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智空和尚講禪 》
第51節:青蛙助戰
釋智空 Shi Zhikong
青蛙助戰
蝮蛇常常到泉水邊飲水,住在那裏的水蛇,對蝮蛇不滿足自己的領地,卻要跑到別人的領地裏來喝水感到十分生氣,便出來阻攔他。
它們倆的爭吵愈演愈烈,並約定互相交戰,誰贏了,就把這水陸領地全都交給誰。交戰的日期决定之後,那些仇恨水蛇的青蛙,跑到蝮蛇那裏激勵它,並且答應為它助一臂之力。
戰鬥開始了,蝮蛇嚮水蛇猛攻,可青蛙除叫喚外,什麽也不能做。蝮蛇勝利後,責怪青蛙,雖許諾給它助戰,不但不幫一把,卻衹會唱個不停。青蛙對它說道:“啊,朋友,你知道,我們不是用手助戰,而是用聲音。”
這故事說明,在需要用手幫忙的時候,用再好的言語也是毫無用處的。
有些時候,朋友有難,好的言語的關心是必要的。但是好的言語並不能解决一切問題,比如朋友落入河中,你在岸上就是說盡所有完美的言辭,也不能救他上來,這時就需要你真正地動手去幫,才能救朋友於危難之中。
有些朋友衹會利用甜言蜜語來哄你開心,而到了危急的時候,他們會一哄而散,真正的朋友是不分場合、不分貴賤的,真正的朋友不僅要有言語上的關懷,更多的是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友情的價值。
謙讓
在中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是講西漢的漢文帝、漢景帝勵精圖治,促成西漢中興的故事。漢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陳平、周勃,得到了他們的有力輔佐。而陳平和周勃也互相尊重,互讓相位,成為以“謙讓”為做人之本的典範。
漢文帝是漢高祖的庶子,被封為代王。他為人仁慈寬厚,當殘暴篡權的呂後死後,諸呂的反叛被粉碎後,朝中擁戴文帝繼位。
一天,漢文帝上殿,各大臣一一叩見之後,漢文帝發現丞相陳平沒上朝,他問道:“丞相陳平為何不來?”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來說道:“丞相陳平正在生病,體力不支,不能叩見皇上,請皇上原諒。”漢文帝心裏納悶,昨日還見他身體好好的,怎麽今天就病了?不過他不動聲色,衹是說:“好,知道了,退下。”
退朝後,漢文帝想派人去請陳平,但又一想,陳平是開國老臣,自己應當把他當作父親一樣對待,父親有病,兒子衹能前去探望,哪有召見之理。於是文帝便到後宮換上平日穿的傢常便服,到陳平傢去探視。
陳平在傢躺着正在看書,見漢文帝來慌忙起身行禮。漢文帝急忙把他扶起,說:“不敢,朕視卿為父親,以後除了在朝廷上,其他場合一律免除君臣之禮。”漢文帝掃視一下屋裏的陳設,又說:“今天聽太尉說您病了,特地前來探望,不知是否請過禦醫診視?你年歲大了,有病可不要耽擱呀!”
文帝如此關懷,使陳平非常感動。他覺得不能再隱瞞下去了,對文帝講了心裏話:“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對不起皇上的一片愛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原來陳平並沒有病,是裝病。他為什麽要裝病呢?他不想當丞相,要把相位讓給周勃。漢文帝問:“為什麽?”
