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荣氏用赚来的钱先后开办了广新银公司、大新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42年5月,汪伪政府进行币制改革,荣氏以高超的金融手法,以仅相当于7936两黄金的款额,还清了荣家企业所欠在战前相当于17万两黄金的全部银行贷款。
当然,在租界内荣家也需要处处小心,借用英美商家的身份躲避日伪的胁迫。申新二厂与美国企业订立租赁及经营合同,申新九厂改用美资名义,而申新三厂和茂新股东在上海创设的丰台公司则是向美国注册。1941年7月,日本人曾指使汪伪政府接收申新二、九厂"归为国营",因为两厂所依靠的美商和英商的抗议与交涉,荣家才得以继续保有两厂的所有权。
但是战局的扩大使英美的庇护最终也失去了效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正式对美国宣战,自然也就无所忌惮地进入了英美在上海的租界。在日军抢掠之下,除去"申二"、"申九"两厂虎口余生外,其他各厂基本上都不再属于荣氏名下。"申五"、"申七"和"申三"被日军委托的日商强行经营;"申六"被强占;"福三"、"福六"、"福一"被交给了日商三兴面粉公司经营;无锡的"茂二"则被日本华友制粉公司据为己有,并改名为华友大新面粉厂;"茂一"和"茂三"则在激战中被毁……虽然企业被抢被毁,但荣德生本人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为了表明心志,1943年荣德生写了一副"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的对联,至今这副对联还挂在梅园里荣德生的乐农别墅中(荣德生字乐农)。
八年抗战,留驻在沿海省份的荣家企业绝大多数终于没能逃脱被摧毁或被掠走的命运。出乎荣家意料的是,入川后的"申四"和"福五"却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内地因为战争造成物资供应紧缺,使许多企业的盈利率高涨。比如"申四"的盈利率就达到了70%,如果算上暗账,这个数字超过150%。
与蒋氏政府龃龉日增
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官员变得更加无序和贪婪。荣德生被特务绑架,荣宗敬的大儿子被逮捕关押。这些痛苦的境遇都为解放后荣氏主动留在大陆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15日晚上9时,荣德生在上海的家中听到广播中传来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71岁的荣德生迫不及待地与妻子一同走到街上,加入欢呼的人群。荣德生在自传《乐农自定行年纪事续编》中,用8个字形容了这一幕:"人山人海,欣喜若狂。"
抗战既已胜利。荣氏一家摩拳擦掌,准备重整旗鼓,除了恢复被日军破坏的各厂,还计划开设天元实业公司,创办天元综合纺织厂,并准备在常州、江阴、沙洲等地围垦大批沙田,作为棉花原料基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