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从狼性到羊性: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
第51节: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9)
张宏杰 Zhang Hongjie
中华文明就是在这种文明点的相互交流撞击中不断融合,不断实现质的飞跃。最终,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河南一带的原始部落在交流中取得了最高的文明成就,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出现了统一国家的雏形。这一荣誉之所以被河南独占,不是因为它的文明起源最早,也不完全是因为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主要是因为它处于八面来风的地理位置。它恰处于各文化点的中心,与周围各个文化区交流都非常便利,从其他文化中吸取到的信息和营养最全面最充分;与此同时,它受到周边文化区的冲击、压力最大,遇到的挑战也最严重,因此也需要它做出最强有力的反应。正是因此,它的发展最快,最早确立了优势地位。
在黄河中游形成的华夏民族,开始了不断向外扩张的进程。他们在黄帝等首领的带领下,不断地与周围民族冲突和交往,并把它们逐步同化。在这个过程中,华夏文化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异质营养,促进了汉文化的发展壮大。所以说,在文明的初起阶段,中国是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
但是,当整个中原地区都获得了充分的开发之后,民族交流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动力基本枯竭了。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特点是封闭性。与地中海沿岸相比,中国大陆是个内向的闭合体。它的西北是帕米尔高原,虽与外界有丝绸之路一线可通,但断断续续,不成规模。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成为中国西亚及东南亚之间交往的天然障碍。北方蒙古草原人烟稀少,自古视为沙漠。而东南部则是浩瀚的大海,对于一个非海上民族来说,它的阻隔作用比陆地还要严峻。这种地理环境把中国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分隔开来,难通消息。这种阻隔是如此有效,以至玄奘要去一次印度,得走上十来年;甘英出使罗马帝国,也是无功而返。因此,有人把中国文化称为"墙文化"。
在中华文明形成不久,"墙文化"的负面影响就显露出来。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视野就被局限在中原地区,他们骄傲地认为中国居于世界中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认为自己的文明永远高于周围的四夷。
中古以来,在欧亚大陆,中国成为与外界交流最少的"特区",成为欧洲人眼中最神秘的国度。和世界其他大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过程呈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在两千年的封闭之中,中国人建起了世界上最有效律、最严密的中央集权,保证了大部分时间东亚这片封闭的土地处于统一和稳定之中。在数千年间,中原和外界的交往被简单地限定于和北方草原民族的战争或者和亲,除了佛教文化外,中国几乎没有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体中吸收什么异质文化营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自视为"天朝上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让我们感觉不到探索外部世界的必要,也取消了人类天然的好奇心。任何有机质在过于封闭和稳定的环境下都会变质,近亲杂交和自我克隆导致的只能是物种的衰落。几千年里,祖先留下的几本经典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学习的唯一教材。几千年来一直咀嚼着同一块馍馍,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味同嚼蜡。中国变得越来越自闭,越来越自大,越来越守旧,越来越没有创造力。到了明清时期,这种虚骄的"上国心理"又演变成了"闭关锁国"的国策。在外部世界发生了激烈变革的大时代,我们却充耳不闻。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中国人只跟着祖先的足迹前进,而忘记了曾经引导他们祖先前进的原理。他们还沿用祖传的科学公式,而不究其精髓。他们还使用着过去的生产工具,而不再设法改进可革新这些工具。因此,中国人未能进行任何变革。他们也必然放弃维新的念头。他们为了一刻也不偏离祖先所走过的道路,免得陷入莫测的歧途,时时刻刻和在一切方面都竭力仿效祖先。人的知识源泉几乎已经干涸。因此,尽管河水仍在流动,但已经不能卷起狂澜或改变河道。"
正是这种缺乏与异质文化交流形成的强大惰性,导致我们这个民族在鸦片战争以来屡次外部刺激面前反应迟缓,应对乏力,导致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艰难与吃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一言难尽的日本(1) | 第2节:一言难尽的日本(2) | 第3节:一言难尽的日本(3) | 第4节:一言难尽的日本(4) | 第5节:一言难尽的日本(5) | 第6节:一言难尽的日本(6) | 第7节:一言难尽的日本(7) | 第8节:一言难尽的日本(8) | 第9节:一言难尽的日本(9) | 第10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 | 第11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2) | 第12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3) | 第13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4) | 第14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5) | 第15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6) | 第16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7) | 第17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8) | 第18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9) | 第19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0) | 第20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1) | 第21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2) | 第22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3) | 第23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4) | 第24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