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性生活 》 印度文化中的豔欲主義:愛欲正見 》
第51節:性愛與藝術(2)
石海軍 Dan Haijun
2.湖光塔影
印度藝術的興起和發展與窣堵波的建造有着較為密切的關係。窣堵波始源於墳塚,在印度古代,受尊重的人或是親人去世之後,人們會在埋藏的地方堆起墳丘以示紀念,後來,佛教吸納了墳塚的祭拜方式,墳塚的規模逐漸變大,演化成了窣堵波即塔的形式。阿育王在印度建造了很多紀念佛陀的窣堵波,這些窣堵波多呈半圓形,圓丘的中間有一個房屋式的建築,用水晶或玉石做成的器具盛放着佛陀的遺物。窣堵波的中心地帶是用未經燒製的磚做成的,外墻則用燒製的磚砌成,另加一層厚厚的水泥。頂部用木材或是石材做成。窣堵波的周圍多是用木頭柵欄圍成一個圓圈,入口處多有裝飾精美、類似於門牌式的建築,圍繞着窣堵波,多是一條、二條或是三條巡行道,面嚮窣堵波順時針徐徐繞行是嚮窣堵波中的遺物膜拜致敬的主要方式。菩提迦耶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佛陀就是在這裏悟道的,菩提迦耶的高大佛塔即窣堵波就是這樣的建築,圍繞着雄偉壯觀的佛塔,是三條高低不同的巡行道,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和參觀者沿巡行道緩緩而行,形成三道不停遊動着的人流,在巡行道與巡行道之間的空地上,很多虔信佛教的人對着佛塔在不停地做着五體投地的大禮,塔、菩提樹以及流動的人流和此起彼伏的禮拜者使整個窣堵波形成一種特殊的氣場,不僅莊嚴神聖,而且令人神清氣爽,雖然有很多朝拜者,但給人的感覺卻是一片淨地,讓人沉浸、陶醉,這一方面是因為菩提伽耶窣堵波本身是一個神聖的佛教聖地,另一方面也與窣堵波的建築格局有關。
窣堵波形狀一般被看成是佛塚,象徵佛的涅槃,但對它的含義也有別的說法。其造型,一說是模仿蛋殼,內部的捨利子有如蛋黃,是生命之源。一說是模仿佛鉢,佛鉢倒置着,既紀念着過去的生活,又寄托着人們的懷念。因為窣堵波並非佛教專有,其他印度宗教也都有窣堵波建築,所以也有一說認為窣堵波是出自印度教徒或耆那教徒所崇拜的男人性具,包括黑格爾在內的的一些西方學者都認為,普遍盛行於東方國傢的塔代表着男根,塔多是依山傍水而建,塔象徵着男根,水象徵着女陰,湖光塔影不僅是一種美景,而且寓含着性愛的意義。
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都是大興土木,建造了不少富麗壯觀的佛教窣堵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於巴爾鬍特、山奇和阿姆拉瓦蒂的窣堵波。現存的巴爾鬍特窣堵波建造於公元前2世紀中葉,現在,這裏的窣堵波已經殘破不堪了,衹有其中的雕塑還保存得比較好。而山奇的窣堵波保存得則比較完好。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在原有的基礎上,山奇窣堵波被擴建了2倍,直徑達120米,是當時印度境內最大的佛教建築物。其正面以磚石結構建築而成,有2條供膜拜致敬用的巡回的人行道,下面的一道建在地面,上面的一道建在16米高的平臺上,周圍的木質柵欄也被9米高的石墻代替。公元前1世紀末,在環繞窣堵波四周的四個大門又加了四個大柱。在窣堵波的四周還建有小一點的窣堵波和寺廟。
窣堵波的建造後來變得越來越富於裝飾性。現在的阿姆拉瓦蒂窣堵波建造於公元2世紀,它比山奇窣堵波的規模還大,它的墻壁上鑲嵌着講述佛陀生平故事的畫面。與此同時,北部印度的窣堵波的建造也變得越來越高,鹿野苑和那爛陀的窣堵波也非常有名。鹿野苑窣堵波建造於笈多王朝,是為了紀念佛陀第一次說法而建造的,曾經是華貴而精美的建築,但現在僅殘存其中心部分。那爛陀窣堵波是一個高大的建築,周圍有寺院、講經堂、客捨和一些小型的窣堵波等成群的建築,我國唐代高僧玄臧到印度"取經"時,就曾長期在那爛陀寺院學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第1節:概 要(1) | 第2節:概 要(2) | 第3節:《欲經》(1) | 第4節:《欲經》(2) | 第5節:《欲經》(3) | 第6節:《欲經》(4) | 第7節:《欲經》(5) | 第8節:《欲經》(6) | 第9節:《欲經》(7) | 第10節:《欲經》(8) | 第11節:《欲經》(9) | 第12節:《欲經》(10) | 第13節:《欲經》(11) | 第14節:《欲經》(12) | 第15節:旁門左道(1) | 第16節:旁門左道(2) | 第17節:旁門左道(3) | 第18節:旁門左道(4) | 第19節:旁門左道(5) | 第20節:旁門左道(6) | 第21節:旁門左道(7) | 第22節:旁門左道(8) | 第23節:旁門左道(9) | 第24節:旁門左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