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財會研究:財務會計研究前沿   》 第51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51)      王華 Wang Hua    石本仁 Dan Benren

  (7)正是由於衍生工具會計的復雜性,FAS133也成為FASB所製定的一份最長的會計準則。但實際上,該準則的正文衹有56段,其餘的指南和應用示例等將近500段,從篇幅上看,正文也衹占1/7,這說明在衍生工具的準則中,要將實務中所遇到的復雜問題通過指南和示例的方式列示出來,否則,該準則的可操作性將大打折扣。雖然“安然事件”後,美國國會頒布了《2002年公衆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又稱《2002薩班斯——奧剋斯利法案》),該法案第108節中明確要求SEC對現行財務報告體係改用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進行研究。2003年7月,SEC提交了《按〈2002薩班斯——奧剋斯利法案〉第108段對美國財務報告體係采用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制度的研究》的報告。但在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上,以原則為導嚮的會計準則顯然是行不通的。
  3?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製定情況
  2004年以前,我國並沒有係統的針對金融工具會計處理和披露的制度。關於金融工具的一些基本概念、會計處理方法和有關制度安排散見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投資》、《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交易》、《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8號——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特別規定》、銀監會《金融機構衍生産品管理暫行辦法》中。2004年,財政部會計司出臺了《金融機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與套期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該徵求意見稿主要對金融機構套期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了規範。但是這一文件比較粗略,基本會計處理衹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不太具有可操作性。
  2006年2月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標志着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有了一個係統全面的規範。由於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的復雜性,這次針對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的準則是一分為四:《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産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隨後,2006年11月,《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出版。雖然這些準則對我國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有了一個係統的規範,但仍然存在操作性不太強的問題。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的真正實施,還有賴於準則講解的出臺。
  3?2用於投資的主要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
  3?2?1衍生工具的價值確定
  對投資於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基本的原則就是按公允價值對衍生工具進行計量,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因此,其會計處理與套期會計相比就顯得比較簡單。但其公允價值的確定則是衍生工具會計處理的一個核心內容。衍生工具定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市價、定製調整、定價模型和現金流量折現等,市價法直接采用公開的市場標價即可。其他幾種方法分別闡述如下:
  (1)定製調整。對於依據某種擁有市場價格的工具而定製的衍生工具,其公允價值可以根據它與相似的金融工具不同的條款所帶來的影響適當地調整相似金融工具的市場報價來估算。當然,如何調整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2)定價模型。定價模型主要用於以期權為基礎的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估計。不同類型的期權有不同的定價模型,而大部分定價模型都是在1973年首次公佈的著名的布萊剋—斯剋爾斯模型的基礎上修訂形成的。運用這些模型的實際問題是要對許多的參數作出估計。例如,布萊剋—斯剋爾斯模型要求估計無風險利率和價格變量。因此,布萊剋—斯剋爾斯模型衹適合用於某些類型的期權。對於更復雜的期權或異型期權,必須運用其他的估價方法。
  (3)現金流量折現。現金流量折現法主要適用於以遠期合約為基礎的衍生工具。該方法包含兩個步驟:①根據可以得到的信息、合理的具有支持力的假設和預測,估計所需要的未來現金流量;②運用適當的當期折現率來計算估計的現金流量的現值。該“適當的”折現率反映了所估計的現金流的風險。例如,對於一係列實質上是確定的現金流量,可以運用近似於無風險利率(如30天的國債利率)進行折現。現金流量的風險越高,所運用的折現率越高。FAS133指出,在對估計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以計量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其目標之一就是運用該負債在實際交易中與沒有關聯關係的一方進行結算時所用的折現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第2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2)第3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3)
第4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4)第5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5)第6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6)
第7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7)第8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8)第9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9)
第10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0)第11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1)第12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2)
第13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3)第14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4)第15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5)
第16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6)第17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7)第18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8)
第19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19)第20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20)第21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21)
第22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22)第23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23)第24節:財務會計研究前沿(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