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著名翻譯傢林少華眼中的日本:落花之美 》
“伊妹兒”在東京(1)
林少華 Lin Shaohua
較之尚武,中國人似乎更尚文。在數不清的黃金歲月裏,概以文明而非以武力稱雄世界。縱然可以像當今美利堅以金戈鐵馬堅船利炮縱橫天下之時,峨冠博帶的士大夫們猶然沉醉於“大道之行矣天下為公”的教化之夢。若將文明單純縮之為文以至文史、文學、文字的時候,不難發現古代中國人多麽善於吟詩作賦、咬文嚼字並以此為榮。以翻譯言之,唐玄奘等高僧硬是把艱深晦澀的佛傢典籍從梵文譯為漢文。今人也能脫口而出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據說也是從維吾爾族祖輩文字翻譯得來。均堪稱名譯、佳譯、妙譯。
這種喜好辭章之樂、文字之美、雕琢之工的遺傳因子也流淌在當今國人的血液中。當以工業技術為代表的近現代西方文明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全球的時候,衆多弱勢國傢索性捨棄咬文嚼字的翻譯功夫而紛紛照搬原文,即使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未能幸免。惟獨中國人發揮祖傳看傢本領,一路過關斬將,把television譯成電視,把 computer譯成電腦,把 facsimile譯成電傳或傳真…… mobile phone也經風風火火的“大哥大”時代而以“手機”之名塵埃落定。其中尤以早些年 Coca?鄄Cola之譯為“可口可樂”令人擊節嘆賞,既諧其音,又得其意,音意兼有,相映成趣,實乃譯學史上的神來之筆。足見漢文字之與時俱進神鬼莫測,足見國人之語言天賦與雕蟲才華。就此而言,國人無不具有翻譯傢素質。
似乎扯得遠了,說回“伊妹兒”。
“伊妹兒”者,無須說,“E?鄄mail”之謂也。據我所知,E?鄄mail時下主要有兩種譯法,一是意譯為“電子郵件”,一是音譯為“伊妹兒”。二者均屬夠水平的選項,卻又都嫌美中不足,未若“可口可樂”之水乳交融。前者不夠精確。依《 現代漢語詞典 》的釋義,“郵件”為“由郵局接收、運送、投遞的信件、包裹等的統稱”。而將電腦顯示屏上閃出的三五行字甚至“新年快樂”等寥寥數字以“郵件”稱之,未免以偏概全不倫不類;後者固然諧音諧得巧妙,又兼具“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之浪漫遐思,但多少缺乏涵蓋性和普遍性。如對於德高望重的長者奉復一句“您老的伊妹兒拜讀了”,總覺得有失禮不恭之嫌;而對於年輕女性回道“見到你的伊妹兒十分高興”,又覺有欠穩重,甚至擔心鬧出“性騷擾”官司來。不過相比之下,在東京我還是用“伊妹兒”時候多一些,畢竟蠻溫馨的,可以約略衝淡顯示屏的冷漠——我想收信人大概也有同感。
說起來,伊妹兒這勞什子不知哪個靈機一動鼓搗出來的。在日常生活層面上,這項成果實在遠比什麽“勇氣”號火星車來得重要。指尖一點,天涯咫尺。現代人最看重的快捷、便利與效益至此盡矣。較之電話,沒有不得不即時應對的緊張和尷尬;較之書信,不知節省多少寶貴時間。可謂兼有電話和書信之利。尤其對於既講面子重含蓄又急性子重效率的日本人來說,這玩意兒一定正中下懷。此番旅日,所接名片,必註明伊妹兒住址;所去部門,必索要伊妹兒Address。會議通知、宴會邀請、工作聯繫、朋友聚飲以至禮節寒暄,無不由伊妹兒往來傳遞。如今不單電腦,就連小小的手機據說也可以收發伊妹兒了。乘地鐵或電氣列車,發現周圍年輕男女幾乎人人手持這樣一個寶貝。指尖在上面跳迪斯科,眼珠卻直勾勾盯住不動。我有時偷覷一眼,發現屏面時而五彩繽紛時而跳出間有漢字的日文字母。於是我不懷好意地推測那一定是上網派“伊妹兒”通知真正的伊妹兒幾時幾刻在老地方幽會了。順便說一句,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許打手機。偶爾見到接手機的,也都一副竊竊私語的樣子,並且三言兩語匆匆收起。因此我在車廂中所見形狀各異比比皆是的手機,一般都不再發揮手機的本來功能,而大約不是用來打遊戲就是上網發伊妹兒了。
我自然也樂意使用伊妹兒。況且在日本我畢竟是外國人,用微妙的日語同微妙的日本人用電話溝通有時難免造成微妙的誤解,産生微妙而沉重的stress( 精神壓力 )。而伊妹兒則可悠着性子改來改去,對懶得答理的盡可暫緩發落或索性打入“垃圾箱”了事。進退自如,以我為主,何其快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
|
|
寫在前面 | 那橘黃色的燈光 | 母親的視綫(1) | 母親的視綫(2) | 我收藏的古董 | 遠去的雞 | 另一種懷念(1) | 另一種懷念(2) | 鄉關何處 | 感念流星 | 愧對自然 | 青島的喜鵲 | 無需成本的幸福 | 旅途拾夢——我的自畫像(1) | 旅途拾夢——我的自畫像(2) | 書的背影(1) | 書的背影(2) | 那些孤獨而坦誠的心靈們 | 那一窗梧桐 | 苦命的狗 | 刻錄記憶的上傢站 | 不高興趙本山 | 博客七日小記 | “席間”的範曾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