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我当代表十年   》 第51节:第五章 为"三农"说句话(2)      赵咏秋 Zhao Yongqiu

  4.阳新有钉螺面积5万亩,水灾导致钉螺蔓延。目前有一万多人犯有血吸虫病,晚血病人500多人。且新病人和晚血病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革命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省、市各级政府都给予了阳新极大的关注,将阳新作为防洪工程投资和救灾扶贫的重点,为阳新人民倾注了大量心血,灾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然而,政府提供的防洪款项有限,仅能用于加固长江大堤。一百多座水库、一百多个湖泊、富河众多的干支流河道、崩山泥石流及血吸虫的综合治理工程巨大,且迫在眉睫,要立即根治水患地方政府力不从心。目前,阳新人民每年要支付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防汛抗洪,两个月的时间用于灾后恢复,人民灾难深重,不堪折磨,而且,阳新人民不能总靠救济生活,他们需要在新世纪里与全国人民一道追寻自身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水患不除,民无宁日!我们呼吁国务院给予高度关注,将阳新县水患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国家单列防洪工程项目,尽快使阳新人民摆脱灾难,达到长治久安。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国务院将这项工程作为国家2000年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防洪样板工程"之一,从中体现国家对作出过巨大牺牲的革命老区人民的特殊关怀。
  2.国家委派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制定高标准的、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使洪涝、干旱、血吸虫三害达到同时治理,且能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3.国家提供足额专项资金,保证综合治理工程能在一、两年内完工。
  4.国家与地方联合成立工程监理工作专班,进行现场施工监督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豆腐渣工程"和"胡子工程"。
  5.国家与地方联合委派血防专家组进驻阳新,制定消灭钉螺的方案,指导方案的实施。增加医疗经费,使血吸虫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阳新?"任世茂代表认真看了建议后,看着我说,"你怎么想到为阳新说话的?"沉吟一会,又说:"不错,阳新的情况很特殊,要帮忙呼吁政策。建议提交以后,注意跟踪办理结果。回头我要阳新县水利局与省水利厅加强联系。督促他们配合代表建议尽快向水利部提交立项报告。"
  2000年6月15日,受国家水利部的委托,湖北省政府给予全国人大代表答复:
  "省水利部门从60年代就曾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提出有关治理方案。"
  "(1999年)按照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组织专家对黄石市上报的《阳新县富水下游水利综合治理规划》进行了评审,省计委、水利厅批复了《规划》,该项目涉及工程较多,基本包括'建议'所提到的有关内容。"
  "根据省政府对水利建设事权划分的原则及地方配套能力,省和黄石市及阳新县应分别承担各自水利建设任务和责任。因此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前期工作力度,尽快完成立项的报批手续。凡属需要省补贴的项目,省里审批地方项目时,将充分考虑到阳新县的特殊情况,在工程和投资方面给予倾斜。"
  "……"
  收到这个回复,市委书记任世茂、副书记汪道胜和阳新县委书记胡德春都作出批示,要求市县水利部门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同时抓紧做好立项报批工作。
  2001年2月,省水利厅向水利部上报了《关于要求将富水下游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列入国家重点防洪工程建设计划的请示》,水利部要求此项目基建程序先报长江水利委员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分期治理实施。
  黄石市委市政府、阳新县委县政府呕心沥血为阳新的脱贫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带领群众战斗在救灾生产第一线,努力组织自救,将灾害降到最低。同时,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北京向国家水利部、卫生部做专题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接到水利部的指示后,2001年3月阳新县即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富水下游干流防洪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19176万元,建设总工期3年。
  2001年两会前夕,省人大常委会和市水利局同时来电话,说受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推荐,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将我提交的阳新水患综合治理议案作为代表议案追踪要进行采访。
  这可是一件好事。从这个采访安排可以看出省人大常委会对阳新县困难的重视。借这次采访的机会,市水利局的车将我送到阳新的网湖和富河。省水利厅一位副厅长与我同行。
  时值冬天,正是一个兴修水利的季节,著名的富池大闸两边的坡岸上遍布农民。他们要趁冬季水低时将堤坝加高加厚。虽然北风还有点刺骨,他们却脱掉了棉衣,挖土,挑土,夯实,铺石块,号子此起彼伏,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我走到农民中间,与他们攀谈起来。一位老者说:"我们阳新就是水不得了,水来了就漫堤溃口,水走了再恢复,就这样反反复复。"
  还有人说:"我们农民靠水利生存,水利修好了,我们的生活才有保障。但是要修的地方太多了,只能每年修一点。"
  离开长长的堤坝,我们驱车来到一望无边的网湖。我看到一片片湿地与大水塘相间,宏观看去就像一张铺在地上的大网,显得空旷而荒芜。网湖的水面上有鱼网断断续续,依稀可见,那是农民在养鱼。水与水之间似乎有路却不能行走,脚一踏上去泥巴就下陷。我紧张地站在网湖边上不敢乱动,陪同我们的邢宏银副县长却挽起裤腿轻松自如地在浅水泥巴地上来回走过。一看就知道他是经常行走其间的。
  他告诉我们,这里位处富河下游,是阳新的水袋子、虫窝子的主要发生地带,也是制约阳新发展的瓶颈。汛期炸堤分洪,汛后堵口复堤,钉螺无限扩散蔓延。沿湖村庄屡建屡毁,沿湖农田屡种屡淹。网湖是养鱼的好地方,但是,洪水一来,鱼就会被冲走,湿地上种的庄稼也会遭到洪水冲击。尽管这样,在洪水退去后农民还是要养鱼种地,希望能修建网湖分洪灭螺闸,驾御网湖的蓄水和排洪。邢副县长不断向我们挥手指点着他们理想中的治理方案,我看着网湖,看着他,从中感悟到了阳新人民的顽强不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