浩:“今天可不可以进攻呢?”
崔浩答道:“薛永宗肯定没料到陛下会亲自前来,军心懈怠,现在北风迅疾(北魏军进攻薛永宗,是从北向南),应当急速进击,必使其溃散。如若等到明天,恐怕他们见官军实力强盛,连夜逃跑。”拓跋焘采纳崔浩计策,挥师挺进,迅速包围了城堡,薛永宗全军大败,无处可逃,与家人一起投汾水而死。据守在弘农的薛安都独木难支,被迫放弃城池,南投宋国。
魏军消灭了河东义军势力,士气大振。拓跋焘随即向西一指,大军渡过黄河,直扑关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宗教灾难即将降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从南北对峙说起 | 一 刘裕发迹(1) | 一 刘裕发迹(2) | 二 桓玄的野心(1) | 二 桓玄的野心(2) |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1) |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2) | 四 强国之本(1) | 四 强国之本(2) | 五 拓跋珪功过(1) | 五 拓跋珪功过(2) | 六 拓跋嗣平内攘外(1) | 六 拓跋嗣平内攘外(2) | 七 卢循之乱(1) | 七 卢循之乱(2) | 八 二刘相争(1) | 八 二刘相争(2) | 九 翦除异己(1) | 九 翦除异己(2) | 十 讨灭宗室(1) | 十 讨灭宗室(2) | 十一 刘裕的最后一次辉煌(1) | 十一 刘裕的最后一次辉煌(2) | 十二 失去长安的帝业(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