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演绎 定是紅樓夢裏人   》 第五十篇 七寶樓臺——“鬍適派”?      周汝昌 Zhou Ruchang

  綜觀張愛玲的紅學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論點很多,就中以下列數端尤為居要而凸出——
  
  她對雪芹原著,愛之深。
  
  她對高鶚偽續,斥之痛。
  
  愛之深,卻無正面頌贊、賞會之音。令我想起“至大無名”,她大約是不想輕下一字的斷語。因為,一下斷語,就“框”在那句話的範圍等次之內,就是貶低了雪芹。
  
  因此,她對偽續的痛斥,口不留情,以至驚倒俗人,卻正是反襯她對原著的無比熱愛崇敬。
  
  原著與偽續是貂狗,是涇渭,是雲泥,是冰炭……。這是她的最大原則,斷不容混淆,更不容調和。
  
  這也正是她在紅學上的最高品格,最分明的宣言——這就是一種貢獻,因此力斥惡疽,捍衛本體。
  
  她的心思極為細密,記憶力之高強令人驚嘆不已。她畢竟是女流,故其考證,具有女性的特長與特徵。
  
  她看清研究與認識《紅樓夢》,必須由版本學入手。文本是非正誤還弄不清,所謂鑒賞評議又從何談起?這就說明:反對考證,反對版本研究,即是不懂“紅學”為何事何務。
  
  張愛玲的版本學,並不是“鬍適派”,這是一望而可知的。所以,版本考證並不與“回到文學創作上來”的紅學革命論調有什麽勢不兩立。她的研究,正是為了文學創作。
  
  所惜者,她研究考證的結果,卻把雪芹之書“肢解”了,弄成一個“支離破碎”的七寶樓臺。
  
  不知是在海外無法對作者雪芹生平概況作些研究以便與他創作過程更緊密地聯繫一下,還是她對此並不感到有其聯繫的必要?總之,她的版本研究似乎衹看書本子而毫不考慮雪芹彼時是何睏境了,以致太多地想像那些表面的“矛盾”,就是她大拆改的遺跡疏漏了。
  
  她治紅學中,無論“臉色”還是“眼色”,都是端莊正派的,認真嚴肅的,不像有的人那樣不光明,不正大,有居心,有心計。她的品格是高尚的。因此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懷念。可勵後學,可醫文風。這也是她一大可師之處。
  
  最重要的,還在於她雖博通古今中外的小說名著,而且具有很高的“小說史觀”評論,但她終究沒有陷入洋八股的牢籠中。她的考證見解和文字風格,還是有一個基本立足點,即須有相應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育和修養,方能寫出像她那樣的文章,並不讓人感到洋氣熏天,眼高一切,動不動引洋人洋書,嚇唬老實人。她懂中國詩,也有古代文學的根基,此點可供後人做一深長思。
  
  張愛玲的重要貢獻是她在實際上承認了“自傳說”,也承認了脂硯是女性,是湘雲的“原型”。
  
  在這一要義上,她卻以迷惑眼睛的標題讓人發生極大的錯覺。她說“是創作,不是自傳”,而看完了全書,方知她所謂的“創作”是指“大拆遷”“大搬傢”,並且以這種自認為“定案”的“創作”方法來證明“不是自傳”,然而她又承認麝月是留在作者身邊的丫鬟(即書中人乃是真有其人),承認大觀園是作者、脂硯從小縈思結想的失樂園!
  
  你看,她的自矛攻盾,又是多麽明顯而又“隱蔽”!
  
  不過,我在此“揭穿”了她的文詞表面與認識內衷之間的矛盾,就分清了現象與實質,就讓讀者恍然大悟是怎麽一回事。這是我的一種欣幸和快慰。
  
  詩曰:
  
  不拘一格降人才,久嘆纔難究可哀。
  
  纔女如伊能治學,中華文化是胚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緒引第一篇 人傑地靈的豐潤第二篇 天日無光
第三篇 第六官第四篇 “百般無味”第五篇 《金瓶梅》的旁證
第六篇 定是紅樓夢裏人第七篇 最壞的亞東本第八篇 令人惋惜的錯誤
第九篇 一篇自序大方傢第十篇 揭假究真第十一篇 智者千慮
第十二篇 一尊菩薩第十三篇 慣殺風景第十四篇 新穎的插麯
第十五篇 英雄所見略同第十六篇 金玉緣與金石緣第十七篇 三部古抄本
第十八篇 曹雪芹寫自己第十九篇 “破滅感”第二十篇 還是承認了自傳性
第二十一篇 上乘的探佚能力第二十二篇 未能免俗第二十三篇 怎麽讀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