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追隨遠去的腳步:西望張愛玲   》 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4)      西嶺雪 Xi Lingxue

  ——她仍然這樣堅持於着裝的“特別”,把穿衣服當成寫文章,“語不驚人死不休”。
  而她的文章也是越寫越多,越寫越好,不僅接連在《泰晤士報》上發了多篇劇評和影評,也寫了些關於服裝與時尚的稿件。最長一篇是發在《二十世紀》雜志上的Chineses Life and Fashions(《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後譯成中文在《古今》雜志上再發表時改名為《更衣記》),篇幅足有八頁之多,還附了她自己親繪的十二幅關於發型與服裝的插圖,真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她的同學劉金川曾應《萬象》之邀寫過一篇《我所知道的張愛玲》,這樣回憶她們在聖約翰的見面:“一九四二年我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係念書。秋季開學後,有一天下課走嚮女生休息處時,遇到好朋友潘惠慈(她已去世,她三嫂即早期電影明星鬍蝶)對面走來說:‘金川,我今天給你介紹一個你的同道,她叫張愛玲,你們一定會談得來。’又說,‘她寫中英文都很好。’
  那時,我一面讀書,一面還得工作,也擠着時間寫些文章,做些翻譯投稿。張愛玲因在《西風》雜志上徵文《我的天才夢》得過奬,所以我也聽聞過她的大名。惠慈和我走到女生休息室時,裏面沙發上、椅子上已經坐了很多人,有的在吃點心喝咖啡,有的在輕聲談話。惠慈領着我嚮靠窗邊坐着的一位戴很厚眼鏡片的女生招手。經介紹後,張愛玲微微起身後又坐下,笑眯眯地不發一言。張愛玲是一個長臉、身材高大、動作斯文的女生。張和我衹聽惠慈兩面介紹。我纔知張那時因在《二十世紀》雜志上刊登過一篇《Chineses Life and Fashions》(《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而聞名……
  惠慈有課走了,留下我們兩個人。張既不說話,仿佛連眼睛也不看我。由於很窘,我衹好打開書本看書,直到快到下一節課時,我纔嚮張打招呼走出休息室。
  過後,惠慈問我與張談得如何,我以實情相告,她怪我說:‘應該自己湊上去談話呀!張愛玲現在很有名呢。’
  而我,當時自己心事重重,也不知錯過這個機會而覺得可惜,也不在乎什麽名人不名人的,反怪張有點驕傲。沒多久,在課室裏就再也見不到她了,可能已經輟學。”
  ——從這段話裏可以看到,在1942年初回上海不久的張愛玲,已經很有名了。
  可惜她沒在聖約翰呆多久就又退學了。
  然而驚鴻一瞥,聖約翰已經留下了她的雪泥鴻爪,她的同學們也記住了那緑野仙蹤——為了她的特立獨行,為了她的奇裝炫人,更為了她的才情與盛名。
  關於張愛玲轉入聖約翰大學衹兩個月復又休學,原因有幾種版本。
  最有說服力的自然還是張子靜在《我的姐姐張愛玲》裏所寫的,說張愛玲曾將聖約翰古板的教學方式與香港大學做比較,認為“與其浪費時間到學校上課,還不如到圖書館藉幾本好書回傢自己讀”;然而她後來又無奈地說,她輟學最重要的原因是錢的睏擾。她想早點賺錢,經濟自立。
  子靜曾經天真地嚮姐姐建議:“你可以去找個教書的工作。”
  愛玲搖搖頭,說:“不可能的。”
  “為什麽呢?你英文、國文都好,怎麽不可能呢?”
  “哪有你說得那麽容易?教書不止程度要好,還得會表達,能把肚子裏的墨水說出來——這種事情我做不來。”
  “這倒也是。”子靜笑了,這個姐姐什麽都能幹,可是論到說話,可是的確夠不上伶俐的。又怕見陌生人,讓她去和一群嘰嘰喳喳的中學生打交道,確實為難。他想了想,又說,“姐姐的文章寫得好,或者可以到報館找個編輯的工作。”
  張愛玲仍然搖頭,淡淡地說:“我替報館寫稿就好。這陣子我寫稿也賺了些稿費。”等一下又說,“寫稿要全身投入,花費不少精力,到學校上課就覺得很纍,所以,不想上學了。”
  談話就此為止。似乎張愛玲已經給了自己的輟學一個充分的理由——想早點自立,而且寫稿太費神,需要時間與精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1)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2)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3)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4)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5)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6)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7)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8)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9)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10)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2)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3)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4)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5)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6)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7)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8)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9)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0)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1)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1)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2)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