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华横溢的薄命君王:李煜传   》 第四章天教心愿与身违(7)      田居俭 Tian Jujian

  钟谟、李德明听罢这番危言,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哪里还敢奢望舌战?只有惟诺退下,另谋他策。
  李招架不住柴荣的步步进逼,又派右仆射孙晟偕礼部尚书王崇质前往徐州向柴荣乞和,首次提出称臣奉朔,并献金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柴荣对此举不屑一顾。
  不久,两批来使共同求见柴荣,提出李以取消帝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土地,年贡金帛百万为条件,换取后周撤兵。柴荣认为:如今淮南之地已半为后周所有,各路兵马正乘胜前进,频传捷报。尽得江北之地已指日可待,岂能半途而废?于是断然拒绝。
  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柴荣答应李德明、王崇质回金陵复命,向李讨取“尽献江北之地”的“国书”,钟谟、孙晟则作为人质留在柴荣驻地。由于李听信枢密使陈觉和枢密副使李征左等人的谗言,李德明被加以“卖国求利”的罪名斩首于金陵。柴荣不见李答书,遂令后周兵马继续进攻南唐所辖州县。部署停当之后,柴荣打道回朝理政,并将钟谟、孙晟带回汴梁软禁。
  李求和不成,乃做困兽犹斗之搏。先是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陈觉为监军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带兵增援寿州,进行拼死抗争。后来发现驾部员外郎朱元奏事论用兵方略精当,又命其挂帅收复淮南失地。
  此时,淮南地区的民心向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当初,后周军队攻占南唐一些州县,尚能体现仁义之师的风度,极少出现扰民之事,各地民众争奉牛酒迎劳。时间一久,军纪松弛,将帅忽略了对士兵的督查,抢掠奸淫等害民之举屡见不鲜。民众大失所望,奋起保卫家园,纷纷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称为“白甲军”。后周军队进剿,多为所败。他们的义军,有力地支援了南唐军的战事,使后周占领的土地,复为南唐所有。
  后周虽然在南征中暂时受挫,但双方争夺的焦点寿州周围仍布有重兵,久围不下,致使城中暴发粮荒,南唐守军士气低落。恰在此时,坚守城地的名将刘仁赡又身患重病,其幼子刘崇谏感到前景无望,乘机夜逃被守军抓获。刘仁赡为严肃军纪,大义灭亲,下令按军法从事,斩首示众。
  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公元975年),柴荣接受李谷的病中奏疏,再度亲征淮南。鉴于前次亲征屡遭南唐水师重创,柴荣返回汴梁后决意建设一支长于水战的精锐水军。于是,他下令在汴水打造战舰,起用南唐俘虏中熟悉水上作战的官兵任教习,骁勇善战的后周陆师进行强化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次亲征,柴荣命骁卫大将军王环随他同行,指数千水军自闵河沿颍水入淮河参战。
  当此大难临头的关键时刻,南唐守卫寿州的高级将领突发内讧,陈觉欲夺朱元兵权,朱元率众投降后周,由于兵力受到削弱,南唐军队大败。边镐被俘,李景达和陈觉逃回金陵。寿州监军使周廷构乘刘仁赡卧床不起,举城投降后周。
  寿州沦陷之后,后周军队乘胜发动强大攻势,仅用一年时间,就攻占了南唐辖属的江北绝大多数州县,并将后周的数百艘战舰从淮水经运河驶进了长江。柴荣怀着胜利的喜悦,驻马扬州迎銮镇,望着滚滚东流的滔滔江水,想到自己指挥的征战节节胜利和南唐官兵的连连败退,兴高采烈,心旷神怡,不禁吟诵出诗圣杜甫《登高》中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北告急的败讯传到金陵,南唐君臣一片慌乱。
  李痛感大势已去,不敢再拖,为了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只好派兵部侍郎陈觉渡江乞降,忍痛划江为境,将淮南的光州(治定城,今河南潢川)、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舒州(治怀宁,今安徽潜山)、蕲州(治蕲春,今湖北蕲春)、黄州(治黄冈,今湖北黄冈)、滁州(治清流,今安徽滁县)、和州(治历阳,今安徽和县)、濠州(治钟离,今安徽凤阳)、泗州(治临淮,今安徽盱眙)、楚州(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扬州(治江都,今江苏扬州)、泰州(治海陵,今江苏泰州)、通州(治静海,今江苏南通,南唐又称此州为静海军)等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称臣纳贡,每年进献贡物数十万。柴荣接到李的降表喜出望外,他深感御驾亲征如愿以偿,又虑及后周时下的财力、物力和兵力,尚不能一鼓作气吞并南唐长江以南的土地,于是便欣然答复陈觉说:“朕兴师本意止取江北,今尔主能割地内附,朕复何求?”同时致书李,宣布撤兵。又授钟谟为卫尉少卿,赐黄金五百两,并准其返回金陵。钟谟对此感激不尽,特作七绝一首《献周世宗》:
  三年耀武群雄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目录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第二章花月正春风(2)第二章花月正春风(3)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4)第二章花月正春风(5)第二章花月正春风(6)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