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國學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捲 》
孟子捲·論政治(16)
李鍌 Li Xian
(二)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①,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②;西喪地於秦七百裏③;南辱於楚④。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⑤,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裏,而可以王⑥。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⑦,薄稅斂⑧,深耕易耨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⑩,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製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梁惠王》上·五)
章旨
孟子嚮梁惠王陳述“仁者無敵”的道理。
註釋
①晉國天下莫強焉當年天下沒有一個諸侯國比晉國強大。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韓、趙、魏三傢分晉,各自建立諸侯國。魏獨得晉國的故都,所以梁惠王還自稱其國為晉國。
②東敗於齊長子死焉在東方,於馬陵之戰被齊國打敗,我的長子魏申被俘虜而殉國。
③西喪地於秦七百裏在西方,被秦國襲擊,割去河西七百方裏的土地給秦國。
④南辱於楚在南方,(新浪讀書獨傢首發)又於襄陵被楚國打敗,失去八座城池,飽受侮辱。
⑤願比死者一灑之願意替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完全洗雪恥辱。比,音bì,為、替。一,全部。灑,音xǐ,洗也,洗雪。
⑥地方百裏而可以王衹要有一百方裏的土地,就足以實行王道政治了。王,音wàng,作動詞用,稱王於天下。
⑦省刑罰減輕刑罰。
⑧薄稅斂少徵賦稅。
⑨深耕易耨耕田時,翻土翻得深;耘田時,鋤草鋤得盡。易,治,用心整理。耨,音nòu,鋤田。
⑩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讓少壯子弟在閑暇時講求孝、悌、忠、信的道理。
可使製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可以讓他們拿着棍子去打退秦國、楚國的堅甲利兵了。製,音chè,掣也,拿着。梃,音tǐng,木棍。撻,音tà,攻擊。
彼奪其民時秦、楚等國剝奪了人民的農時。時,農時。
彼陷溺其民秦、楚等國殘虐人民,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夫誰與王敵有誰能和大王為敵呢?
析論
粱惠王再三戰敗,一心一意衹想雪恥復仇。除了企圖凝聚強大的軍事力量,殺人盈野、殺人盈城之外,就沒有別的方法了。他希望孟子教他的,也不外乎此。這樣的想法真是無濟於事。孟子一嚮主張施仁義,行王道;主張“保民而王”,則無敵於天下。當然他的回答會讓梁惠王大感意外了。
首先,孟子提出“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三個施政要項。他認為衹有法治清明,刑期無刑;降低稅率,藏富於民,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努力稼穡,增加生産。如果不能“省刑罰”、“薄稅斂”,而一味地苛刻待民,則民不聊生,勢將離心離德,紛紛遷往他國,還談什麽深耕易耨,談什麽“願比死者一灑之”呢?
人民飽食暖衣之餘,就要提高其教育水準。“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讓每一名丁男都身強體健,知書達禮,他們自能“製挺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了。為什麽呢?要知道治國的要務就是施仁政於民,把人民照顧好,讓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不此之圖,一如秦、楚等國,“奪其民時”,不顧人民有父母妻子凍餓離散之苦,硬是把人民逼上戰場,以滿足國君開疆拓土的私欲,這就是“陷溺其民”,就是“殘民以逞”。其結果必然是衆叛親離,不得民心。衹要有機會,人民必然叛離,國君將成獨夫。“陷溺其民”和“仁政保民”相較,其勝負高下就很清楚了。這就是“仁者無敵”的道理。
古來好戰殺人、殘害百姓的政權,儘管逞其淫威暴虐於一時,但是最後的下場都很凄慘。為了滿足侵略野心,發動世界大戰的許多獨夫如希特勒、墨索裏尼、日本軍閥,到頭來莫不自食惡果,敗國喪身。凡是大權在握的政治、軍事領袖怎能不以此為鑒戒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目錄 | 序 | 孟子捲·論性善(1) | 孟子捲·論性善(2) | 孟子捲·論性善(3) | 孟子捲·論性善(4) | 孟子捲·論性善(5) | 孟子捲·論性善(6) | 孟子捲·論性善(7) | 孟子捲·論性善(8) | 孟子捲·論性善(9) | 孟子捲·論性善(10) | 孟子捲·論性善(11) | 孟子捲·論性善(12) | 孟子捲·論行為(1) | 孟子捲·論行為(2) | 孟子捲·論行為(3) | 孟子捲·論行為(4) | 孟子捲·論行為(5) | 孟子捲·論行為(6) | 孟子捲·論行為(7) | 孟子捲·論行為(8) | 孟子捲·論行為(9) | 孟子捲·論行為(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