陳平就把他讓相的理由說出來了,原來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保證漢朝宗室的傳承,規定“非劉氏者不得為王”。高祖死後,惠帝懦弱,呂後不顧高祖遺訓,又立呂氏傢族子弟為王。使得諸呂勢力越來越大,劉傢的勢力卻日益衰微。呂後死後,諸呂結黨,欲謀叛亂,丞相陳平認為時機已到,與太尉周勃,共商大計,滅掉諸呂奪取政權。陳平認為新帝繼位,應記功晉爵。周勃消滅呂氏集團,功勞比自己大,自己應該把丞相的位子讓給周勃,但是周勃不肯接受,認為消滅呂氏集團,主謀是陳平。陳平便假裝有病不能上朝,使文帝有理由任命周勃為丞相,也使周勃義不容辭擔起丞相職務。
陳平把這一切都對文帝說清之後,又誠懇地說:“高祖在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誅滅諸呂時,我的功勞不如太尉。所以我願意把相位讓給他,請皇上恩準。”
文帝本來不知消滅諸呂的細節。他是在諸呂倒臺後,纔被陳平和周勃接到長安的。聽了陳平的解釋,纔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陳平的請求,任命周勃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陳平為左丞相,位居第二。
文帝想做個有作為的皇帝,他要親自過問國傢大事。一天上朝時,他問右丞相周勃:“現在一天的時間裏,全國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說不知道。文帝又問:“全國一年的錢糧有多少,收人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還是回答不上來,感到慚愧至極,無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來,就問左丞相陳平:“陳丞相,那你說呢?”陳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您要想瞭解這些情況,我可以給您找來掌管這些事的人。”
文帝問:“那麽誰負責管理這些事呢?”
陳平回答:“陛下要問被判刑的人數,我可以去找廷尉,要問錢糧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內史,他們會告訴您詳細的數字。”
文帝有些不高興,臉色沉下來說道:“既然什麽事都各有主管,那麽丞相應該管什麽呢?”
陳平毫不猶豫地回答:“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無巨細,每事躬親。丞相的職責上能輔佐皇帝,下能調理萬事,對外能鎮撫四夷、諸侯,對內能安定百姓。丞相還要管理大臣,使每個大臣能盡到自己的責任。”陳平回答得有條不紊,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連連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站在一邊的周勃如釋重負,十分佩服陳平能言善辯,輔政有方,深感自己是個武夫,才幹在陳平之下。他回到傢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自己雖說平定諸呂有功,但是輔佐皇帝、處理國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陳平差遠了,為了國傢百姓着想,還是應該讓陳平做丞相。於是周勃也假稱有病,嚮文帝提出辭呈。
漢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準周勃的辭呈,任命陳平為丞相(不再設左丞相)。陳平輔佐文帝,勵精圖治,促成了漢朝中興。陳平和周勃兩位老臣,都是漢朝開國元老,卻“虛己盈人”,互讓相位,光彩照人。
做人境界之高低,往往體現在處理矛盾的不同方法上,有人善於化解矛盾,有人善於激化矛盾。前者自然高妙,後者自然笨拙。大傢同在一個單位為職,難免時有矛盾發生。而矛盾最多也是最激烈的,往往是爭利奪位,有時甚至是爭得勢不兩立、不共戴天。其實這種人實在是鑽了牛角尖,人生短短幾十年,能同處一個單位,也是一種緣分,何必爭來爭去鬧得大傢都不愉快呢?即使要為合理的東西去爭奪,也必須講究策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禪,妙不可言(1) | 第2節:序:禪,妙不可言(2) | 第3節:序:禪,妙不可言(3) | 第4節:序:禪,妙不可言(4) | 第5節:盲人點燈 | 第6節:不幸的騾子 | 第7節:不願說話的長頸鹿 | 第8節:聰明的狐狸 | 第9節:得勝的鬥雞 | 第10節:火焰和木柴 | 第11節:好為人師的老山羊 | 第12節:葡萄樹和老樹 | 第13節:鵜鶘 | 第14節:自私的驢 | 第15節:楊樹 | 第16節:言行不一的樵夫 | 第17節:相遇 | 第18節:小孩買油 | 第19節:痛苦和安逸的蚌 | 第20節:屎殼郎的報復 | 第21節:桃樹 | 第22節:石頭和道路 | 第23節:獅子的反思 | 第24節:跳蚤和綿羊皮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